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究学习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本文纪录了笔者一堂复习课"多项式x+1/x的多角度认识与应用"的教学过程,并就探究式复习谈一些感受,仅供同行参考.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2.
原平方言表处所的后置词"[x■]",放在代词、名词及名词性短语之后,意义大致相当于普通话的"家里"、"这(那)里"、"根底"、"旁边"等。根据"[x■]"在原平方言中的使用情况,我们推断近代汉语的"行"可能是一个借自蒙古语的词。  相似文献   

3.
"热""风"作为类词缀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可以加在名词、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某种社会事件成为一种"热潮"或"风气",在意义和用法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两者在语义语用上的差别也是明显的,从意义虚化的程度上看,"热"的虚化程度比"风"高;从感情色彩上看,"热"多表褒义,"风"多表贬义;从音节的组合能力上看,"风"的组合能力比"热"强,"风"既可以双音节组合也可以和单音节组合,"热"不能和单音节组合。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当前出现的"艺考热"现象,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探讨,阐述了"艺考热"的现状,"艺考热"对艺术生的不利后果,分析了出现"艺考热"的社会原因,提出应理性对待"艺考"。  相似文献   

5.
许再香 《考试周刊》2011,(25):199-200
大学生"考证热"现象在高校中不断蔓延,最近几年,"考证热"更是急剧升温。大学生考证是为了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增加获胜的筹码,但"考证热"同时也带来一些社会问题。本文主要分析大学生考证热现象的成因、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围绕如何看待"高考状元"热所产生的话题始终存在,从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到坊间的民众各自从自己的视角给予了诸多评论,人们对于社会上所存在的"高考状元"热,或赞之或贬之或持中立态度。而引发的众议实质是对高考分数作为惟一人才鉴定与选拔标准的反思,"高考状元"实质上只是一个教育符号,应引导社会多关注其隐含的积极意义。"高考状元"热作为诸多因素引发的社会现象,人们应理性全面地看待。教育评价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和多方面考察学生综合素质,才能真正有效引导素质教育的开展,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伴随网络媒体影响的扩大,"仓央嘉措诗歌"以网络歌曲和手机短信的形式在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上广为流传,受到大众的广泛欢迎与追捧。"仓央诗热"的出现并非偶然,仓央嘉措身世本身的传奇性提供了可供炒作的"噱头"、诗歌本身极易入乐改编传唱的特征都使"仓央诗热"成为可能,但是真正打动人们的,还是苍氏诗歌敢于突破戒律、追求自由与爱情的精神与气质。  相似文献   

8.
and在英语中是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连调。“x+ana+x”结构中,x可以表示词类、分句的用法及否定用法,在英语阅读和翻译中,正确理解它的用法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时下全国各地大兴"名师工程",广大教师对"名师"的推崇和追求热情高涨,名师研究也异常火爆,出现了盛极一时的"名师热"现象。然而,"名师热"也需要冷思考,面对日渐升温的"名师热",我们不禁发问:名师的内涵是什么?名师是如何产生的?广大教师怎样才能走向属于自己的"名师人生"?  相似文献   

10.
热线栏目如今已成为各类都市报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起到沟通报纸与读者、市民与政府之间的桥梁作用,本文作者通过编辑"热线"的亲身体会,谈了几点如何让热线"热"起来的感受。  相似文献   

11.
石萌 《考试周刊》2012,(20):3-4
本文以艺术考生的"艺考"为例,探讨在当代社会越来越高涨的"艺考热",以及艺术考生的考学路上的艰难和困惑,并探讨因"艺术热"带来的"艺考经济"。  相似文献   

12.
我们知道,"存在"的反面是"不存在",而有意思的是两者都与"任意"有关,"存在"的反面与"任意"有关,"不存在"与"任意"也有关.所以挖掘它们之间的联系,恰恰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为了说明问题,特通过三个例子加以辨析.问题1若二次函数f(x)=4×9~(-|x-2|)  相似文献   

13.
“x归x”格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归x”是汉语中特有的一种格式,人们对它至今还未深入研究。本文对“x归x”的构成、类型及其特点、功能等进行了一些分析和探讨,提出了一些个人见解,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4.
徐飞 《林区教学》2012,(7):24-25
课堂上经常有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教师总会有难以控制情绪的时候,在情绪激动时处理问题往往会有失分寸,难以约束自己的言语,不利于问题的合理解决。如果这时教师能随机应变,灵活运用"冷处理"艺术,将会换来"热"的效应。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HSK阅读理解,从词汇意义、句法意义、语篇意义、社会或文化意义以及人际意义等方面,深入剖析了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存在着理解与表达的困难,并就这一问题以"解码"和"编码"的理论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省得"与"免得"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表示目的关系。二者所在句前后为有意致使时表示目的关系;而前后为无意致使时不表示目的关系。"省得"、"免得"表示目的关系时,与"以免"在语体、语义、句法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省得"与"免得"除了方言色彩的区别之外,在意义上也存在区别。  相似文献   

17.
[x]与{x}     
我们知道,[x]表示不大于x的最大整数,{x}表示x与[x]的差。本文介绍它们的一些基本性质及其简单应用。由[x]及{x}的意义容易知道: 1.[x]+{x}=x. 2.[{x}]={[x]}=0. 3.[x]≤x<[x]+1. 4.若x≥y,则[x]≥[y].特别若x≥0,则[x]≥0。 5.若  相似文献   

18.
本文拟对汉语中”……x就x在……”格式的结构特点、句法功能和语义语用特点作一简要分析。一、结构特点能进入这一格式的“x”包括形容词和动词。例如:①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②数学妙就妙在她对自己无法预测,她的前沿可能向我们意想不到的任何方面延伸。  相似文献   

19.
一般的疑问代词"哪"在篇章中使用的情况比一般书上所说的要复杂的多。它在应答句中已经虚化,并且产生了新的语用意义,体现了一种语法化现象。本文试从功能,语用,心理认知等角度对此现象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20.
在今天,"呆"读dāi,"待"读dāi和dài。在dāi音"停留"意义上两字存在混用的情况。"待"字比"呆"出现早,先秦就有"待"字,而"呆"最初是"保"的古文,到元朝才有了"傻"的意义。在明清之前,"待"字的含义没有"停留"意义,明清开始才有此含义。"呆"字到明清也只有"傻"之类的含义,只是到了解放前后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才出现了"停留"的意义,也是在这个时候,"呆""待"混用了。"待"读"dāi"是在与"呆"混用后,受"呆"的影响才增读"dāi"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