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记文学作品是中学文言文教学最主要的内容,传记文学中有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尤其是主要人物,通过众多人物烘云托月般的衬托,显得栩栩如生,在文学的历史长廊中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2.
柳宗元依据其"文以明道"的文学主张,继承并发展了<史记>的优良传统,将传记文学作为阐述其政治主张、人生理想的独特形式,强调文学匡时济世的讽喻效能,并且真正以一群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作为传记的主人公,在他们身上寄寓了自己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柳宗元以自己独特的创造,为中国古代传记文学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对后世传记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施映娥 《考试周刊》2014,(83):16-17
<正>《战国策》主要记述战国时代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反映当时各诸侯、各阶级、阶层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是研究先秦史的重要资料。它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而且是一部非常好的传记文学,是历史与文学结合的产物。本文仅从传记文学角度谈谈它体现的传记文学艺术风格。一是叙事生动形象,有不少完整而富于戏剧性的故事,所写的人物生平经历具有相当的完整性,明显有别于只写人物一事数事﹑突出性格某一方面的报告文学﹑人  相似文献   

4.
<正>一、传记文学的基本理论及其教学意义(一)传记的概念和类别传记是史学和文学之外一门独立存在的学科,"传记者,总名也。类而别之,则叙一人之始末者,为传之属;叙一事之始末者,为记之属。"传记是"用文学的构思和立意,文学的笔法、技法和手法,文学的语言和氛围,来描述、描写和再现真实的历史人物或现实人物的生平事迹、形象风貌、性格心灵及形成的主客观条件和环境"。(二)传记作品的基本特征传记是史学和文学结合的产物,传记作品的基本  相似文献   

5.
澳大利亚作家帕特里克·怀特是197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怀特在澳大利亚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现代主义的杰出代表.他不仅开创了澳大利亚文学史上一个崭新的时代,也为澳大利亚文学走向世界,为世界所瞩目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怀特的作品把人的内心世界作为主要表现对象,是一种"心理叙述的艺术".他通过"多层次、立体式"的描述来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心理世界,而这种"精神本质"的外在表象,即作品的主人公通过何种途径来实现其"心路历程"的目标,却不尽相同.但综观怀特作品,大多数主人公都与自然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其中以<人树>最为典型.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主题在作品的背景、人物刻画、主题、结构及写作方法等方面都有所体现,而对这些方面的分析探讨可以看出大自然对怀特本人及作品的影响及怀特对自然所持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重复作为刘震云小说的叙述模式,体现出作家对于人生荒诞感的认知。《吃瓜时代的儿女们》和《我不是潘金莲》是刘震云荒诞书写的代表作品,但小说人物存在符号化、简单化倾向和"想当然"意味,偏离了五四"人的文学"的传统。同时,小说结尾将主人公的悲剧置换为另一批人的喜剧,具有较为强烈的悲观主义色彩,降低了作品的思想启蒙力量。《吃瓜时代的儿女们》和《我不是潘金莲》两部小说体现出刘震云在运用西方文学资源本土化方面的不足之处,对于中国当代作家的创作,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林格伦的《狮心兄弟》具有鲜明的"诗意"特征。这些特征主要体现于作品中独特的叙述视角、细腻的心理展示、梦幻色彩的人物和环境设置、富于想象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本真纯美的感情迸发以及意味深长的生命哲理几方面。"诗意"给儿童文学作品增添了文学美感,同时又对促进儿童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发展进程中的"历史"重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的传记文学始终没成为一种独立的文类而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中国现代"传记文学"主要提倡者胡适和朱东润对传记文学的具体理解与把握明显受到传统史传观念的影响,这种因袭的"历史"重负,在他们以及吴晗等人的写作中表现得很明显.而极力强调传记文学的文学属性的郁达夫、茅盾,以及鲁迅、郁达夫、郭沫若等明显突破"史传"樊篱的传记文学创作则始终未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这表明: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在观念上强调作品的史鉴功能,牺牲艺术的趣味性;重视宏大历史叙事,忽略个人化、生活化的叙事;以考据方法取代艺术的虚构与再现;推崇纯客观的史学叙述,抑制情感化、个性化的艺术显现.这种"历史"的重负,正是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发展不能尽如人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当代传记文学的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传记文学发展很快,改革开放后一年出版的作品相当于以前10年出的总和。中国当代传记文学的创作,不断地形成的一个个热点有:历代帝王将相传、当代政治领袖人物传、中外名人传、文学家传、企业家传……这些传记已经成为人们探视历史了解现实的窗口。但是,传记文学的研究还不成气候,很多概念不清楚。由历史学家,文学家,甚或记者写的这些传记文学作品,熔史学与文学的内容于一炉,从而,引出了一系列可以加以探讨的话题:传记文学是否即可成为现代人的通俗晓畅的“历史书”;传记作品的真实性应该怎样理解;写实与虚构应  相似文献   

10.
作品是作者思想的表达,印证了文学即"人学"的道理。长篇小说《将军和他的部队》是弗拉基莫夫生活在西德期间创作完成的,小说的创作与作家的自由思想和个人生活经历密不可分。在这部作品中,弗拉基莫夫表达了他的人道主义思想,尤其体现在他对战争的反思、对个生命价值的思考和对良心的拷问。弗拉基莫笔下的人道主义是对以往战争文学中人道主义的一次新发展。小说中所触及到人的尊严、个体的生命价值、是否可以用"俄罗斯价值来拯救俄罗斯"尖锐而又敏感的问题被弗拉基莫夫提升到了人道主义层面,作家反思战争的悲剧,关注战争下的人物命运和心理状态,深层思考个体生命价值是作家对战争深刻而有力的反思。  相似文献   

11.
《宜宾学院学报》2016,(3):63-69
李永平的小说大多具体细微地书写了人的行走状态,以"走"为切入点讨论加诸其身上的文学感慨——原乡与异乡,小说因而有了具体切实的阐释空间:以原始肉身书写行走生命的苍莽观照作者的原乡/异乡情结,剔除理念化的论述,从文学的审美性阐释作品中人物的行为与情感,凸显抱慰生命、呼唤个体生命原始体验的小说美学。  相似文献   

12.
无论就理论而言,还是就实际作品而言,胡适的传记文字都是较偏历史的,而林语堂的则较偏文学。胡适所提倡的"传记文学",其实是"以文为史",而林语堂则是"文史兼容"。他们两人不同的风格和取向,很可以代表现代中国传记文学发展的两个方向。比较两人有关传记文学的理论和作品,可以为现代中国的传记文学理出一些头绪。  相似文献   

13.
白桦派被誉为"打开了文坛的天窗,让清爽的空气吹了进来"从而开启大正文学幕布的文学流派。作为白桦派理论指导者的武者小路实笃,是日本文坛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对生命的肯定与赞美,对个人、自然的绝对信仰式文学基调,朴素率真的文风,使其成为最能代表白桦特质的作家。本论文以武者小路实笃最负盛名的小说《天真的人》为切入点,以小说内容为蓝本,通过研究其人物塑造手法、人物关系、人物命运与性格的必然联系,力求深入剖析作品内含的白桦文学的三特质:理想性、自我性及高度的思想性。  相似文献   

14.
朱志荣的中国文学观具有强烈的思辩色彩、自觉的理论意识和开放的研究视野。他从自己的文论观和美学观出发,使理论研究与中国古代文学的鉴赏和批评良性互动,强调中国文学的民族特性。他把意象视为中国文学的重要表征,认为中国文学从创作到欣赏都体现着基于感性而不滞于感性的领悟方式,从而超越了传统的表现说与再现说的对立;将古代文学研究的审美尺度具体概括为情、貌、言三个方面,指出古代文学中人、文同构的生命意识,论述了作家的个性与时代精神的辩证关系。他认为文学史研究要在史实的基础上重视史识,肯定文学史家发现规律的主导意识;认为古代文学研究应该体现当代性,优先阐释在当代能引起共鸣的作品,合理借鉴西方理论,体现当代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5.
"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正始文学"的代表人物嵇康,在生命最后时刻,留给儿子烈焰人格下春水般绝笔《家诫》。在嵇康儒道兼济思想主导下,《家诫》体现的理想教育、生命教育、社会化教育、家庭教育思想对今天的教育仍具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是19世纪著名的俄国作家普希金的代表作,作品的主人公叶甫盖尼·奥涅金是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普希金将《叶甫盖尼·奥涅金》作为自我的文学投射,借助"奥涅金诗节"的典范意义、第一人称"我"叙述视角、现实与虚幻交织人物塑造,立体呈现出作品的自恋情结,并由此开创了文学史"多余人"塑造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7.
一种文学的艺术性表现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本文试从传记文学的人物形象塑造、作品的个性、作品的结构、作品的语言四个方面作一论述,以完成对传记文学这个特殊的文学门类的初浅研究。  相似文献   

18.
袁媛 《海外英语》2011,(4):210-211
"美国梦"是一个被众多美国人普遍信仰的信念。这个从美国殖民时期就出现的美国梦,不仅激励着人民走向成功,也同样始终贯穿在美国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我将沿着"美国梦"的起源与发展的路线,讲述美国梦在美国文学中的体现。同时,美国是个"大熔炉",各国的移民仍带着它们的美国梦纷至沓来。阿瑟·米勒作为犹太移民,他的作品《推销员之死》中的人物的美国梦,毫无疑问地体现和展示着犹太移民的"美国梦"。当然并不是每个人的"美国梦"都能实现,《推销员之死》就为我们展示了两类人物的"美国梦"的两个截然不同的结局。  相似文献   

19.
自然主义文学流派对20世纪美国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福克纳早期作品《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圣殿》和《八月之光》中带有明显的自然主义倾向,体现着诸多自然主义的主题.如它们通过作品标题及人物结局体现的悲剧性观点,通过众多人物命运体现的决定论倾向,作品中渗透着"适者生存"思想,反映着暴力、死亡、恐怖等等主题.福克纳作品中的自然主义倾向自有其源头,他明显受其成长经历的影响,也颇受英法书籍及医学书籍熏陶.但是,作为一个伟大的现代派作家,他又远远超越了自然主义的局限,体现了他个性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一) 在中国古代散文的历史长河中,传记文学源远流长,作品众多,是一股充满了生命力量、闪辉着绚丽色彩的文化激流。《尚书》是上古之书,是记言的史书。在这部被称作“书经”的史料里,或留下人物的三言两语,或记载人物的片断行动,保留着某些历史人物活动的侧影。后来,在《左传》、《国语》、《战国策》中,更有一些记载历史人物活动的名篇。它们不仅记载了一些著名人物的生平事迹、活动情况,更留下了这些人物富于个性特征的完整形象。这是我国传记文学的雏形与开端。到了汉代,出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