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张国 《科教文汇》2010,(26):79-79,83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离开了感悟,学生对外部知识、信息就不能很好地吸收、消化,就谈不上对文章内容的深层次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教学要重视感悟,在感悟中来检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在感悟中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延伸,在感悟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2.
感悟是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是"学大于教"的教学行为。教师应支持学生在理解、感悟、批判过程中建构知识。感悟旨在培养思维的深刻性,穷通事理,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框架,内化知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阅读感悟。如何让学生的感悟“悟”得更精彩?我们应让学生在充分自主的阅读中、在语言文字的品味中、在已有经验的激活中、在教学媒体的展示中感悟。  相似文献   

4.
一、感悟感悟是一个人独特的内心体验,要达到感悟的境界,必须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教学的催化,二是主体对客体的认识高度。感悟的可以是人、事、物,或是某个情景。语文课上,学生可以从文本中受到某种感悟,达成心灵的共鸣。但是,当我们把学生感悟的心灵引向生活,内容就更丰富起来了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在写作中一定要有所感悟,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才能使自己的作文更富有意义。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注重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从而不断地积累素材。与此同时,还要参思、深思,对素材进行加工、整理,挖掘出它的内涵、价值,从中领悟到生活的真谛。  相似文献   

6.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可见在体验中感悟数学知识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作为数学教师要为学生感悟数学创设和谐的情境,触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使学生能有所悟,能自悟自得,并能在实践活动中深化感悟。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促进学生对文本的多角度阅读,提高学生解读文本、走进文本、理解文意、情感共鸣的能力。感悟能力的提高能促进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快速理解文本,提高学生解题的速度与质量。除了传统的多读、教师讲解引导等方法之外,感悟能力的培养还有主题解读与段落划分相结合、加强对中心句段的解读、学会“窥斑见豹”和尝试“内在表达”四种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语文感悟能力培养越来越重要,学生感悟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良好的感悟能力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日后解题的质量和速度,同时也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本文主要是在分析感悟能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中感悟能力的策略,以期能够为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
黄昌富 《科教文汇》2014,(23):190-191
习作的过程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让学生表达自己对生活真实的、独特的感悟。要依据习作主题有意识地开展体验活动,组织交流体验收获,并指导学生通过习作评改提升体验感悟。这样学生才能写出情真意切、富有童真童趣的习作。  相似文献   

10.
郭同吉 《科学中国人》2014,(1S):144-144
结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见解。因此,在教学中,作为教师要重视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与心灵沟通,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感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个性化阅读,这样才能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获得人生感悟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1.
作文与生活密切关联,不可分割。教师要引导学生写好作文,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感悟生活。学生只有在认识和感悟生活的基础上加以准确的表现手法,才能将自己的真情实感以作文的形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2.
感悟即感知领悟,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心理机能,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注重知识的训练和传输,是“教大于学”的教学行为,感悟是学生知识的主动构成,是“学大于教”的教学行为,教师是支持学生的知识构成而不是灌输和训练知识的过程,感悟旨在培养思维的深刻性,穷通事理,是学生主动构成知识框架,内化知识的过程。感悟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某种思想、观点,而是学生在没有框框限制思维的自由空间中,依赖个体的体验、经验,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准,思维习惯,从不同的层面去感悟,是自己思维的结晶,这正是物理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也是新课标下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提倡学生开展有个性的阅读是改革阅读教学方式、提高阅读效果的重要途径。我们都清楚,阅读教学不是简单的加减法运算,而是一个感悟、提升、发展、创造的过程,学生要通过阅读实现自我熏陶、感悟、接纳并获得知识能力的提高和精神的陶冶。  相似文献   

14.
吕艳 《科教文汇》2012,(26):83-83,85
构建高效课堂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我们应当树立学生本位思想,以学生为中心,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其次,借助先进教学手段,改变课堂单一化。在追求课堂多样化的同时,注重强化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创造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审美教育、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明确生命价值,让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相似文献   

15.
《语文新课程课标》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强调了阅读教学应注重学生自身的心灵感悟。本文主要阐述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观念上的转变以及如何使学生在阅读中感悟的几条原则。  相似文献   

16.
以读代讲,合作感悟”的阅读课堂教学,通过选准“读”的内容、保证“读”的时间,采取多种“读”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会读、善读的主体潜能,提高学生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在泛读、精读、品味祖国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去发现美、领悟美、感受美,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7.
感悟是语文教学的着力点。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感悟"这把钥匙打开语文学习之门。  相似文献   

18.
语文新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学生的个体发展,看重学生在积累、感悟和创造的能力,这就需要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念,让学生跳出课堂,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并鼓励学生把自己读完后的所思、所得用笔记的形式记下来。做读书笔记的过程,是最能体现学生主体性学习过程,它利于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创造能力。同时,“厚积薄发”,做读书笔记,能够以读促写。  相似文献   

19.
郑亚忠 《知识窗》2013,(3):52-52
一、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 语文,是语言和文字下的感性之美。语文教学应该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以语言文字为载体,深层感悟课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品味其中微妙的滋味。可是,现在很多教师都忽略了阅读的重要性,没有留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总是以自己的分析和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和感悟,殊不知"讲解只能让人知道,朗读却可以让人感受"的道理。  相似文献   

20.
黄瑛 《科教文汇》2009,(17):98-98
要发挥学生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必须把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放在首位,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给学生表达的空间、给学生想象感悟的空间,即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