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些同志对制订版权法不怎么感兴趣,有的甚至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一旦有了版权法,使用别人的作品,都要事先取得作者同意,然后还要支付报酬。其实也有例外。各国版权立法和国际版权公约,除强调保护作者正当权益外,也十分注意广大群众使用作品和获得知识、欣赏艺术的需要,因此都规定了一些可以不征求作者同意、不向作者支付报酬而使用作品的例外情况。如,苏联和某些东欧国家的版权法规定,在下面十几种情况下,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可以不征求作者同意,也不必向其支付报酬(当然,在大多数情况下须说明作品名称,作者姓名和作品的出处):  相似文献   

2.
3.
版权保护与合理使用——对合理使用原则再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国际图联关于在数字环境下版权问题的立场   版权问题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版权法影响着图书馆可能提供给用户的服务和接触版权资料的条件,也影响着图书馆作为信息领航人从事有效的资料存储和保存活动.……  相似文献   

4.
吴萍  吕莹莹  孙建 《大观周刊》2011,(38):240-240
“失语症”从提出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对于这一问题的争论也没有停息。但是这一命题到底存不存在合理性与可行性,是在现代文论建设的过程中必须理清的。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论旅行的角度认为文论的失语问题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5.
近来读到两则消息,颇有感触:一是《收获》杂志社经反复讨论、征询意见后决定:今年仍旧不做广告;二是在全国颇有影响的《今晚报》于1月17日第9版以半个版面刊登了一大型讣告广告,中间还配发了一张大约六英寸半的照片。两件事看似并无多大联系,却揭示了新形势下新闻出版界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是经济效益至上,还是社会效益为重?  相似文献   

6.
当前阶段,传媒行业竞争激烈,加之经济利益驱动,一些媒体缺乏求真务实的态度,只作表面文章,报道空洞空泛,离奇离谱,低俗媚俗,不计其数的芙蓉姐、犀利哥被无限放大、出入于各种各样的"门",你方唱罢我登场。受众在接受此类信息时,不经意间,已被裹挟其中,有限的视野充斥着非常态的个案,忽略了一般的现实生活和平常的真情实感,人心公理和社会风气一时间难免受到影响。如何驱散这种歪风邪气,让和谐美好的阳光普照,成为媒体人的首要任务和职责。正在展开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实践观点和群众观点,符合媒体传播工作的本质属性和必然要求。主流媒体的众多采编人员  相似文献   

7.
务力 《新闻三昧》2005,(8):55-55
前不久写过一“画龙点晴”,指出新华社推出的“永远的丰碑”栏目,每天一篇,各报几乎都加以刊登,并配人物照片,对我党革命前辈与英烈的丰功伟绩加以介绍,很受读欢迎与关注,但登稿时似乎只有人民日报在每个革命先辈名字前加一个题眼,如“百色起义领导人之一——韦拔群”,这样很好,等于起了一个引读的作用,我称为“画龙点晴”。  相似文献   

8.
法律必须是稳定的,但不可一成不变。当数字图书馆的出现引发网络版权与合理使用之争并愈演愈烈时,著作权必须作出适时的调整与变革。但著作权的终极价值——以公共利益为基础,协调权益分配的动态平衡却不能改变。  相似文献   

9.
我国《著作权法》第二章第四节对“权利的限制”作出了具体的规定。所称“权利的限制”是相对著作权而言,这种限制主要表现为对作品的“合理使用”。这是针对使用人来说的。二者角度有异,但意义相同。著作权法对“权利的限制”是为了社会公众利益而使用作品,这既是作者的权利,  相似文献   

10.
李军 《编辑之友》2020,(7):17-20
笔者曾从公众集体恐慌角度分析了"信息流行病"(infodemic)的危害。进一步研究发现,这只是其危害性的一种表现。"信息流行病"是一个急性病,公众和媒介必须"抗"字当头。公众先止于对信息的滥取,以保持头脑清醒;媒体先止于对信息的滥用,以塑造内容生产定力。"信息流行病"又是一个慢性病,久而久之,会使人们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轻者,导致选择障碍、依赖盲从;重者,导致怀疑一切、排斥信息。文章对预印本出版、涉重大公共利益报道、专家观点、假新闻、伪科学和阴谋论等展开分析,"收割韭菜"的快感会麻醉媒体,媒体必须予以高度警惕,保持清醒,学会从信息泡沫里抽身,坚持在众声喧哗中独立,坚定媒介立场,建设媒体公信,做"信息流行病"病毒的终结者,不做"信息流行病"的助推人。  相似文献   

11.
看了《新闻战线》第6期的《也谈“稿外功”》一文,笔者颇有同感,但觉得把用“稿外功”的原因全推在通讯员身上,有失偏颇。某些通讯员热衷于用“稿外功”,固然有其主观原因,但“稿外”的气候环境对用功者也不无影响。如果编辑等工作人员不吃“稿外功”那一套,对用“功”者和不用“功”者的稿件同等对待,那么,“稿外功”再硬,也派不上用场了。其实,对生人、熟人,送稿、寄稿一个样的编辑大  相似文献   

12.
看了《新闻战线》第6期的《也谈“稿外功”》一文,笔者颇有同感,但觉得把用“稿外功”的原因全推在通讯员身上,有失偏颇。某些通讯员热衷于用“稿外功”,固然有其主观原因,但“稿外”的气候环境对用功者也不无影响。如果编辑等工作人员不吃“稿外功”那一套,对用“功”者和不用“功”者的稿件同等对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政务信息公开实践的开展和公民知情权意识的普遍提高,利用文件业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对于绝大多数利用者而言,相对于文件内容,他们更为关心的还是利用权利实现问题.但目前,无论是有关现行文件开放的地方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还是<档案法>,均未给利用者开辟自由利用的空间,其利用行为仍受诸多限制.思考如何使公众更为自由的利用文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也谈数字图书馆与合理使用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拟从知识产权法合理使用制度的基本理论出发,针对数字图书馆的特点,结合相关案例,探讨与数字图书馆有关的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以期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师范专科学校的文献资料购置费严重短缺,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据四川万县师专对全国范围内的56所师专的调查统计,1985年的年文献资料购置费平均为4.87万元,在3万元以下者占22%,最低的为1.8万元。近年来书刊价大幅度上涨,而师专文献资料购置费增长极为缓慢,这就造成了师专书刊采购工作处境艰难的局面。师专图书馆面  相似文献   

16.
17.
量词与名词相搭配组合时,一般地来说,要求在数值关系上能够大体一致,相互协调,用个体量词表示个体名词,用集合量词表示集合名词,是这种数值关系大体一致的具体表现之一。量名数值关系不相当,所用量词前后不统一,或者违背某些特殊用法,都同样会造成量名搭配不当的错误。这类错误,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误用个体量词表示集合名词 用表示个体名词的个体量词,去表示集合名词,这在数值关系上自然是不相一致,结果是往往造成量名搭配不当的错误。例如:  相似文献   

18.
"新闻敏感性"就是新闻记者"敏锐地捕捉新闻线索和新闻事实,迅速做出正确的反应能力。"通俗地说,同样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有的记者看不出它的新闻价值,而有的记者却能发现它的新闻价值,并从中挖掘出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新闻敏感性是新闻记者必备的素质,它既是综合判断的能力,又是敏捷的思维能力。在我们日  相似文献   

19.
记者的“跑”是采访的一个重要途径。为了完成好报道任务,在“跑”的过程中还必须解决往哪里跑以及“跑与看”、“跑与想”等一系列问题。 面对纷繁迷离的现实社会,记者究竟应该“跑”向何方呢?我在几十年的新闻实践中寻到的具体答案有二。一是跑到群众中去。一个记者,其基础在群众,其前途也在群众。只有深入到群众中去,才能采访到有意义的新闻。范长江谈到他的采访经验时说过这样的话:“一个记者应该在群众中生根,应该到处都有朋友。现在有些记者去访问,有点类似办官差,  相似文献   

20.
再谈“档案”词源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1999年《中国档案》第2期上,金玉先生与其学生王永共同发表了《“档案”词源新证》(以下简称《新证》)。笔者认为,其中所使用的史料和据其得出的观点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