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对图文转换能力的要求.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适当进行图文转换,将图表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提高学生识图、识表能力;将文字信息转化为简图或简表,培养学生运用图表表达信息的能力.笔者在习题课上讲解典型例题时,充分利用习题中的材料进行信息转换,既提高了学生图文转换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也明确了该能力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发散性思维的特点是思路广阔、寻求变异,其过程是对已知信息通过转换或改造进行扩散以形成各种信息,培养了学生的变向思维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改变了学生思维内容上的求异性和变通性,增强了学生的求异欲望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3.
构造法就是根据题设条件或结论所具有的特征、性质,构造出满足条件或结论的数学模型,借助于该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解题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过程,转化是关键.构造法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归手段,在数学解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与竞赛中的许多题目都要用构造法解决,由于学生基础薄弱,用构造法解题是一大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平常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发掘身边可用构造法求解的素材,从构造角度去思考解决,培养学生的联想构造思维,"熟能生巧",使学生在解题中(必要时)能够有效地利用构造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构造法"解题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思想方法.用构造法解决问题实际上是一种"思维构造"的过程,运用它可以对原题进行等价转换,通过数形结合,使代数(几何)问题几何(代数)化,以达到迅速解题的目的.运用构造法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构造什么"和"怎样构造".  相似文献   

5.
构造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解题中的构造法是指依据题设的特点,假借巳知条件中的元素为“元件”,依托巳知数学关系为“支架”,构造出一种新的数学模型,沟通数学模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转换命题,使相关问题得到迅速破解.  相似文献   

6.
随着教育的发展,题海战术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标准,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在保证一定题量的基础上,让学生转换思维,能够借用一类问题的性质来研究另一类问题.而构造法正是思维转换的具体表现.从根本上看,构造法思想的核心是根据题设条件的特征恰当构造一种新的形式.  相似文献   

7.
杨霞 《中学理科》2007,(11):20-23
有些题若按常规的思维方法直接解决比较困难,甚至无从着手.在这种情况下,经常要求我们改变思维方向,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通过观察和联想,构造一些新的图形、函数、方程、数列和向量等模型,使原来隐晦不清的关系和性质在新构造中清楚地呈现出来,从而简捷地解决原命题或问题.这种化归方法称为构造法.构造法是数学中最富有活力的化归方法之一,它要求我们跳出原命题或问题的圈子,从新的角度,用新的观点观察、分析、解释对象,常有别开生面、奇峰突起的效果.以下是构造法的几种常见类型.一、构造解几模型1.直线模型【例1】已知cosα-cosβ=-32,sinα…  相似文献   

8.
2017年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多处提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实践和研究中发现:数学“构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数学“构造”需要深度思考,属于数学高阶思维,构造法是高阶思维的重要表现,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是培养高阶思维的载体.基于构造法培养高阶思维的主要路径有:“函数”的构造、“图形”的构造、“法则”的构造等,这些构造都可以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水平.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提出 中学地理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在“以文释图”时,对地理事物表达不清或表述不到位;不善于逻辑推理、归纳与综合;“以图释文”时,脑中无图或难以将图形进行迁移与转换。这些都是学生缺乏地理思维能力的表现,究其原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有效的多元思维及思维转换训练,  相似文献   

10.
在解题过程中,若按定势思维探求解题途径比较困难时,可引导学生根据题目特点,对已知信息进行多方向、多角度的思考,运用构造法解题。构造法所要构造的数学模型是指那些反映特定问题的数学对象及其关系结构的映象系统,是具体、直观、典型的模式,其中也包括各种数学对良,如实数、复数、变量、函数、方程、数列、不等式、集合、运算、几何图形等。构造数学模型是一种创新思维,但离不开对题目结构特点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11.
发散思维是对已知信息进行多方向、多角度的思考,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从而提出新问题、探索新知识或发现多种解答和多种结果的思维方式.它的特点是思路广阔,寻求变异,对已知信息通过转换或改造进行扩散派生以形成各种新信息.它对推广原命题、引申旧知识、发现新方法等具有积极的开拓作用,因此创新能力更多地寓于发散思维之中.发散思维的培养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来实现.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训练学生从不同的角度  相似文献   

12.
信息与计算专业数学分析课程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丽平  李晔 《天中学刊》2005,20(5):82-83
根据信息与计算专业的特点和数学分析的教学现状,指出了信息与计算专业数学分析课程教学目的、任务、内容、体系、方法、手段等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在信息与计算专业数学分析的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化归法、构造法、反证法等),而不是单一的解题技巧;应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注意整体理论围绕微分、积分以及微分和积分间的基本关系展开;要注重启发式教学,按照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3.
结合高等数学中部分典型知识点,介绍在平时教学中如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如在讲授微分中值定理时,通过辅助函数的构造向学生介绍逆推法;在级数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逆推法建立级数和极限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正1问题的提出笔者设计和执教了"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浙教版》八年级上),在备课中始终无法理解构造法,更不明白编者为何要在八年级上将构造法纳入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证明.因为笔者觉得用勾股定理证明一目了然,没必要弄得这么复杂.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后来仔细钻研教材,才逐渐弄明白了构造法.所谓构造法即构造性解题方法,它是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或结论的特征,以问题中数学元素为元件,数学关系为框架,构造出新的数学对象或数学模型,从而使问  相似文献   

15.
构造法是高等数学中比较常见的方法,也是特别需要技巧的方法。构造法的运用中蕴含着许多技巧。构造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本文以高等数学中的证明、计算题为例,通过构造函数、积分、数列、级数等来探讨其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发散思维是对已知的信息进行多方向,多角度的思考,从而提出新问题,探索新知识或发现多种结果的思维形式,它的特点是不局限于既定的模式,不受消极定势思维的束缚,思路广阔灵活,寻求变异,对已知信息通过转换或改造进而扩散,派生出各种有关信息。发散思维在思维上具有逆向性、横向性和多向性。本文将从逆向思维、横向思维、多向思维三个方面,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何加强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鼓励学生创新思维;课堂教学要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培养创设能力;激励学生大胆探索,培养创造思维能力。通过运用构造法解题,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使学生在解题过程,选择最佳的解题方法,使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数学中的构造是根据问题特征,用已有的数学关系,构造出相关的数学形式或对象,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构造法是一种富有创新的方法,文章从构造的方法形式、教学作用、实验方式论述了构造的功能及教学意义.同时对实验阶段的初步结论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9.
批判性思维是一组辨别、分析、判断和发展的高阶思维技能.在写作思维过程中,充分运用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注意区别事实和观点,全面收集信息,要发现信息与其来源的关系,并处理矛盾的、不充分的、模糊的信息,区分理性的断言和感性的断言.其次,引导学生进一步独立分析信息,并基于事实明确中心论点.最后,选择支持力强、说服力强的论据,根据中心观点的需要对其进行加工,完成必要的主观改造.然后再有序地呈现,并精准地运用证据为观点辩护.  相似文献   

20.
发散思维是对已知信息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不限于既定的理解,从而提出新问题、探索新知识或发现多种解答和多种结果的思维方式.它的特点是思路广阔,寻求变异,对已知信息通过转换或改造进行扩散派生以形成各种新信息.本文运用数学发散思维对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