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从抑扬顿挫的语言中品味文章意蕴,感受中华语言文字的魅力。2.赏析关键词句,感悟作者情感,从作者的“别”样人生中寻找成长启示。【课前准备】1.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大意。2.查阅资料,了解李白生平经历。【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作家米兰·昆德拉说:“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我们都不擅长告别。”是的,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目标:1.流利朗读课文,顺畅直译课文。2.了解“史传体”体例特点,理解作者用这种体例写文的目的。3.赏析“五柳先生”,品味作者简练生动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2)品味生动细致的描写,理解由事悟理的写法。(3)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2、过程与方法:(1)体会作者和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领悟人和动物是完全能和谐相处的。(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2)让学生明确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你我的相互信赖。二、教学重点1、展示人和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2、提高对课文的感悟能力三、教学时数:一课时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上的课和“鸟”有关。在…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目标】1.在整体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揣摩语言,体会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2.欣赏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品味描写音乐的诗句中蕴含的情感脉络,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激发兴趣白居易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写诗吊之:"童子解吟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写景抒情散文的素材特点和“形散神聚”的特征,以文识类;2.体会并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重点品味“滋味美”和“人情美”的语言;3.理解汪曾祺“平淡自然,饶有趣味”的语言特点。(二)过程与方法1.借助浏览和默读,梳理文本内容;2.通过圈点批注,学会品析文章语言(注意标点和细节词语);3.通...  相似文献   

6.
<正>教学目标:1.认识“漫”“涛”两个字,会写“繁”“漫”“灭”等8个字,理解“永不漫灭”“思潮”“风雨”的意思。2.朗读背诵三首短诗,体会诗歌的韵味,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3.体会诗歌的情感,联系自己的感受,练习写诗句。教学过程:学习活动一:读诗学词1.复习导入,对比区别。谈话交流:本学期第一课我们学习了《古诗词三首》,请同学们一起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这节课我们学习《短诗三首》,这三首短诗,不是古诗,而是现代诗,现代诗是怎样的格式,又有什么特点呢?请你打开书,自由地朗读这三首短诗。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意象的特点。2.引领学生对诗歌的意象进行评论。3.尝试运用意象写作诗歌。教学方法设疑法、比较法、品析法教学流程一、新课导入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今中外的优秀诗歌,这些优美的诗篇就像股股清泉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而诗中的意象又像一粒粒种子植入我们的心田发芽、生长。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品味一下这奇妙的意象世界。二、初步感知1.我们知道事象和物象是不同于意象的,那么,什么是意象呢?[明确]意象就是诗歌中的事象和物象都注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如果这种特定的情感与某种形象构成了固定的关系,那这种含有特定意味的艺术…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技能目标: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古诗。情感目标:品读诗文,体会诗文意境和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教学重点、难点]1.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做到诗文交融。2.在品读中体会诗文意境和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引出主线“送别”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黄鹤楼送别》。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李白是怎样送别好朋友孟浩然的呢?这节课我们就随着课文来细细体味。二、学习1、2自然段,品味“不去触动…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诗歌,通过比较辨析,体会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2.以"木兰是女郎"为课核,赏析关键诗句,理解木兰的英雄气概和女儿情态.【教学重点】反复诵读直至背诵诗歌,感受民歌情味,深入理解木兰的“女儿”形象。【教法和学法】(一)教法:1.比较辨别;2.点拨交流。(二)学法:1.朗读品味;2.合作探究。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来感知诗歌,在问题的引领下交流、讨论对诗歌的理解。2.品味诗歌语言和意象,感受和理解作者的感情,感知诗歌朦胧神秘美妙又饱含情感的意境。3.培养学生对爱情的客观认识和正确追求的态度情感。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中复杂的情感。(重点)2.发挥想象,体悟诗歌意境,比较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难点)【课前准备】朗诵本诗,了解其大意;查阅背景资料,为本诗拟写推荐语。【教学过程】一、导入学习完本单元前三篇课文,我们认识了雄辩君子孟子、志诚君子愚公和刚正君子周亚夫,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目标】1.品读小说叙事人称和叙事视角之妙,理解对比、衬托等艺术手法。2.抓住重点语句,品味阿城简练传神的语言特色。3.披文入情,理解作者借溜索表达的情感。【课前准备】自读课文,尝试用第三人称或从马帮首领视角重新讲述故事,任选其中一个形成文字。【教学过程】一、导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说:“我是个讲故事的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王安忆说:“小说的理想很简单,就是讲故事。”在作家中,阿城被誉为“中文世界最会讲故事的人”,他究竟是怎么讲故事的呢?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溜索》这篇小说来学习他讲故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教学目标】1.理解词句含义,明晰诗歌叙述的事件和场景。2.通过填补空白和资料助读,掌握诗歌阅读的策略。3.反复诵读,理解诗人面对安史之乱社会现状的复杂心情和忧国忧民的情怀。【课前准备】1.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歌文意。2.查阅资料,了解安史之乱时的社会现状。【教学过程】一、诵读《马嵬》,导入新课  相似文献   

14.
“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朱光潜)诗是文学作品的最高样式,是人类精神的家园,是艺术金字塔的顶端。诗歌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走近并走进一首首充满情感、各具特色的诗歌,用心去理解、欣赏、品味,从而激起情感的共鸣,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得到精神上的陶冶和享受。然而,在中学语文课堂上,诗歌教学的现状是怎样的呢?我们从《我为少男少女歌唱》这首诗的教学案例说起。先看教师所安排的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我们经常说青少年是“花季少男”“花季少女”,青少年阶段是“花样年华”,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期,它意味着希望,象征着未来,代表着正在生长的蓬勃力量,值得我们为之歌唱。今天我们来学习《我为少男少女歌唱》。2.作者简介。何其芳(1912年—1977年),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四川万县人。代表诗集有《汉园集》《预言》,散文集《画梦录》。3.写作背景(略)二、指导朗读。1.这首诗感情奔放,积极向上。大家觉得这首诗歌应该怎样朗读呢?2.全诗的节奏划分。(多媒体展示)三、讲解全诗。四、举行班级课堂朗读比赛。五、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一。2.完成课...  相似文献   

15.
A案【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内容,了解诗歌的结构。2.通过朗读、想象画面,初步习得本诗对比与反复的表现手法,并尝试加以运用。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从而激发起对战争的憎恨及对和平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习诗歌第1~4节,体会诗句表现的情感。难点: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目标】1.知道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的过程,能理解蟋蟀的住宅算是“伟大的工程”的原因。2.能从课文准确生动的表达中,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体会观察的乐趣。3.品味拟人写法,感受语言描写的生动形象。【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发思考,激发兴趣1.教师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理清了课文脉络,感受到蟋蟀的不肯随遇而安,明白了蟋蟀住宅的建造特点,初步领略了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力。文中对蟋蟀住宅最高的评价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 ,背读课文。2 .理解字词的古今义差别。3.理解寓言故事的含义。课时安排 :1.课时 :一节课。2 .课型 :背读课。主导教法 :1.诵读法。2 .导读法、讲解法。主体学法 :1.诵读法。2 .参照注释理解句意法。课前准备 :学生自己查阅“讳疾忌医”成语的意思 ,并思考其危害。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成语“讳疾忌医”导入。(略 )二、指导诵读四步法 :正读、译读、理读、背读。步骤一 :正读——在教课文之前 ,先让学生朗读课文 ,然后教师纠正读音、语调。1.同学们朗读课文。2 .教师指名学生朗读课文。3.其他同学指出其读音错误 ;教师…  相似文献   

18.
张丽艳 《黑河教育》2014,(11):59-59
正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阅读诗歌的能力。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和追求自由的理想。学习重点:理解诗歌内容。学习难点:以诵读为主,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深厚情感。学习过程:常规训练:课前一分钟演讲——裴多菲的《自由与爱情》。一、谈话导入为了追求自由,匈牙利诗人投入到火热的革命洪流之中,我军的缔造者之一——叶挺将军身陷囹圄之时,对生命、尊严、自由也有自己的思考,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第10课——《囚歌》。(板书课题)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设计1.教学维度知识与技能:了解诗歌借物象征的写法。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励学生脚踏实地、勇往直前,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2.教学关键重点:准确领悟诗歌所抒发的感情,把握诗歌借物象征的写法。难点:领悟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发表自己的见解。亮点: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3.教学流程(1)导:情境设置,导入课题。(2)读: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师生共同点评,指导读法。(3)感:合作交流,品味情感;欣赏课件,熏陶感染。(4)悟:组织学生讨论质疑。明确作者…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一、教学目标:1.领会作品深刻的象征内涵,理解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2.品味本文语言激越奔放强烈的特点;体会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对表达思想情感的作用;理解对比、衬托的运用。3.让学生对革命斗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无畏而乐观的精神。二、教学重点: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对表达思想情感的作用;理解对比、衬托的运用。三、教学难点:本文的象征意义。四、教学过程:1.导入。2.介绍时代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