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才培养、知识创新、高科技成果产业化是知识经济社会中大学存在的价值所在 ,也是大学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的主要方式。本文重点论述了知识经济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以及高等院校为了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所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人才培养、知识创新、高科技成果产业化是知识经济社会中大学存在的价值所在,也是大学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的主要方式。本文重点论述了知识经济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以及高等院校为了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所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研究型大学肩负着精英教育的历史使命,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是知识创新的基地和高新技术的辐射源,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巨大的作用.本文以北京邮电大学为例,谈谈在建设研究型大学的实践中,构建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体系的几点做法与经验,为同类高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与当代高水平大学的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发展至少表现出五大趋势,即知识经济发展趋势促使大学特别是高水平大学更加注重引领社会,国际一体化促使高水平大学更加注重国际开放,高等教育大众化促使高水平大学更加注重品牌质量,科技综合化促使高水平大学更加注重学科交叉,以及知识信息化促使高水平大学更加注重全人教育.为顺应这种趋势,高水平大学必须承担起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主阵地、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引领力量、政府咨询决策"思想库"和"智囊团"、先进文化和引领社会进步灯塔、地区与全球合作交流桥梁的五大使命,借鉴国际一流大学的成功经验,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以加快自身的崛起步伐.  相似文献   

5.
大学知识格局中创新素质培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旭 《江苏高教》2006,(3):155-155
1.在大学知识格局培养创新素质是核心。科学技术进步,越来越依赖于科技创新;知识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知识创新;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变化的速度和程度远远超出人们的预见能力,对社会的适应不再是一次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对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和现实意义,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越来越发挥其潜在的功能和作用。文章以天津市高校研究成果转化为视角,探析、寻找完善成果转化的对策,为经济发展提供咨询与参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7.
正大学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把知识创新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对加速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有着重要意义。学术科研是研究型大学建设之源。大学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学术实力的竞争,高校竞争力也主要体现在科技创新能力上。因此,探索构建研究型大学创新体系,将对中国大学跻身世界一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相似文献   

8.
与海外企业合作 促进一流大学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世界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知识经济初见端倪 ,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进程日趋加快。教育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大学从“象牙之塔”走向社会 ,面向经济建设 ,正努力建设成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摇篮 ;成为认识未来世界、为人类解决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 ;成为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实际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 ;成为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而海外大型企业则集创新人才、先进科技、雄厚资金和科学管理为一体 ,越来越成为以知识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分配、使用为重要因…  相似文献   

9.
陈红 《文教资料》2008,(35):130-132
建设创新型社会是我国实现巾长期发展目标,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根木战略.在国家创新型社会建设的大系统中.大学担负着传播知识、创造知识,并不断地通过知识创新、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引领社会进步的重要历史使命.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主力军.占大学"半壁江山"的高等职业院校.在创新型社会建设中应有自己的责任和准确的定位.……  相似文献   

10.
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已经成为学术界公认的现代大学的三大功能,当代大学也被看做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不竭动力.大学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发展高科技、提供高水平服务的重任.培养人才、创新知识是大学的基本职能.培养人才主要以教学为主,创新知识主要以科学研究为主,教学、研究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其目的最终是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11.
从大学的功能和职能变化看高校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已经成为学术界公认的现代大学的三大功能,当代大学也被看做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不竭动力。大学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发展高科技、提供高水平服务的重任。培养人才、创新知识是大学的基本职能。培养人才主要以教学为主,创新知识主要以科学研究为主,教学、研究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其目的最终是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12.
大学教育的主体是人,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塑造人。大学不仅传承文化,而且创新文化。大学精神的本质是创新,追求知识,以促进科技、文化的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人,推动社会进步,不断提升学校的社会作用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1.后勤系统在高校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学是知识创新系统的核心,我国大学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有相当一部分是基础性研究课题。依我校为例,很多科研项目主要在于探求新的知识、客观真理,揭示地球及地质演化的规律,虽然短期内很难产生直接经济效益,但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整体技术进步起着支撑作用,是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14.
论高校图书馆在知识创新和知识传播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是知识创新和知识传播的基地 ,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知识创新和知识传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在知识创新中发挥着知识库和向导的作用 ;在知识传播中 ,发挥着专业课的辅导员、非专业课的大课堂和怎样做人的指路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探索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新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爱义 《继续教育》2004,18(12):33-35
从大学发展的历史纬度分析,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大学的职能经历了由传统单一的知识传授职能扩展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演变历程。大学服务社会的职能主要是解决大学与社会的关系问题。这是大学从社会边缘走向中心,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是大学从保守的象牙塔走向现代社会生活的过程。继续教育,是大学实现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载体和有机组成部分。继续教育就是通过人才培养的方式,将大学开放到社会,成为大学服务社会的主要窗口,成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科技创新的驱动力,成为将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有需要的人群和社区的手段,成  相似文献   

16.
创新文化:决定大学兴衰的文化之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学责无旁贷。大学之知识传承、知识发展、知识运用的基本属性,决定了大学必须担负起对国家发展进步负责的使命。大学强则国家兴,科技经济时代更是如此。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然而无论是观念创新还是理论创新、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等都离不开创新文化的激发、滋养和支撑。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魂,文以铸之。以知识创新为立身之本的大学,其创新性和创新力的大小更取决于创新文化的存否,创新文化是决定大学兴衰的文化之魂。  相似文献   

17.
校企联合开展继续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续教育是针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的专业知识更新、补充、拓宽,以培养创新为目的的后学历教育。是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大学实现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载体和有机组成部分。开展继续教育就是通过人才培养的方式,将大学开放到社会,成为大学服务社会的主要窗口,成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科技创新的驱动力。成为联系大学和企业的桥梁和纽带。  相似文献   

18.
知识生产方式转型及对大学与产业联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国洪堡第一次学术革命,确立了"科研"(即知识生产)作为大学重要使命的地位.在当代知识社会,大学知识生产在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性日渐突出,同时由于信息网络、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大学知识生产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进而影响到大学与产业之间的联系.在新知识生产方式语境中,大学应在使命互尊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与产业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以促进知识转移,为产业创新和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9.
大学科学研究的性质、地位、作用之比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代大学的科学研究已经成为国家科学事业及其创新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科学技术进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关统计数据表明,基础性、理论性仍是大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性质。作为教育机构,大学科学研究的主要作用首先仍然是培养人才,特别是培养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才;大学在科学事业发展上的贡献,主要在于通过基础研究产生新认识、创造新理论、扩大新知识;大学通过应用与开发研究对技术的贡献,在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积极和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新常态经济发展形势下,应用型大学应当以市场为导向,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将实践能力和行业要求紧密结合,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催生教学成果形成一定的社会效益,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潮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