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敬义老师是一位知名特级教师。他对语文教学一往情深。他说:“语文没有眼睛,却洞开了我的心扉;语文没有翅膀,却能在我的意念中任意翱翔。在语文教学中与名师对话。与课堂共生……让心中的语文在生活的母体里练就,在精神的天空里生成。”这是他二十多年语文教学的心得,也带给我们深深的思索。[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我在甘肃省灵台县东关小学从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已经二十多年,在教学的这么多年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从未真正得到各语文老师的关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往往得到的是怎样进行生字、词语、句、段、篇教学,殊不知这些方面与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息息相关,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搞不好,生字、词语、句、段、篇教学往往就是死板的,没有过程的结果。《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比较常见的方法,但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却存在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中专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语文老师都深感头痛:现在的中专生对学习语文不感兴趣,其中的表现就是在课堂上不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堂上老师讲老师的,他干他的,像两条平行线。究其原因,除了中专生存在忽视语文等基础课程的误区以外,更主要是语文教师没有很好地把握课堂的教学。有位学生曾在《老师,我想对您渤的作文里写道:“老师,我觉得上您的课很无聊。”看到学生的心里话,我内心很难受。  相似文献   

4.
“我非这样做不可!”不久前,我在学区听课,即将退休的洪老师这样回答我。 他带的是二年级语文。我听课时,他上的是《流动的画》第一课时。他的课堂没有制作任何课件,也没有什么教学挂图,似乎平平淡淡,但却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5.
我们学校里有许多经验式的老教师,他们有的教语文几十载了,有的是学校语文教学的领头人。但是,从平日里的侃侃而谈中,我得知他们对于语文教学似乎有一些偏激的看法。前不久,一位语文教师叫了十几名学生到办公室,原因是孩子们前一天在家没预习将要学习的课文,导致教师上课时困难重重。事后,我带着问题请教这位同事,他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如果孩子们没有做好读书预习工作,课就很难上。  相似文献   

6.
前两天有幸听了两堂中学语文课的教学,教学中没有“花哨”的课件,也没有所谓的热闹场面,更没有过多的朗朗书声,却也如栀子花般散发着淡淡的幽香,沁人心脾。教学中教师语言简洁流畅,话虽不多, 却“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之高,更是让我这个小学六年级语文老师深有感触。举办方也是想通过这次活动,让我们这些小学高年级语文老师就如何做好与中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有所触动。以下想谈谈我在此次活动中所得到的对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效率的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7.
关于语文,有许多践行者从没有停歇对语文美好教育境界的追寻。紧随十年课改浪潮,很多人或许和我一样,接受了一次次新颖理念的洗礼,时常会有众里寻他的迷茫,也时常会有豁然开朗的欣喜。迷茫就会唤醒思想,欣喜就会坚守成绩,砥砺前行,这样久了,却也照见了我对语文教育真诚而朴实的思索。十年课改,语文教学在成长、在进步,但我们不能否认教师和学生仍然"劳累"地前行在语文课堂上。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8.
我同副校长分工,我深入语文教研组,具体指导语文教学。有一次,我看五年级的作文,题目是《冬天的校园》。一位学生写:冬天很冷。草木凋零,大家都怕冷,躲在寝室里,我感到很无聊。这班的语文老师是新来的,三十多岁,教过初中,有相当的语文功底。他在评语中写道:“你难道没有看到老师在辛勤地备课、改作业吗?你难道没有看到同学们在勤奋攻读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据说,在一些语文老师中流传着一句话:“听课要听李镇西。”我没有听过镇西的课,是一大憾事;但是从这些教学实录里,我仍然不难感受到镇西在课堂上那份挥洒自如的从容,那些灵光一闪的机智和幽默。听这样的课,确实是一种艺术享受!我想,很多语文教师都把能够听到镇西的课视为幸事,不是没有原因的。——著名语文教育家钱梦龙读《听李镇西老师讲课》有一种别样的感觉,李镇西的课与李镇西的文字都有一种独特的魅力。我似乎很难用几个形容词来概括,我的直感是,李镇西的课是他自己的课,是他的心灵、他的思想、他的情感、他对课文的理解、他对生活的认…  相似文献   

10.
诗人是我的学生,我们学校里最有个性的学生。 考试考了第一,学校安排他进重点班,他却连人带桌子都搬回了原来的班级。 月考,除了语文试卷没有胡乱涂写,其他各科的卷子都有他的评论和抨击。  相似文献   

11.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教学,我心目中理想的语文教学是——“情智语文”。有人问我:情智语文是什么呢? 我说: ——情智语文是情感语文。古代学者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夫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可以这么说,没有了情感,就没有了文章;没有了文章,也就没有了语文,没有了语文教学。文章是个有  相似文献   

12.
<正>小语姓"小",但我们语文老师却应有"大语文观"。在今天的《孔子拜师》教学中,真正让我体会到了来自生活的语文更能让孩子们学好语文,结合生活的语文更能让学生产生共鸣,用好语文。片段一:生1:从"风餐露宿"这个词语,我仿佛看见了孔子在路上,饿了就啃两口冷冰冰的馒头,渴了就喝小河沟里的水。生2:他的馒头吃完了就只好去挖野菜来吃。生3:野菜还要煮,他没有火,他应该是去摘野果子吃。生4:他没有吃的了,可能会到别人家里去要一点儿来吃,电  相似文献   

13.
记得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同办公室有个语文老师的办公桌抽屉总是锁着。在当时那种清贫的环境中,我实在猜不透他的抽屉里锁着什么宝贝。后来某次闲聊的时候他自己道出了谜底:“抽屉里是教学参考书,不锁起来,学生拿去了,我还讲什么啊?”原来如此!教师和学生上课都拿着教材,老师怎样才能显得比学生高明呢?自然是把教材上没有而教学参考书上...  相似文献   

14.
我虽然在大学里教了25年的文学,也写过几篇讨论中国语文教育问题的文章,但是还绝然没有向世人张扬我的语文教育观的狂妄。我之所以以此为题,则是由于对当下语文教育的一些“我的”思考。我认为,真正优秀的语文教师,必然是有着独立的教育思想,独特的语文体悟,独具的教学方法的,他能以广博的胸襟吸纳任何有益的思想营养,却不会简单地听命于各种指令、经验、条文一类的外来驱遣。相反,视条约为教学之准绳,奉新模式为去除旧弊端之锐器,甚至于将流俗作改革之新招,无论如何都造就不了优秀。这是语文教改发展到今天,我们还必须张扬的语文精神;也是…  相似文献   

15.
先生名叫孔沁梅。我在《中国教育资讯报》(《中国教师报》前身)上连载的《路漫漫——我的语文教学生涯》中,就已经写到他了。也许并没有多少人注意过这位一生坚守乡村教育的老前辈,然而,在我的心里,他是我所遇见的最伟大的语文教师之一。也是他,决定了我的人生方向。前些日子,我们互通电话,在电话里,老师欣慰地告诉我:“作为一日之师,我注意到你这些年来的成绩了,我以你为骄傲……”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名乡镇小学语文教师,我已经在教育岗位上工作将近二十个春秋了。回忆这近二十年的教学之路,既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值得大书特书的贡献,但是平淡的教育生涯,却给予我宝贵的课堂教学经验。从事语文教学一直是我的最爱,我喜欢看着我的学生在我的教育下不断进步,茁壮成长。在我这么多年小学教学过程中遇到过很多平凡的小故事,在此选三个与大家分享吧。  相似文献   

17.
正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心"这一因素,尤其是我工作一段时间后,我更感到了语文教学的"心"这一因素的重要性。学生是坐到了课堂里,可学生的"心"在课堂吗?即使"心"在课堂,学生的心有没有用到学习上呢?学生的心是用到了学习上,可他(她)是不是在专心地听授课教师的讲授呢?如果他(她)没用心的话,授课教师讲的再好也是徒劳。为此,我再次强调语文教学"心"因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教学园地里,我辛勤耕耘了十几年。我是语文教育战线上的普通一员,但我一贯坚持踏踏实实的教学作风。在语文教学中,我发现了教材中的两处疑问。一是“祗”和“祗”的写法。《马说》中“祗”辱于奴隶人之手“(见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课第14页),这句话中的“祗”,在本书中的生字表(见第264页)中却写成了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无论是教材还是教法都沿用普通中学的内容,都套用普通中学语文教学的模式。时至今日,尚未有人研究并拿出真正符合职业学校培养人才宗旨的语文教学之教材教法。整体来看,各种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基本是从普通中学“移植”过来,虽然普通中学的语文教学结出许多升入高一级学校的“累累硕果”,但是“移植”过来的这棵树,却并未在职业教育的田园里结出适宜于企事业用人单位“口味”的“果实”。几十年来,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没有自己的体系,没有自己的面貌,陈陈相因,无大变化。近年来,我看到了些许职业学校新编的语文教…  相似文献   

20.
身为一名家长,我深知孩子在出生第三天再教育就晚了两天的深刻内涵;作为一名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师,我更深谙语文素养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重要。于是,我琢磨着:能否在孩子尚未学会说话、识字时,就给他一些听觉刺激呢?于是,在孩子出生不久,我便购买了一些儿歌、故事录音带,这些录音带内容浅显,节奏明快,音质纯美,连大人听来都倍感喜欢。起初放录音时,由于他太小,所以一点反应都没有,我认为这是正常的,仍然信心十足地继续给他放,基本上无间断。可是近一年的时间里情况却不尽人意,根本看不出每一个富有动感的内容对他有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