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分析解决由三角板、量角器等文具而形成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动手操作,探索研究,提高能力.本文介绍几例以量角器为载体的数学问题.一、量角器不动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操作型试题为学生创设了动手实践,操作设计的空间,而三角板、直尺、量角器是学生身边熟悉的操作工具,以三角板、直尺、量角器为载体的操作型试题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一个热点.本文以今年中考数学试题为例,进行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3.
秦丽萍 《初中生》2018,(3):33-34
三角板、量角器、直尺、小刀是学习数学的必备文具.近些年,以文具为载体的数学题备受命题者青睐.这些题目与学生学习生活紧密相关,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请看以下例子. 一、三角尺类 例1如图1,将一副三角板和一张对边平行的纸条按下列方式摆放,两块三角板的一直角边重合,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的斜边与纸条的一边重合,含45°角的三角板的一个顶点在纸条的另一边上,则∠1的度数是____.  相似文献   

4.
直尺、量角器、圆规、三角板是学习数学必不可少的工具,借助这些工具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有意义的数学问题.在近几年的中考中,以这些常用的学习工具为载体的试题.突出地考查了同学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建模能力以及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以三角板、直尺、量角器为载体的操作性试题为学生创设了动手实践及操作设计的广阔空间,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操作型试题为学生创设了动手实践,操作设计的空间;而三角板、直尺、量角器是学生身边熟悉的操作材料,以三角板、直尺、量角器为载体的操作型试题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一个热点.本文以2004、2005年中考数学试题为例,举例评析,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7.
三角板是数学学习过程中一种重要的工具,而将三角板组合在一起之后又会出现许多比较常见的数学问题.在初一数学学习过程中,三角板组合求角度问题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一个难点内容.由于初一学生的认知能力较弱,在解决角度问题时,对角度间的数量关系与等量代换等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不是很熟练,导致学习受到阻碍.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解决三角板组合旋转求角度的问题,在解题过程中,将推理代换法和方程法的思想融入教学,引导学生从题中提取等量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和知识为基础,利用三角板旋转逐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发展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8.
黄龙国 《考试周刊》2013,(85):69-70
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对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能力有重要作用,小学阶段数学思维的形成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应具有灵活性和趣味性,在满足学生的不同发展要求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因为传统教育下,数学作业常被认为是对基础题的熟能生巧,学生能熟练地解基础题并不能说明已形成了数学思维能力,可以举一反三.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究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合理设计数学作业,充分运用数学作业的教学拓展作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中学数学课堂上时常需要直尺、三角板、圆规等学习用具,当老师提前通知学生准备好后,一开始学生几乎"清一色"地将新买来的工具摆在课桌上,这些用具便利了师生教学目标的完成.但往往好景不长,许多学生会出现损毁、丢失工具现象,  相似文献   

10.
必备学具(直尺、三角板、圆规、量角器等)是很重要的教学资源,合理使用学生的必备学具,可以构建快乐高效的课堂活动,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案例说明如何在教学中巧妙运用必备学具来理解核心概念、探究发现结论、突破重点难点、培养问题意识,并提出运用必备学具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纵观近几年全国各省中考数学试题,不难发现通过操作三角板、量角器来研究数学问题的考题.通过此类操作实验题的考查,有利于加深理论与实践、数学与实践、运动与静止等辩证关系以及实践第一、对立统一等观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赵显英 《辅导员》2013,(4):60-60
<正>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不断丰富小学数学的教学形式.挖掘渗透数学思想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直接的经验.并在实践中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是我们新时代数学教师所值得研究的课题。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圆的周长》这一课时的探究活动设计。我们知道.圆是一种曲线图形,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就是圆的周长。怎样才能知道圆周长是多长呢?通常情况下,要知道长度需要用直尺量。但是,直尺对于圆周无法直接依靠不动地量出它的长度。因为圆周紧挨着直尺延展的点.在不断地转换着方  相似文献   

13.
近年中考题中,动手实践、操作类试题屡见不鲜,而直尺与三角板是学生身边最熟悉的操作工具,因而以直尺与三角板为载体的试题成为了近年中考中的一个亮点.本文就以近年各省市中考试题为例,对此类问题进行简要归类解析如下,供同行参考.一、"三角板"与"直尺"结合即把三角板按一定的方式置于直尺或类似于直尺的物体上而设计的试题.解决这类试题的关键是:在解题时应充分利用我们手中的三角板和"直尺"中  相似文献   

14.
任红娟 《教师》2012,(36):68-68
数学教育,首先它是教,教给学生科学知识,核心是育,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1]本文就新时期中学数学教育理念这个话题进行探究,主要从加强学生的德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创造能力这三方面展开,领会新课改的精神,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5.
龚频 《新课程研究》2009,(12):172-172,175
倡导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是当代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虽然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仍然相当薄弱。本文介绍了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几种方法:创设愉快的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动机;通过课外实践延伸自主探究活动;在求异思维、一题多解、尝试错误、学习反思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提高其数学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正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语言的学习离不开阅读。近年来,数学中考试卷中不断出现阅读理解、规律探索等题型,学生在解这类题时丢分比较严重,普遍出现"题没看懂"、"理解错了"等状况,究其原因是学生阅读不仔细导致思路方向错误或对题目理解不了,无从下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数学语言的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学教学中,我  相似文献   

17.
数学中的创新需要敏锐的观察. 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数学中的名题隐性教育价值,教学设计中,积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尝试、探索、探究,让学生"重复"这些创新、发明的过程,进行类创造(再创造),从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在观察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让学生学习、实践和体验数学创新过程,从中获得创新体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8.
由于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严谨的逻辑性,中职学生往往感到数学难学,部分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学情绪,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数学成绩差.如何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提高中职数学教学质量,解决目前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减轻学生的数学学习压力,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适应当前中职教育的形式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发展,初中阶段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相当一部分"差生",严重影响了数学教育质量的提高.下面就如何转化"差生",大面积提高数学教育质量,谈一点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9.
以"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教学设计为例,探究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和美育教育,目的是发现学生美的意识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产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不断丰富小学数学的教学形式.挖掘渗透数学思想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直接的经验.并在实践中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是我们新时代数学教师所值得研究的课题。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圆的周长》这一课时的探究活动设计。我们知道.圆是一种曲线图形,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就是圆的周长。怎样才能知道圆周长是多长呢?通常情况下,要知道长度需要用直尺量。但是,直尺对于圆周无法直接依靠不动地量出它的长度。因为圆周紧挨着直尺延展的点.在不断地转换着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