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乞求     
信仰是可无可有的东西吗?有一天在德国上课,老师问我们,你们有人信教吗?大家对这种问题不敏感,没人回答。他接着自己说了下去:“上帝?耶稣?圣母?佛?安拉?都没有吗?难道你们不会有一个时候觉得你们什么都没有,觉得你们要乞求什么吗?”  相似文献   

2.
好奇心     
人们常说保持好奇心的重要,然而,我心中有一个疑问,难道好奇心都对我们有益吗?  相似文献   

3.
感恩     
王子鑫 《红领巾》2010,(10):42-42
我们一直沉浸在一种感情之中.那就是爱,而我们却一直不知怎样表达。难道不是吗?我们何时才可以升华灵魂,拥有谦虚之德与敬畏之心?——那即是“感恩”。  相似文献   

4.
在农村搞教研活动,常听一些教师抱怨:搞什么呀,我们连多媒体都没有,如今上课还是一支笔、一本书、一张嘴,教学效果怎能得以保证,教学质量怎么和城里比?每每此时我都会想:难道多媒体真是语文课堂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吗?难道离开多媒体语文课再也上不出精彩了鸣?请看下面两个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5.
在农村搞教研活动,常听一些教师抱怨:搞什么呀,我们连多媒体都没有!到如今上课还是一支笔、一本书、一张嘴,教学效果怎么得以保证?教学质量怎么和城里比?每每此时,我就会想:难道多媒体真是语文课堂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吗?难道离开多媒体,语文课再也上不出精彩了吗?请看下面两个教学片段。镜头一:一位老师执教《爬山虎的脚》师:请同学们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6.
夏日私语     
一想到夏天,便是烈日骄阳.膨胀了时间,心也变得沸腾起来,似乎每个人都想尽量避免那烈目的灼烧。人群中,爱美的女生都撑着一把太阳伞,竭尽全力地走完被阳光铺满了的道路。难道夏天只有热吗?难道夏天带来的只是那纯粹的浮躁吗?若是我们能找到一棵大树.静静地坐下来,泡一杯清茶,品一壶小酒,何必又要去寻那遮阳的伞和躲在空调房内呢?  相似文献   

7.
说寂寞     
什么是寂寞?难道只有失去了知音钟子期而断琴的俞伯牙才会寂寞吗?难道只有丧失爱子而发疯的祥林嫂才会寂寞吗?难道只有孤独一人漂泊在异地的游子才会寂寞吗?  相似文献   

8.
难道学生买不到颜料就不开展美术教学了吗?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师,学生的音乐爱好就可以忽略吗?山里的孩子也应像城里的孩子一样,能按照自己的个性自由和谐地发展。我们只能为实现目标想办法,不能为实现不了目标找借口。大山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大山不也馈赠给我们丰厚的课程资源吗?  相似文献   

9.
周爱玲 《考试周刊》2011,(77):60-60
一 临近期末考试,我在集体备课时提问:“作文要如何复习?”没想到得到的答案是:“作文还要复习呀,就是复习了也白复。”难道在我们农村中学作文课真的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吗?作文课上与不上真的没什么区别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异常的情况呢?  相似文献   

10.
猫有九命     
有一次,我无意中听到奶奶和她的朋友们说“猫有九命”,我觉得很奇怪,老师不是告诉我们“生命只有一次,要好好珍惜”吗?猫怎么会有九条命呢?难道它可以死九次活九次?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决定用邻居张阿姨家的猫做实验。  相似文献   

11.
1 引言 中国的竞赛能手不乏,然而诺贝尔奖却始终与中国人无缘,中国的中学生在考试成绩不断提高的同时普遍有厌学倾向,而且性情趋于冷漠、暴躁.难道这就是我们教育想要的产物吗?大家都把这些问题归咎于应试教育体制的名下.可是这些问题真的就只归咎于应试教育体制吗?作为学生的幕后指导,老师自身不存在问题吗?  相似文献   

12.
“难道”问句是指有语气副词“难道”出现的问句。例如:(1)上帝选择咱们父女到奉天去,难道我们不服从他吗?(《老舍文集》第一卷,193页)(2)同志们,你们是开发区的主人,不是开发区的雇佣,……你们的胸怀,难道仅仅想着享受,想着舒适吗?(《女作家》19...  相似文献   

13.
我们常常看到公开课基本完美无缺地完成了课前预设的教学情景。却不禁反思:在这些起示范作用的“精彩、优秀”的课堂上,学生独特个性的思维火花在哪里闪现?语文教学独具魅力、体现人文关怀的美在哪里闪现?难道顺畅的教学流程、先进的教学手段、热闹的教学气氛,就是理想课堂吗?  相似文献   

14.
崔新玲 《父母必读》2011,(3):122-122
为什么宝宝这么喜欢吸吮手指呢?难道他的手指上真的像传说中那样带着二两蜜吗?我们需要做点什么来帮助他?  相似文献   

15.
高跟艳 《成才之路》2011,(19):69-69
现代课堂教学中,难道仍以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张嘴巴来完成一次又一次单调乏味的英语教学吗?我们能否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来代替我们的辛劳,用多种美育形式打开儿童的心扉呢?多媒体教学就能帮上忙。  相似文献   

16.
提到叶名琛,大多数人会想到那句有名的顺口溜——“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然而,仔细想想,这句顺口溜想说明什么?如果叶氏不战、不守、不以死殉国应该批判,那么不投降、不逃跑、不与敌人妥协,这不是值得称赞的优秀品质吗?难道大敌当前弃城而逃,或屈膝投降反而值得肯定吗?这样的自相矛盾,使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这句顺口溜是怎么来的?叶名琛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相似文献   

17.
冷英 《辅导员》2009,(4):53-53
某学校张贴海报,宣传自己的办校特色是“绅士、淑女教育”,学费数额之高令人瞠目结舌。何谓绅士、淑女教育?这种教育的成本真的有那么高吗?难道这只是贵族学校的专利吗?我们平民公立学校不也亟须把学生打造成绅士、淑女吗?我们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绅士、淑女呢?  相似文献   

18.
石龙 《山东教育》2010,(4):17-17
“人之初,性本善。”刚入学时,哪个孩子不是带着美好的愿望走进校门的?可几年后,孩子出现学习上的分化,随之出现越来越多的“差生”,难道这仅仅是因为“孺子不可教”吗?反思一下,是不是我们的教学观出了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隆中对》中有这样两句话:(1)“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对这两个句子,《教师教学用书》是这样翻译的:(1)“诸葛孔明,是卧龙,将军难道不愿意见他吗?”(2)“这大概是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难道将军没有夺取它的意图吗?”这里,显然译者是将“岂”字译作“难道”或“难道不”、“难道没有”了,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连续教九年级,感觉学生越来越沉默了。掩卷沉思,是学生变化了,还是老师的思维限制了学生!九年级的学生难道不正是少年最丰华正茂的时候吗?是啊!我们是不是扼杀了孩子的天性了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