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语言的谋划     
语言不是人类的工具,相反,语言是人类的主人。语言的本质就是它自身,语言“说”,语言才敞开,世界也才能敞开,语言不“说”,世界混沌一片。语言开启了理性的世界。我们所有的思考都存在于语言的“说”中。语言“说”出它的存在,语言敞开,显示。语言“说”,语言在谋划,逻辑思维是语言的谋划,文明也是语言的谋划。  相似文献   

2.
伏荣超 《语文知识》2014,(12):56-59
关于“语文”有着不同的解释,无论将语文理解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还是“语言”“文化”,都离不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在内的广义的“语言”。语文教育家朱绍禹说过:“语文科是语言学科,同时也是思维学科。”语言和思维从来都是相互依存的,离开了语言,思维将陷入混乱;没有思维,语言也没有了意义。所以,语言与思维互为工具和目的。听说读写既需要语言参与,又需要思维参与,语文是语言和思维的统一体。正如乌申斯基所说:“语言并不是什么脱离思想的东西,相反的,语言乃是思想的有机的创造,它扎根于思想之中,并且从思想中不断地发展起来;所以,谁要发展学生的语言,首先应该发展他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3.
人类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联系过程。众所周知,文字语言符号是信息交流的一种重要载体。但它并不是唯一载体。“回头一笑百媚生”,就是胜过文字的非言语交流,这种交流传递的是“非言语信息”,我们称它为“行为语言”,通俗地讲,就是“无声语言”或“态势语言”,其载体是神态和动作。课堂教学是信息交流的一种特殊形式,在这一过程中,行为语言与文字语言并行存在,相互作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有些教师可能认为他主要是通过文字语言手段进行教学的,事实上,他在课堂上早已通过行为语言将许多信息输送给…  相似文献   

4.
语言变动涉及到文学命运、思想解放、社会解放等复杂问题,其走向是一个尖锐的问题。本文从“五四”的语言实验入手,将“新文学运动”视为“能指”的革命,即一场变化语言形式的实验运动。“五四”打破“文”与“言”的界限,倡导“文学语言”与“现实语言”的合一,在动机上着眼于大众的社会权利。然而,这场语言形式的大解放难以避免“走向”的现实困境,最终不断俗化,文学语言降低为现实语言,“意义”消解了语言形式。在对近百年语言理念的变化轮廓梳理了之后,本文最后部分分析了走出“俗化”的三次语言新实验,指出“新时期”以来面临着从“所指”向“能指”移动的另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5.
语言“塔布”与委婉:人类话语行为的制衡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塔布”是任何一个文化社团或群体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被看作是约束和调控人类行为的“神圈”,其价值非同凡响。离开了它,人类作为高等动物的文化、精神、教养与优雅便会荡然无存,人类社会的人文制度和伦理规范就会遭受涂炭而最终毁灭。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稳定社会秩序和建设精神家园的无形的制衡之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其在语言交际过程中潜在的心理导引功能和行为制衡作用。  相似文献   

6.
西方结构主义诗论认为,诗歌语言是对常规语言的系统违反,诗歌手法在总体上显出一种普遍的反常规特征。诗歌较散文所受语言限制较多,而诗歌语言的限制越多,它表达的内容越丰富。诗歌在语言上与散文有明显不同,这突出表现在散文中必不可少的虚词上。如“之”“乎”“者”“也”等,而诗中能省略的也不止于虚词。事实上一些通常字的大量精减,也丝毫不让人感到不方便和不自然,相反的却更集中、更灵活、更典型。这样一种省略,也就是对常规语言规律的违反,其结果怎样呢?是诗歌语言一方面更加整饬了、铿锵了;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进行表达思想,交流情感,彼此沟通的一种重要的工具。它分为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而这个“无声语言”我们就理解为今天所说的,“肢体语言”。肢体语言就是通过身体的动作与接触而进行的感情交流,它的意义在于通过运用身体动作来表达思想感情和行为意向的一种无声语言。它的特点一是无声,二是运动。看似无声的“肢体语言”却象情感的大力士,能深刻表现很多有声语言难以表达的思想与情感。  相似文献   

8.
谈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桂芬 《河北教育》2005,(21):36-36
体态语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面部表情、手势及姿态语言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从广义上讲,教师本人也是一种媒体,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自身的声音、板书、姿势、表情等传递教学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它既是信息源,又是信息的传递者。”可见,教师的体态语言是教师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实践中不可忽视的一个传播媒体。  相似文献   

9.
肖丽 《时代教育》2007,(6Z):61-62
语言是交流的一部分,文化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一方面,没有语言,文化将是不可能的。在另一方面,语言的影响和塑造了文化;它反映了文化。在广义上,是语言符号所代表的人,它南自己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他们对待生活和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思维。语言与文化的互动和了解,需要一个彼此了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人们总认为语言是一种工具,因此,必须熟练地掌握它、使用它。这只是从语言的交际功能出发的一种认识,从语言和“说话人”的关系上看,语言是个“多媒体”———既可作为工具,同时也是心智能力的一种反映。比如,同样发出声音,同样要表达一种意思,同样说一个长度相等的句子,为什么有的人会“妙语连珠”,而有的人却“辞不达意”?这就是心智能力的差异。有人不一定同意这个观点。他们举例,不是有的人不善言辞,可照样成为作家、科学家吗?你能说他们心智不优吗?其实,这些人固然很优秀,但问题是,如果他们抓住了幼儿期对…  相似文献   

11.
王萃 《天津教育》2014,(17):99-100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将“文化意识”连同“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列为五大课程目标。因此,研究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实施学习活动以及使用恰当的课堂教学策略就成了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英语是一门语言,它需要人们去不断地交流与实践,传统教学将语言的学习公式化了,使学习变得僵硬,在黑板上只讲英语语法,枯燥乏味,学生很难有兴趣,使很多学生认为他们一辈子都不能学好英语。  相似文献   

12.
一、语言与文化“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这里所说的“文化”对应于英语中的culture,它不是狭义地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而是指“某一社会、种族等特有的文艺、信仰、风俗等”。由于文化是一个社会范畴的概念,人类学家将之定义为:民族的生活方式,习得的行为模式、态度及物质、精神成果。因此,文化不仅包括人类社会的物质产物,也包括思想、习惯、生活模式及语言等非物质的东西。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而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所以,语言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近几十年来,语言学…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与思维联系密切,是思维的工具。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由语音、词汇、语法构成的一定的系统。教师的教学语言则是用以传道、授业、解惑的直接的物质载体,是与学生沟通与交流的基本工具和渠道。可以说教师的教育教学首先要靠教学语言来实现,而“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苏霍姆林斯基)”就是说,教育教学成果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语言修养水平的高低。因此,语言修养理应成为提高教师全面素质与修养的极为重要的课题。教学语言主要分为口头语言、书…  相似文献   

14.
道家哲学没有本体论,没有镜式主体,道生万物,道即万物,所以“道”与“逻各斯”的“在场的形而上学”大异其趣。庄子与德里达的相遇是在语言哲学上,他们都在思想与世界之间塞进了漂泊而暧昧的语言夹层。本以庄子的“曼衍”与德里达的“分延”相发挥。德里达强调语言的隐喻特征,又恰好与庄子的“三言”巧合。语言既然不足以传达真理,二家就顺理成章地将哲学推向了学。  相似文献   

15.
在“贫乏时代”的废墟上重建精神大厦,为人类灵魂寻求栖息之地是海德格尔语言观的哲学意义所在。本文分别就“语言是存在之家”和“自然在说话”两个命题进行阐释,并与语言分析哲学比较,集中揭示出海德格尔语言观对形而上学的反叛与消解的精神实质,这是语言分析哲学所无法比拟的。它尽管实现了语言哲学上的革命,却无法找回人类失落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6.
《河北自学考试》2007,(11):32-32
PETS考查的能力建立在“交际语言行为模式”上。这种模式以语言交际需要为掌握外语的目的,将语言能力分为“接受”、“产出”、“互动”等,根据各种情景和任务,在特定主题和话语下,结合相关的语言行为进行教学或考查。这些能力与通常所说的“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关系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标点符号小巧玲珑,但作用很大。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它们有时就是”语言“,就是”表情“,就是”情感“,就是”动作“,恰当的运用它还能使语言幽默起来。  相似文献   

18.
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什么?从语言的角度看,就是要学会感受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离开了经典课文,离开了典范语言,离开了具体的字词句,谈何感受?谈何理解?谈何运用?因此,字词句是教一篇课文的“总抓手”,离开了它,语文教学就会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成为“空中楼阁”。对于小学生而言,最重要的阅读能力是品味能力,尤其是词语的品味能力。教课文,就是要扣紧词语。只有扣紧了词语,语文课才有“语文味”;只有扣紧词语,语言因素的教学才会落到实处。所谓“扣紧”,从宏观上讲,就是要潜心钻研课文语言,精心锤炼教学语言,热情批阅作文语言;从微观上讲,就是针对具体的词语,层层追问3个问题,即语言里“有什么”,语言“怎么样”,这样表达“为什么”。这3个问题,语文教师在备课时要问自己,在课堂上要问学生,并要引导学生自己问自己。  相似文献   

19.
自“五四”时期新诗诞生之始,它的语言问题就进入创作者与研究者的视野。没有语育上的彻底颠覆,“五四”新诗运动就难逃晚清“诗界革命”失败的厄运,更不会有其后百年来新诗的繁荣局面。在新诗确立之后,它的发展和语言的发展是双向互动的,即“言文互动”。新诗语言上的发展主要受到“欧化”语言、古典语言和大众口语这三重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教学语言是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最重要工具,教师语言表达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新知识接受的程度和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关系到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个最重要的创造工具。”尤其是语文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语言的教学,它不仅仅要求具有一般教学语言的特点。它自身往往要具有很强的示范性,让学生通过教师丰富多彩的教学语言获得知识,激发兴趣,获得美的享受,并深深地热爱祖国优秀灿烂的语言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