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因此也是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考查的一个重点。汉语词汇十分丰富,其中成语又有言简意赅、考查点多的特点,因此频频出现在高考试卷上,所以有必要对近年来成语试题的“稳”与“变”的走向作一些分析。 成语考查的“稳”表现在这些方面: 一、成语是“必考项目”,是重要的知识点。综观近年高考、会考和统考试题,几乎每一份试卷都涉及到成语,这是由成语在词汇中的特殊地位决定的。可以这么说,一个人掌握汉语词汇的状况,是完全可以通过成语的考查来确认的,因此,成语成了命题者所钟爱的“宠儿”。自从1978年开始恢复全国统一高考后,语文基础知识考查点不断改变、拓展、深化,而成语试题却无一例外地出现在各份试卷上。这就告诉我们,成语是一项重要的必考内容,需要在复习备考中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成语是词汇宝库中的重要部分,是我们中华民族语言的精华。正确运用成语要注意正确理解成语的特定含义。从内容上看,成语的含义具有整体性。有的成语可以从字面上去理解,但更多的成语出自历史典故或古诗文,从字面上去理解就会出笑话;还有的成语含有比喻义,要透过表面意义去理解它的真正含义。以下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几种语言的敬称出发,提出心理距离因素对人称代词的使用有相当大的影响,人们会使用某个看似"偏离"了所要表达意义的人称代词,从而改变心理认知距离,来达到一定的修辞效果。这种修辞甚至可能在词汇层面固定下来,便成为"敬语"等。这种"偏离"使用,或说人称代词间的相互"借用"具体会取得怎样的效果,还同其他的心理联想等认知活动及所在语言群体意识相关,最终由群体习俗决定。  相似文献   

4.
汉语成语是民族语言词汇宝库中最具有表现力的特殊成员,是民族群体智慧的结晶。成语用凝练的言辞"锁定"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凝聚了中华民族崇尚道德的文化精神,是积淀了一个古老民族的文化诉求和道德理想的历史活化石。因此研究汉语成语不仅具有语言学意义,而且有重要的文化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汉语成语不仅是汉语和汉文化的精华,而且是汉语和汉文化的全息元,它是汉语和汉文化的"缩影"。无论从宏观上看,还是从微观上看,都可以看出成语的这种全息性。不仅如此,其全息度还比较高。成语的全息性具有丰富性、系统性和典型性的特点。这对于我们认识成语的特点,研究和开发成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成语不仅是汉语和汉文化的精华,也是一种可以开发利用的语言文化资源。它可以开发出系列产品,它可以产业化,甚至可以形成新兴的"成语文化产业"。成语文化产业具有"新"、"特"、"易"、"好"的特点。发展这一产业,将会拉动相关的产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常州具备了成语文化产业化的条件,常州发展成语文化产业,一定会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7.
人类的认知规律决定了人体及其器官是人类体验、认知世界的基础,人体隐喻化是人类形成和表达概念的重要途径。“手“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对英汉“手“隐喻词汇的认知特点进行对比研究,可以揭示两种语言中与“手“有关的隐喻词汇在隐喻构建及运行机制方面的异同并探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8.
成语作为我国古典文化中的奇葩之一,在当今现实生活的日常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中也一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对成语的运用,大大促进了我们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另一方面,在运用成语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误用"现象和"错用"现象。本文中,笔者对"一言九鼎"和"一诺千金"这一组误用率极高的成语进行了系统辨析。笔者通过此文让大家对"一言九鼎"和"一诺千金"有一个相对明晰的认识,以减少对其的"误用现象"和"错误现象"。  相似文献   

9.
仿拟成语是一种仿照某现有成语而"拟创"出来一个具有新意、临时性的语言表达形式。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理论框架内研究汉语成语仿拟,将突显原则和构式压制理论整合为PC(突显加压制)认知分析模式,并运用该模式对404条仿拟成语进行系统研究,即从句法、语义、语用和语音四个层面分析仿拟成语的特点及其背后的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10.
"和"与"同"作为古代汉语词汇中的两个基本词、常用词,它们有着各自的词义引申系统,同时,它们又相因生义。鉴于此,本文结合词汇语义学、认知语言学的知识来分析"和"与"同"的相因生义。  相似文献   

11.
从英汉习语看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语是经过长期使用千锤百炼创造出来的语言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因此,习语比词汇更富于特定的文化内涵。中英两种文化孕育了各具民族特色的习语。文章试从自然环境、风俗习惯、历史、喻体取向、价值趋向等几个方面探讨英汉习语所折射的民族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论人体词语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体词语为一种符号,牢牢保留着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而对具有转义用法的人体词语的化内涵进行解析,使隐藏于人体词语符号中丰富的化意义显出来,隐喻,这种诗性智慧赋予了汉语人体词语滋生新义的生机,把自然人格比,以人为中心看待万物,是人体词语产生的认知基础,而化类推、精神类推是促使人体词语滋生和扩张的化力量。  相似文献   

13.
色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领域。色彩不仅具有物理属性,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延伸意义,因此是语言、文化及翻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色彩词习语是语言词汇中最富有文化内涵的一部分,其联想意义是由特定的民族文化所铸造的一种附加的或隐含的意义。英汉民族由于生活环境、价值取向、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信仰迥异,对色彩的感受、理解、表述和使用也截然不同,因此色彩词习语积淀着本民族劳动和生活经验,透视出该民族的文化心态,蕴涵着该民族的思维方式,表现出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郭陶 《海外英语》2012,(15):165-167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紧密相连。作为语言精华的习语承载着无数超乎语言之外的文化信息。中英文化的不同使得英汉习语在表达上有很大差异。英汉习语各自所承载的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给习语翻译制造了许多困难,成为跨文化交际的障碍。译者应该以跨文化交际为基点,深刻理解英汉习语文化内涵的差异,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以达到跨文化交际的顺畅进行。  相似文献   

15.
习语属于极其活跃的词汇,人类对习语的感知有一定的共性;但由于英汉在民族心理、历史传统、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习语隐喻认知颇有迥异之处。学习习语绝不仅仅是为了掌握它的"认知意义或词典意义",而要了解语言词汇特定的文化内涵,也只有做到对词汇文化内涵及文化差异的深刻理解,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习语,避免由于文化差异而引发的各种矛盾。  相似文献   

16.
语言模式的生成必然受到思维模式的控制和支配,语言行为和语言形式重现着人类历史的社会文化图像。从不同民族的习用语中,可以窥探其独特的造词心理和文化传统。为汉语惯用语探源,不是为了个体考证惯用语的来龙去脉,而是从整体上把握惯用语生成的心理机制和文化背景,从而从根本上解释汉语词汇系统中为什么会产生大量为汉族人所喜闻乐说的惯用语。  相似文献   

17.
隐喻是一种用来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段,更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基本的思维或概念化模式。人体器官作为人类体验、认识和描述世界的起点和基础,在隐喻认知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人体隐喻理论,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人体内脏器官隐喻现象进行系统的对比研究,着重探讨两种语言在人体内脏器官隐喻化方面的共性和差异,旨在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人体隐喻认知的研究,深化人们对人体隐喻理论的认识,以期对英汉语的词汇教学和跨文化交际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英语习语中的概念隐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习语是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大来源是人类本身的各个部位。Lakoff&Johnson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人们思维、行为和表达思想的一种系统的方式,是通过一个概念去理解另一个概念,即源域向目标域的单方向性映射,也就是跨域映射实现的,在这一过程中,目标域概念的某一(些)元素被凸显,而其他元素则会被隐藏。本文用概念隐喻理论分析了英语中的人体部位习语,发现英语习语里的隐喻使用非常广泛,认为认知语境对于跨域过程中的凸显和隐藏有很大影响,制约着习语的形成和我们对英语习语的运用和理解。  相似文献   

19.
《论语》是先秦儒家的经典著作,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成语。通过统计《论语》中的四字格成语,旨在深入细致地分析研究其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20.
习语是英语词汇的一个组成部分,对英美文化有传承、记载、反映的作用,在人们的生活中应用甚广。本文从习语的来源出处、原义、引申意义等角度来分析它对英美文化的反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