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洪兰 《当代电大》2002,(10):36-41
第七章 中学生品德的发展与培养1 考核目标和要求1)了解 :中学生品德形成发展的特点与规律。2 )理解 :品德、道德的概念 ,品德的心理结构 ,中学生道德评价的发展趋势 ,中学生道德情感发展的特点和培养 ,中学生道德意志的培养 ,中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3)掌握 :矫正过错行为的心理学策略。2 重点内容1)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心理特征。2 )道德是一定社会要求人们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3)品德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4种成分。4 )中学生道德评价的发展趋势 …  相似文献   

2.
人的良好品德的形成,从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来说,是一个从知到行的过程。中学生的品行在由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中是离不开道德情感的,道德情感是由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催化剂,而加强情感教育是完善学生品德的重要条件。目前,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信念、理想等,受多种负面因素的影响正在发生倾斜。  相似文献   

3.
品德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四种心理成份。在道德认识上,中学生高于小学生,且差异显著。在道德情感上,初中生的水平既低于小学生又低于高中生,说明初中期是青少年德育的关键期。在道德行为上,中学生水平低于小学生,而且在总体上青少年的道德行为水平低于道德认识水平,提示加强青少年德育应根据年龄特点,在加强道德观念教育的同时,应强化对其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4.
小学道德情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道德情感是品德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的道德情感正处于不断的发展过程之中,是进行道德教育的最佳时机。应以自尊心、同情心、责任感和羞耻感为小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内容,通过开设道德情感专项课程、融道德情感教育于各科教学之中、开展道德情感教育的专项活动等途径,加强小学生的道德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5.
《小 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第二章“品德的结构(上)”、“第三章”品德的结构(下)”是全书的第二部分 ,也是重点部分。这部分教材主要包括六方面的内容 :一、品德结构的组成系统 ;二、品德教育过程的组成要素及其相关关系 ;三、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形成与发展 ;四、国内外有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研究的介绍 ;五、关于品德培养的一些心理学问题 ;六、学生社会道德个体化的相关知识。这六方面的知识注重把理论性、知识性、实践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理论上对品德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 ,揭示了…  相似文献   

6.
道德情感是品德心理的融合点,品德心理发展过程是成熟的道德情感形成的过程。道德情感教育的实施符合时代的要求和学生心理的需求。道德情感教育应是智慧的、信念的、人本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品德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四种心理成份.在道德认识上,中学生高于小学生,且差异显著.在道德情感上,初中生的水平既低于小学生又低于高中生,说明初中期是青少年德育的关键期.在道德行为上,中学生水平低于小学生,而且在总体上青少年的道德行为水平低于道德认识水平,提示加强青少年德育应根据年龄特点,在加强道德观念教育的同时,应强化对其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8.
道德情感教育关注人的情感层面如何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走向新的高度.小学低年级是学生情感教育关键期.把握儿童情感教育关键期,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情感是低年级品德教育的关键.品德与生活课程是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道德情感的主渠道.如何在品德与生活课程中把握儿童情感教育关键期,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笔者通过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实践,归纳了三方面策略:以儿童生活层面为依托,培养学生道德情感;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培养学生道德情感;以活动为载体,由外化向内化培养学生道德情感.  相似文献   

9.
试谈现代教育中的品德测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品德亦称思想品德,属于人格范畴,即在人格结构中,关于信念、世界观及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部分。品德测验也是以一定的品德结构理论为指导的。 关于品德的结构理论较多。我国教育与心理学界一般认为,从心理要素来看,品德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道德意志、道德习惯等;从个体行为表现来看,品德是人的需要、动机、行为及其效果的统一。此外,从品德的总体内容来看,它又是政治品质、思想品质和道德品质的统一;还可把品德分成道德基础、人格基础和性格基础等。 品德中的操行是人们共同遵守的生活准则和行为规范。对学校教育来说,大、中、小学的“学生守则”就是学生生活准则和行为规范。所以对学生操行的评定,主要依据是学生守则及有关规定。 品德测验非常重要。它有如下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情感在思想品德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教育者方面看,情感是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一种因素;从受教育者方面看,道德情感是需要培养的品德成分之一,它对品德结构的其他两个成分(道德认识、道德行为的方法及其习惯)都有调节的功能。具体来说,情感心理主要有四方面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1.
品德心理结构是德育的一个基础理论问题,它对研究品德发展的规律、德育过程、德育方法、德育评价等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处在人生道德启蒙阶段的幼儿期,其品德心理结构有何特点,如何使德育过程更好地适应这些特点,以取得最优化的德育效果,这是为广大幼教工作者所共同关注的课题。国外的心理学理论,往往把品德看成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统一体。美国心理学家柯汀斯(W.M.Kurtines.1984)等在《品德、道德行为及其发展》一书中提出:“纵观品德的研究,一般都将它分为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我国教育心理学界大都也持这样的观点。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认为,任何  相似文献   

12.
品德的基本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方式四种成分。道德认识来源于道德实践,其内心的体验就是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促使个体产生道德信念,成为推动个体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因此,大学生的道德教育要遵循品德形成的心理结构规律,注重道德实践和道德内化,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  相似文献   

13.
道德情感是品德心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是一个人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标准,去处理相互关系和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如果没有情感体验,也不会使社会要求转化为个体的道德需要;没有高尚的道德情感的支持,不会产生自觉的坚定的道德行为。所以,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注重对他们道德情感的培养,并且要抓早、抓小,在春天时就要播种道德情感,打下良好的品德基础。  相似文献   

14.
小学阶段是学生情感观念、道德观念、社会观念形成的初步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生的情感道德观还没有完全养成,他们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对小学生的情感教育不容忽视,小学教育中设置这门课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书中的事例讲解教学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5.
道德情感是品德心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是一个人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标准,去处理相互关系和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如果没有情感体验,也不会使社会要求转化为个体的道德需要;没有高尚的道德情感的支持,不会产生自觉的坚定的道德行为.所以,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注重对他们道德情感的培养,并且要抓早、抓小,在春天时就要播种道德情感,打下良好的品德基础.  相似文献   

16.
试论品德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具有的道德认知不等同于他们的道德行为,从道德认知到道德行为需要跨越一条鸿沟,而联结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之间鸿沟要靠道德情感。品德教学的核心要求,是让学生通过道德的情感活动,实现主动的内化道德情感,形成正确的态度与价值观。本文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品德教学中的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在品德教学中实现的途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在品德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当代教育存在功利主义倾向,道德品行培养在教育体系中地位下降,青少年性格、意志、品德、情感等方面的成长状况没有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引导,教育界因此提出了心灵教育这一新教育观念。本文论述了对青少年进行心灵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在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时 ,有一项重要任务 ,就是要强化对学生的道德情感的培养。掌握道德情感发生、发展的规律 ,将有利于我们在德育中提出恰当的教育措施和方法。一、道德情感在品德形成中的重要作用道德情感是品德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这种情感既反映了人们的道德需要 ,又表现出人们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道德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比如 ,对英雄模范人物的敬佩和对犯罪分子的忿恨 ;对助人为乐行为的赞赏和对损人利己行为的谴责 ;对自己过失行为的羞愧和在做好事时所感到的自豪与满足。这…  相似文献   

19.
学生具有的道德认知不等同于他们的道德行为,从道德认知到道德行为需要跨越一条鸿沟,而联结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之间鸿沟要靠道德情感。品德教学的核心要求,是让学生通过道德的情感活动,实现主动的内化道德情感,形成正确的态度与价值观。本文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品德教学中的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在品德教学中实现的途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在品德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由于众多的原因,现实生活中存在一定比例的品德有所偏差学生。要转化他们可以从其心理根源入手。品德有所偏差学生的心理根源可以归结为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习惯等心理因素方面的偏差。因此转化他们就需要提高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及培养道德行为。思想政治教育有导向、调节和激励等功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这三方面的功能有利于提高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和培养道德行为,从而有利于转化品德有所偏差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