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青少年的校园暴力行为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校园暴力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346名普通中学、工读中学、少管所的青少年施测。结果:父母教养方式中的严厉与惩罚、过分干涉与保护、拒绝与否认、偏爱被试与被试的校园暴力倾向均呈显著正相关(P<0.001);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和理解与被试的校园暴力倾向的相关均不显著(P>0.05);不同类型青少年在校园暴力行为及其父母教养方式上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不同类型青少年的校园暴力行为各有不同,其父母教养方式也各有不同;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孩子的校园暴力行为。  相似文献   

2.
爱的力量     
<正>【创作理念】作为一名心理教师,从2016年至今,我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民族高中开启了支教生涯并建立农村名师工作室,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对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特别是对留守学生(父母从小孩年幼起就长年外出打工)的健康人格的培养。本文以校园心理剧为切入口,通过组织留守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方式创作校园心理剧,以此加强亲子沟通,通过角色互换、情境体验、未来技术使用等,让孩子走进父母,也让父母感受孩子的内心需求,化解矛盾,  相似文献   

3.
采用欺负行为问卷和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中职院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中职生校园欺凌检出率较高,在欺凌类型中排在首位的是言语辱骂,其次是直接的身体攻击;教室和寝室是发生校园欺凌比例最高的场所;绝大多数中职生不曾主动制止身边发生的校园欺凌,且对正在遭受校园欺凌的同学表现出冷漠的态度;老师、父母对校园欺凌的关注与干预较小;中职生校园欺凌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欺凌者在对人焦虑与过敏倾向两个因子中显著高于被欺凌者与未卷入者。应针对这些特点,国家应树立法治思维加强立法工作,学校主要聚焦在教育预防、批评惩罚和事后援助三个方面,家庭采用民主的教养方式,父母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学生自身应加强校园欺凌防范意识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4.
孙晓雪 《中学教育》2020,17(1):26-33
为探讨家庭社会经济文化地位、家庭教养方式与学生是否遭受校园欺凌之间的关系,本文以649名学生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回归模型验证变量之间是否存在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维度对学生是否遭受欺凌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但三者之间的中介效应并不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父母受教育年限与家庭教养方式中情感温暖维度、学生是否遭受欺凌之间存在中介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学校要提高防治校园欺凌的针对性,以及父母通过转变家庭教养方式满足被欺凌学生在家庭中自尊、安全感等需求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家庭暴力暴露与儿童校园欺凌之间的内在机制,采用多重形式暴力量表、结交越轨同伴量表、Olweus儿童欺负问卷的欺凌分量表、父母学业参与问卷对深圳市747名4-6年级的儿童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家庭暴力暴露与结交越轨同伴、校园欺凌显著正相关,与父母学业参与显著负相关;结交越轨同伴与校园欺凌显著正相关、与父母学业参...  相似文献   

6.
目前,校园欺凌情况依然严重。少数民族的留守儿童往往由于长时间缺乏父母的照顾和关爱以及有效的管教出现心理问题,在校园中出现欺凌与被欺凌的现象。因此学校要联合各界,多渠道、多模式的治理,还给学生安心的学校生活。  相似文献   

7.
声音     
《中国教师》2011,(4):2-2
<正>"假如你是一名少年学生,当你身陷校园暴力的包围时,就等于堕入地狱,虽然狂呼救命却可能难逃厄运。假如你是一名少年学生的父母,当你的孩子被校园暴力所侵害,你虽然心如刀绞却可能无力相救,因为你难  相似文献   

8.
我国小学留守儿童校园欺凌问题亟须解决。基于大规模调查数据,运用OLS回归和结构方程模型,探究父母情感参与和小学留守儿童遭受校园欺凌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针对亲子关系较好的小学留守儿童,父母情感参与频次的增加可以减少其遭受身体欺凌的频次;针对亲子关系较差的小学留守儿童,父母情感参与频次和其遭受校园欺凌的频次呈正相关关系。(2)父母情感参与通过改善小学留守儿童的校园人际关系进而减少其遭受欺凌的频次。(3)构建更加和谐的亲子关系,可以增强父母情感参与对子女校园人际关系水平的积极影响,进而减少小学留守儿童遭受欺凌的频次。由此,小学留守儿童父母需要增强识别子女是否遭受欺凌尤其言语欺凌的能力,注重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通过高质量的情感参与,引导子女掌握社会交往技能以改善校园人际关系,帮助子女有效规避遭受校园欺凌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做好“传承孝道”教育工作,有利于增强学生“感恩父母,孝亲敬老”意识,培养学生“感恩父母,孝亲敬老”的能力;有利于创建和谐校园&#183;和谐家庭,培养师生高尚品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同时,“传承孝道”不仅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师德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罗丽榕 《南平师专学报》2009,28(3):89-92,96
孝道是中华民族推崇并尊奉的重要道德伦理规范和做人的最基本原则。孝道在提高当代人的道德素质、维护社会的稳定、形成和谐的校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大学生孝道现状及特点的调查分析,发现孝道这种传统美德在当代大学生的身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失。究其原因有社会历史、社会现实、学校教育、家长、学生自身五个方面的因素。必须从优化社会环境;学校加强学生的孝道理念教育;家长重视并强化子女的孝道践行;强化大学生对父母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四个方面来加强孝道教育,构建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11.
校园暴力事件是社会问题,更是教育问题.学生暴力行为的预防应是积极预防,它是一项涉及家庭、学生个人和学校的复杂工程.学生暴力行为的积极预防要求父母参与学习相关知识和技巧,及时识别学生暴力行为风险因素并对早期暴力行为加以矫正;学生个人要注重培养情绪智力和社交技能,学会控制冲动、管理愤怒情绪并掌握一定的社会技能,而学校则要努力建设安全校园,让学生暴力行为在校园环境中无法滋长.  相似文献   

12.
《少年月刊》2013,(12):10-11
通过此次活动,让留守学生吐露心声,缓解心疾,唤起同学们的爱心、同情心。增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留守学生与父母的感情,帮助留守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同时,也使他们懂得父母在外打工的艰辛,从而体谅父母,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相似文献   

13.
学校对于学生来说既是校园,又应该是家园。学生离开家来到学校,学校就是学生的家,学生离开父母,老师就是学生的父母,要使学校成为一个充满爱的大家庭,是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的乐园。每一所学校是以班级为单位的,班主任对学校和学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学校和学生之间的纽带,因为班主任和学生朝夕相处。联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农村高中生自我接纳的现状及采取相应教育策略,运用自我接纳量表(SAQ)对天津市朱唐庄中学563名学生进行测量,结果发现:(1)农村高中生自我接纳的总体水平处于中等。(2)农村高中生的自我接纳在性别、班级成绩排名、每天与父母互动时间、兴趣爱好数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农村高中女生的自我接纳水平高于男生;班级成绩排名靠前的学生自我接纳水平显著低于成绩排名中等和靠后的学生;农村高中生自我接纳水平随着每天与父母互动时间增长而降低;兴趣爱好数量越多的学生,自我接纳水平越高。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校园氛围、家庭港湾出发制定教育策略,帮助农村高中生提高自我接纳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欺凌视角下家庭教养方式、同伴关系对校园欺凌的影响机制,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4-2015追访数据,对7510名初中生进行了追访调查。结果发现:男生比女生容易欺凌他人,寄宿比非寄宿易发起欺凌行为,学习成绩越差欺凌行为报告率越高;专制型、宽容型、忽视型教养方式对初中生校园欺凌影响显著,能够正向预测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同伴关系越疏离越容易发起欺凌行为;同伴关系在专制型、忽视型、宽容型家庭教养方式与校园欺凌之间均存在部分中介作用。继而提出提高父母教育素养、引导学生发展良好友谊等方法,构筑防范校园欺凌的安全屏障。  相似文献   

16.
时下,有关感恩教育的校园创意很多:有的让学生把生鸡蛋带在身边上学,体验父母呵护孩子的不易;有的专门设立了“校园感恩节”,反复呈现各种感恩场景;有的让学生写“感恩日记”,从大小事情中感受他人的关爱……积极尝试不同形式的感恩教育本无可厚非,可要想让美好的教育初衷成为现实,必须准确把握感恩教育的“位置”,充分顾及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和接受程度,用最自然、通俗的方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对心理适应的影响机制,考察同伴关系在两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感知校园氛围的调节作用,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青少年心理适应性量表、特拉华州校园氛围调查量表、同伴关系问卷对1486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积极父母教养方式对心理适应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消极父母教养方式对心理适应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2)同伴关系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适应之间起中介作用。(3)积极父母教养方式对心理适应的直接效应受到感知校园氛围的调节。结论:积极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心理适应有促进作用,且感知校园氛围水平越高,影响越显著。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对校园氛围的看法,若孩子感知的校园氛围水平较低,则家长需要将更多精力放到改善教养方式,促进其同伴关系,从而促进其心理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活动内容】以制作亲情年历的方式对过去一年的亲情大事件做一个梳理,评估亲子关系的质量。使用萨提亚家庭雕塑技术让学生分别呈现与父母(家人)相处过程中感到愉快和痛苦的互动场景。对于令人愉快的互动场景,引导学生反复品味,延长积极的情感体验;对于不愉快的互动场景,通过心理剧的替身技术,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了解父母的期待,明晰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来影响父母对自己态度,进而化解与父母的矛盾,改善与父母的亲子关系,重塑和谐的家庭氛围。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校园暴力的预防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暴力是指在学校开展正常管理、教育期间,在校园内部及其周边地区,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非学校人员与学校师生之间所产生的暴力行为.校园暴力表现形式多样,形成原因复杂,学校应建立校园暴力的三级预防与应对体系:针对全体学生开设预防校园暴力生活技能课程的初级预防系统;对有暴力倾向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早期干预和重点强化服务的二级预防系统;校园暴力发生后紧急应对危机的三级应对系统.学校通过建立细致的、可操作的校园暴力三级预防与应对系统,可有效地预防与应对校园暴力,保障师生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你每周和父母通话几次?”“在父母过生日的时候,你是否会记得给他们打电话?”“你多久给父母写一次信?”这是西华大学在学生中进行的一次有关亲情的问卷调查,结果:有82%的学生与父母联系的方式是电话,仅8%的学生还保留了和父母通信的习惯;与父母每周联系一次的学生有8%;43%的学生很长时间才和父母联系一次;只有9%的学生每年都能记得父母的生日;22%的学生会经常给父母送礼物;74%的学生承认有时向父母撒谎;只有28%的学生把父母列为自己的倾诉对象;而68%的学生选择朋友为倾诉对象。面对亲情提问,不少大学生反省:现在交通通讯工具越来越发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