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七八年第一期《中国语文》杂志上刊登了严修同志的《谈目前流行的一种病句》一文,文中列举目前报刊上流行的一种“病句”,作了分析,觉得这些句子“文理是不通的”,并提出了修改的意见。现就个人体会,谈谈自己的不同看法,就正于严修同志和广大读者。严修同志的文章中列举了四个“病句”,类型都是一样的。现仅以第一个句子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语文》杂志一九七八年第一期上,我写了一篇短文《谈目前流行的一种病句》,认为“贵宾们所到之处,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是一个主谓搭配不当的病句,有同志不同意这种看法。《中国语文》一九七八年第三期上有几篇短文提出质疑,《天津师院学报》一九七八年第四期上徐世英同志发表《“病句”不病》一文与我商榷。我想再谈谈我的看法,就  相似文献   

3.
本刊去年第一期发表洪镇涛老师对《丑石》一文的看法后,陆续收到一些来稿,不同意或不完全同意他的看法,作家贾平凹同志也来函,不表赞同。现摘编三篇来稿。由于本刊篇幅有限,不拟再发争鸣文章。  相似文献   

4.
本刊今年第一期发表了刘惠芳同志《分析一个句子》一文,随后,我们陆续收到了一些来稿,对刘的某些观点提出商榷。为了让大家通过争鸣对这些疑难问題理解得更加明确,这里选发韩雨同志的文章。另外,湖北的薜传梅、四川的蒲光树、湖南的张友林等同志也寄来了文章,因为观点与韩雨同志基本相同,就不一一发表了。  相似文献   

5.
本刊自81年第3期发表了徐水法同志“这样的解法自相矛盾吗”一文后,在读者中引起了广泛的兴趣,纷纷投书本刊参加讨论,本刊又在81年第5期发表了蔡乃永同志的文章,把这一讨论推进了一步。本期除发表卢亭鹤同志的《也谈一点看法》一文外,还把读者来稿中的不同意见进行归纳,提炼由本刊编辑室拟文,作为这次讨论的小结。我们希望广大读者继续关心本刊,把以后的“问题讨论”办得更好。  相似文献   

6.
<正> 严绪炎先生从《“圆规”、“枣核”是借喻,还是借代?——与曹石珠先生商榷》(以下简称严文,《语文月刊》1997年11期),对拙文《“欢笑盛开在眼睛、眉毛上”是比拟》(以下称拙文,《语文月刊》1997年6期)中两个“借喻”例句提出异议。应该说,发表学术上的不同见解,本是正常的事情。但是,严文不仅观点错误,而且歪曲了拙文。为“正视听”,不得不再谈谈我的看法,也作为对严文的答复。  相似文献   

7.
本刊1998年第一期及时刊登了有关罗琦戒毒后首次出演的幕后新闻——《吸毒女重返歌坛》一文,立即引起很多读者关注,并纷纷来信来稿发表自己对罗琦本人及相关事件的看法。为了客观公正地反映读者的心声,本刊特从众多来稿中选出有代表性的三篇文章刊出,以飨读者。热忱欢迎读者朋友对本刊的文章来稿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意见,我们将及时选登。  相似文献   

8.
《中国语文》一九七八年第二期刊载了叶圣陶先生的《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一文,引起了普遍的重视,广大语文教师更是争相传诵。本刊曾邀请华师一附中部分语文教师就此进行座谈,会后又承参加座谈的教师把发言整理成文。于此同时,我们还收到一些稿件,或谈叶老文章的读后感,或谈自己对改进语文教学的意见。我们选择了部分来稿,一并刊登。  相似文献   

9.
本刊第三期刊出了孙光萱教授的《语文学习“六问”》一文后,反响强烈,来函来电不断。本期,我们发表本刊特约记者吴玫的《无奈的语文课》。来自大学校园的采访手记,对中学师生一定会有所震撼。第五期,本刊将以讨论的形式,发表各界人士对语文教学现状的看法与改革思路的文章,欢迎来稿。  相似文献   

10.
1991年第1期发表了崔永策同志的《“句读之不知”注释质疑》一文后,收到不少读者来稿,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现刊发一组观点基本相同的文章,意在引起进一步的讨论,并不以此作定论 我们欢迎广大读者就这一问题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或对其它一些有争议的议题提出自己的高见,以期使语文教坛出现“百家争鸣”的学术气氛。  相似文献   

11.
本刊一九七八年第五期发表了李壮鹰同志《解诗二题》一文之后,有些读者对关于周恩来同志《大江歌罢掉头东》一诗的解释提出了不同的见解,现摘登部分来稿于下。  相似文献   

12.
本刊今年第1期发表王一冰同志《(师说)论述了两个观点》一后,不少读来稿与之商榷,并涉及对议论中心论点的看法,所见各异。现发部分有代表性的见解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刊一九七九年第一、第二期登载周抗同志和叶茂康同志关于“共同美”问题的文章后,收到不少来稿,提出了一些商榷意见。现在,我们择要摘录其中几个主要观点予以发表,并希望对此问题有兴趣的同志,继续争鸣,把讨论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接受广大读者的监督与帮助,使《历史教学》这个刊物更好地为无产阶级政治和读者的需要服务,本刊自本期起开辟“批评与建议”专栏,主要发表读者对本刊的意见。我们热切地希望读者对本刊的编辑工作,对本刊发表的思想内容有问题的文章,提出宝贵的批评和建议。曾在本刊发表过文章的作者,如对读者的批评有何意见,或对自己已发表的文章中的观点问题有新的看法,也欢迎写稿寄给本刊。此外,读者对其他历史著作的批评文章,我们也将在本栏发表。《文史哲》1965年第1期发表的牛致功《怎样认识班固的历史观》一文,是对本刊1962年第4期所载冉昭德《班固与<汉书>》一文中若干观点问题的评论;1965年3月10日《光明日报·史学》发表的胡昭曦《关于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几个问题》一文,评论对王安石变法的研究的一些问题,其中也涉及本刊1964年第3期所载周良霄《有关王安石变法思想的几个问题》一文的某些观点。现特将这两篇文章的摘要发表于下。——编者  相似文献   

15.
本刊去年第十一期刊登宁铁卫同志《哪种管理方式好——教研组还是年级组?》一文以后,很快收到一些读者的来信来稿。这些信稿,有的对宁文的意见表示赞同,有的则提出不同看法。我们认为这些意见和看法,都是从各自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的,因而都有一定的道理。现选择两篇发表于后,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刊第九期刊登了谢嘉壮同志的《家长的话》一文后,很多读者来稿、来信发表自己的见解,大部分对谢嘉壮同志的意见表示了赞同,但也有同志提出异议的。下面刊出的是一部分来稿的摘录。  相似文献   

17.
本刊去年第四期发表了马智强老师《语文教学的世纪性思考)一文,并加了按语,欢迎广大读者就文中的某些观点及当前教学效率不高的现状展开讨论,为此本刊辟出了“大家谈”这一新的专栏。从那时起,编辑部先后收到了数百篇文章,这种盛况是我们事先未曾想到的。在此,我们谨向关心我国语文教育事业发展的读者、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来稿的内容涉及了语文教学的诸多方面,由于版面限制,我们只刊用了其中少数有代表性的文章。这些文章的看法不尽相同。对问题看法上有分歧,是正常现象。通过讨论、辩论,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问题。从这次讨…  相似文献   

18.
关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国内的主要矛盾问题,在1981年党的《历史决议》发表前后,曾是理论界讨论的一个热点,这一讨论1983年以后才逐渐冷了下来,但大家的认识并未完全一致,仍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为此,我刊1992年第3期发表了邬家能同志《浅析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国内主要矛盾》一文,并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K41993年第1期全文收入。邬家能同志认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国内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一些同志不同意这个观点,来稿与邬家能同志商榷。因此,我刊本期特开辟争鸣专栏,发表与邬家能同志争鸣的黄爱军同志的来稿,并欢迎专家学者继续来稿参与讨论。我们认为,理论研究应坚持“学术无禁区,宣传有纪律”的原则,即学术上不同的观点,只要不是反马克思主义和散布资产阶级自由化言论,都可以通过自由讨论和公开争鸣来解决。只有通过讨论和争鸣,大家的认识才能取得一致,才能促进学术的发展和理论的进步。但在编写讲义和课堂教学中,则必须以党的决议为准绳,而不能坚持自己的观点,更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本刊以前发表的“邬文”和本期争鸣专栏发表的“黄文”,我们均未做任何改动,因此文章只代表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本刊编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去年以来,我省耕读小学有了很大的发展。为了更好地交流耕读小学教学工作(包括德智体诸方面)经验,同时帮助耕读小学教师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问题,本刊从本期起特为辟设“耕读小学教学专页”,希望广大耕小教师和各地教育行政干部及教研员踊跃来稿。来稿体裁不拘,教学上的点滴经验也好,关于教学形式、教学计划、教材和教学方法的探讨也好,反映一些工作情况和要求解答一些具体问题也好,有什么写什么,均所欢迎。本刊曾经接到不少耕小教师对语文教材的意见信。现在省教育厅正在组织专人重新编写耕读小学课本,在没有编好之前,对现行《民办小学语文课本》希能灵活运用。这期发表的吴卫众同志《对使用(民办小学语文课本)的一点意见》一稿所提出的意见,可以供大家参考。同志们在这方面有什么好的做法,希写给我们。耕小语文教学的第一关是识字教学,这期所发表的《和耕读小学教师谈谈识字教学》一文,是从识字教学的基本要求方面谈的,大家有什么看法,也希望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20.
本刊今年第三期发表了凇戎同志《关于“千夫”质疑》一文后,我们陆续收到了许多读者的来稿来信,对凇文的观点提出了赞同、或反对的种种看法.本刊限於篇幅,不打算再刊登这类稿件了,现从有关稿件中择其主要之点综述如下,供读者参考。河南省朱兰同志在来稿中谈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情况。以前,他对课文注释把“千夫”解为“在这里指敌人”理解不了,于是在回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