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中高职合作办学已形成多样化、复合型发展模式,各种"3+2"、"3+3"项目层出不穷。但是由于社会对于中高职衔接教育的整体认可度不高,致使其发展较为缓慢,各相关院校的学生培养质量也参差不齐。本文基于"四位一体"模式对中高职衔接教育发展路径进行创新性研究,以期最大化地发挥中高职衔接教育的模块化优势,提升社会认可度,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湖南汽车职教集团遵循能力递进原则,厘清中职培养"汽车护士"、高职培养"汽车医生"的人才培养目标;按照职业成长规律,系统构建"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开发系统的中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含人才培养方案、核心课程标准、专业技能抽查标准),解决了中高职教育定位不准、内容重复的问题。通过中高职衔接,高职对中职师资开展集中培训、"师徒结对传帮带"、院校联合开展教研活动、师资互融互派、实训场地共用、课程资源共享、校企合作互通,解决了中职专业建设能力不强、教学资源不足、校企合作深度不够与就业品质不高等问题;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高职衔接探索与实践方面取得了系统性成果。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职院校在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十二五"时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对120名高职院校书记、校长调研发现,高职院校在经费与投入、管理体制和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等方面问题突出,希望加大投入,落实生均拨款;加强统筹,明确政府责任;转变观念,完善高等职教体系。此外,在职业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招生制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行业指导、院校评估、中高职衔接和干部培训等方面也应加强。  相似文献   

4.
基于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进程和成熟程度,通过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联合办学、分段培养完成高职本科教育是最为科学、可行的途径,专业衔接是做好联合培养的基础。从研究现行本科专业目录和高职专业目录入手,分析了本科和高职专业的衔接状态,并从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联合培养的视角,对专业衔接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作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子系统,积极响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所提出的职业教育要实施"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积极实践"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然而,经历了约三十年的历史,我国高职校企合作仍处于起步阶段,进一步研究和探索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在浅析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几点让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双证书"制度体现了高职教育最主要的办学特色,即职业性。大力实施"双证书"制度,可有力促进职业资格证书与高职教育实现有效衔接,推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本研究通过采用调查问卷办法对我国部分高职院校实施"双证书"制度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当前实施"双证书"制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我国高职院校实施"双证书"制度的对策建议,为我国高职院校"双证书"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体制、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改变及劳动就业制度、招生分配制度的改变,高职院校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就是在新形势下,职业院校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一条发展之路,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1]。加强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  相似文献   

8.
株洲市五大高职院校对接株洲优势支柱产业办学,在多样化人才培养、区域和企业的重大项目研究建设参与、优质产品和新技术开发等方面成效显著.为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株洲的高职教育仍然需要在层次上进一步加强纵向衔接以提高高职教育的社会吸引力:通过"城区一体化"建设加速资源的开放共享;通过优化整合专业形成各高职院校的差异化发展;通过不断深化校企合作,进一步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郑洪波  马雪洁 《考试周刊》2014,(20):154-155
"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是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对口合作、高职院校自主考试招收中职优秀毕业生的一种办学方式。本文分析了当前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从自主招生考试、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及课程设置三方面,系统说明了构建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关于促进高职校企深度合作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推进校企合作特别是深度合作是高职教育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条件,高职院校要以"服务商"的角色定位在为企业服务的过程中实现校企合作的双赢目标,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师资建设、科技创新以及设施建设等方面都要充分考虑与企业需求的衔接,培养自身与企业合作的吸引力和比较优势,与企业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处在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大背景下,肩负着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承担着培养企业所需的能工巧匠的任务。面对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状,高职院校应该更新观念、分析现状以及产生的原因,从根源上探究相应的措施让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培育和"工匠精神"的注入相衔接。  相似文献   

12.
在获批的江苏省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项目中,常熟理工学院与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合作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五年制高职与普通本科5+2分段培养"项目经合作院校、行业企业三方研讨,按照整体设计、分工合作的建设思路,统筹制定了"四阶段双重循环"的人才培养方案及"专转本"转段考核方案,构建了"两体系五平台"的模块化课程体系,通过专业、课程的有机衔接,为五年制高职毕业生继续发展提供了通道。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历次重要教育政策分析,浙江省中高职课程衔接实践经历了为建立职业教育体系下的中高职课程衔接制度创造条件、建立职业教育体系下的中高职课程衔接制度、尝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的中高职课程衔接制度、构建与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的中高职课程衔接制度.纵观发展历程,这四方面似应受到重视并努力为之,即统一中高职专业目录是实现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前提、实践发展需求是实现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基点、校校合作与校企合作是实现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关键、服务区域经济是实现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4.
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成为高职院校新一轮发展的必由之路,探索董事会制度来解决校企合作缺乏长效机制的问题已提上高职教育体制改革发展日程.文章以问题入手,从促进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的视角来探讨高职院校建立董事会制度的动因,由此进一步提出构建高职院校董事会制度要处理好两个关系、明确职责、完善运行机制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5.
“3+2”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打通中、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构建适合职业院校学生成长、发展的立交桥,加快建设适应终身学习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研究中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开发一体化课程标准,探索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实现模式。文章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探索式地提出"3+2"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并对"3+2"合作的内涵、原则、内容和意义进行了阐述,为院校间"3+2"合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教育部自从2001年开展与实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以来,我国高等学校在东西部区域高职对口支援合作方面获得了良好的成绩,提升了西部地区高校的办学水平与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从2006年起已与11所中西部高职院校建立对口支援与合作关系,并于2010年牵头成立"高职院校对口合作联盟",以"交流、合作、发展、共赢"为宗旨,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开展交流合作活动,互补教学资源,促进高职教育发展,推动各院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对口支援与合作主要在师资培养、教师互派、教师研修、挂职锻炼、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资源开发、教学研究、科研研究、联合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项目,以提高西部院校的教育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  相似文献   

17.
<正>张家港薛峰:感觉目前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更多的是依赖学校与学校的衔接,还缺乏制度上的衔接,包括从课程体系到职业能力培养方向的制度构建。像我们这边,"3+3"的培养方案就是由中专和高职相互讨论商定后试行的。高职其实还好,一些本科类院校估计还放不下身段来研究技能培养的问题。其实大家都知道,中高职衔接是课程体系和技能培养目标的衔接,问题就是分了段,由不同的学校实施所带来的困扰。学制衔接要做好课程体系的衔接、专业培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中高职衔接问题,提出校企合作共建专业的中高职衔接"3+3"模式,对职业能力、课程体系上如何衔接进行阐述,并以我院信息安全技术专业为例进行3+3中高职衔接模式建设的尝试,为其他高职院校提供了一种范例。  相似文献   

19.
在"校企合作"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育应该立足于培养和满足企业与社会人才需求为基本点,探索在新的教学形式下高职院校英语专业人才的高水平交际与高能力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培养计划与培养模式。本文在介绍"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在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初步得出"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具体对策,为我国高职院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研究方向和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的关键一环,通过对部分中高职院校特别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中高职院校调查发现,大多数中高职院校在中高职衔接专业人才培养上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衔接不够通畅、目标定位不够精准、课程设置不够紧密、校企合作不够深入、评价体系不够科学等方面。以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汽修专业为例,通过调研分析其近年来与铜仁市域内中职学校开展汽修专业中高职衔接办学(如“3+3”“中高职协同”)的情况,提出建立“共生共长、共荣共赢”的中高职衔接共生模型、“衔接紧密、渐进提升”的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层次分明、技能为重”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真正实现汽修专业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最终形成基于“全托管”的中高职衔接汽修工匠培养模式,大力提升汽修专业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