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使传统的传媒环境和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媒体的崛起与壮大给以纸媒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但不可否认的是,纸媒自身依然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本文主要以报纸为例,从纸媒传播内容的深度和可信度、纸媒对于受众文化素质的要求以及纸媒的表现形式、和受众的互动等方面的特点入手,分析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纸媒所面临的生存现状,并且在此基础上指出将来纸媒应该如何利用新媒体的技术来促进自身的发展,更好地实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普及,电视媒体利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借力移动互联网、打破传统媒体固有的局限,延伸其传播时空,充分调动了受众对电视节目的参与粘性;同时为用户提供了电视直播中的跨屏互动体验,拓宽了受众群,将年轻的受众重新拉回到电视节目中来。这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实现台网联动,达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的创新尝试。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媒体时代,电视曾占领话语权高地。反观当下,电视虽仍被摆放在家庭客厅的中央位置,但其娱乐中心的地位已岌岌可危。在新媒体冲击下,电视应利用好DNA优势,借力微博等新媒体优势基因进行重组,实现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读者群流失、发行量下降、广告收入减少,纸媒的发展空间被严重挤压。本文从纸媒和新媒体的竞争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法治媒体不同于都市报的发展状况,并结合法治媒体专业优势,从服务核心目标群体、提升法治媒体核心竞争力以及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等方面,对新媒体时代如何打造法治传媒品牌进行了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5.
在新诗的传播史中,新诗的传播平台一直在发生变化,及至新媒体时代,以网络为主的数字化媒介成为新的传播平台。与口头传播、纸媒传播、电视机和收音机等电子媒介传播等依托的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以其开放性、交互性、公共性、时效性等新特点和优势为新诗的传播带来系列变化与转型,并带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既为新诗传播提供了新的路径,亦为新诗的继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契机。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媒体话语地位在传播场域中逐渐增强,传统纸媒的生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通过有效融合传统纸媒与新媒体来增强传统纸媒的生命力,应该是传统纸媒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微信用户数量猛增,传统纸媒纷纷将融合重心转移至微信公众号。作为国家重要舆论阵地的党报,也尝试利用该平台,创设主流舆论场。本文选取了运营上比较有实效的厦门日报微信公众平台作为研究对象,力求总结出地方党报微信公众平台在传播内容、表达方式、传播效果等维度上的特点,希望能够给地方传统党报与新媒体融合路径的探索上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7.
2011年腾讯公司推出微信,大多数媒体还认为这是一款交互式社交类软件,谁也没有意识到,截止2013年1月微信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3亿,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而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更无法预料的是,微信成为了一个巨大自媒体平台,其交互式传播和传播黏性让传统媒体望尘莫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微信将成为继微博之后另外一个新媒体平台。纸媒对于新媒体既竞争又相容,其对微信的心态也比较矛盾,若摒弃这个平台,很可能在新一轮的媒体变革中处于弱势,而融合这个平台,纸媒运营自己的微信公共账号,又不知如何入手。而值得注意的是,而近两年,一些纸媒已经开始尝试运营自己的微信公众账户,在增强影响力和互动上做出了积极的探索,本文旨在梳理一些纸媒公共账号运营的特点,希望给纸媒运营微信公共账号以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媒介融合时代,传统期刊应顺势而为,借力新媒体提升传播力。《南方人物周刊》的微信公众号是一则比较成功的媒介融合案例。从不同时期所推送的信息数量、时间点分布、内容分配等方面来看,《南方人物周刊》的微信公众号有了明显的改变与提升,但仍存在不足。因此,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要联合构建深度融合的传播体系,应注重内容为王;加强评论意识;与用户进行更及时的个性化互动;微信营销应更具精准性、人文性、艺术性。  相似文献   

9.
当前移动新媒体成为了信息转播的主力之一,博物馆依赖传统媒体的宣传路径这一局面亟需新的转型和发展,向移动新媒体如微信等媒体平台借力,适应新形势,提升宣传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随着传媒业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出现对传统媒体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我国传统期刊|的一种,内刊同时具有传统媒体与内部媒体两种属性,是一类独特的媒介形式。媒体融合背景下,内刊单位需要通过准确定位、专业运作、内刊形式电子化和网络化以及成立内刊专业委员会等多个方面、多重形式的努力来不断适应新形势,发挥自身价值,并取得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1.
《滁州学院学报》2020,(3):123-127
一流期刊建设背景下与新媒体融合是传统媒体的必然发展趋势。从稿件处理、用户服务、内容出版与传播等方面分析了当前高校科技期刊与新媒体的融合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主办者思想认识、出版单位自身能力、办刊体制以及人才队伍等方面分析原因。最后提出媒体融合时代背景下高校科技期刊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可操作性途径:完善自身能力;创新办刊形式;与专业学术出版公司、传媒公司的合作双赢。  相似文献   

12.
<正>媒体融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思维?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种新媒体形态在传统媒体的助推  相似文献   

13.
随着媒体融合向纵深化发展,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既发挥着原有的优势,又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形成新的竞争力。新媒体时代,受众呈现“浅读、趣读、深读”的特点,而传统媒体写作内容要更有温度、更有趣味、更接地气。传统媒体内容写作视角转型需要兼顾专业性与通俗性,贴近用户视角,满足受众个性化、高质量的需求,提供精美而有价值的信息图文成果,提高信息的可读性和亲和度,吸引用户关注。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媒体格局正在发生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变化,以互联网、3G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对纸质媒体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传统媒体都在试图通过与其他媒体的合作或“联姻”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媒体融合已经成为这场变革的主旋律.而我们现在可以做的就是建立报网融合一体化机制,构建全媒体新闻平台以及内容再造.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一直以来,传统媒体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起主导作用。近年来,新媒体的崛起对传统媒体主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产生了不小的冲击。为此,推进传统媒体的体制创新,加强对新媒体的舆论监管,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上融通互补,已成为我国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辅导员借力教育是辅导员在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引领下发挥教育智慧,借力于外部教育资源与力量,作用与助力于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一系列教育方法与行为.辅导员借力教育要在家校互动中借力于家长、在团队协作中借力于同事、在校企融合中借力于企业、在班级建设中借力于学生、在业务学习中借力于书刊、在紧跟时代中借力于新媒体,同时要在决策是否...  相似文献   

17.
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在经历了近400年发展之后,其生存与发展遇到了新媒体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优势逐渐式微、劣势日益凸显,转型和媒体融合是报纸今后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当下报纸实现转型的路径是:选择弃纸上网,走数字化生存之路;坚持内容为王,走付费化阅读之路;加强媒体融合,走一体化发展之路。然而报纸人依然存在着观念保守,无视传统媒体存在的"潜在危机",面对新媒体的"本领恐慌",能力不济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报纸的转型与升级。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8,(36):193-194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移动互联网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包括人类的信息传播活动。正如麦克卢汉所说:"一个时代的传播手段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对社会前景带来的巨大改造力量。"近年来出现的移动新闻客户端具备功能兼容、满足多元需求、优化用户体验等特点,正以智能化、个性化、社交化的优势逐渐代替传统纸媒,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因此传统媒体也在不断探寻媒介融合的路径,以求实现更好的发展。本文主要从新媒体的发展概述、传播特点、营销策略、转型效果等方面论述,探索新闻客户端可以实施的做法,以及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建议,总结出新媒体时代必须运用互联网思维、服务意识与分享理念,为传统媒体向移动客户端的转型制定路径。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众传播广度、深度、速度、恒度等效度目标的实现,在传统媒体领域保持了深度和恒度的优势,暴露了广度和速度的劣势,而新媒体环境的形成有助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传播效度优势、劣势上的互补。因此,要促进两类媒体的融合,保障新媒体公众传播平台软、硬件条件建设,加强新媒体公众传播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构建并不断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媒体公众传播效度的评估体系,从而实现新媒体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众传播效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当下,电视深度报道的发展空间因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迅速崛起而受到影响。在新媒体冲击下,电视深度报道应该坚持新闻理想和社会责任,关注贴近群众生活的选题,借力媒介融合思维实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