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发展,其贷款规模日益扩大,不良贷款也日渐增多,如何规避不良贷款带来的风险,就成了商业银行必须直面的问题.本文在阐述了计提减值拨备的重要性的基础上,结合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以案例的形式分析了当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减值拨备的运用过程并对存在的问题得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中国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影响因素,选取了2010年6月至2016年3月我国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资本充足率(CAR)、国内生产总值(GDP)、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贷存比、拨备覆盖率(PCR)的月度数据,运用EVIEWS软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多重共线性、异方差、自相关检验等计量检验,得出农业银行的贷存款比率和拨备覆盖率对不良贷款率影响程度最为显著的结论。最后从不良贷款的增量防范和存量化解两方面提出了降低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3.
银行在我国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更多的是扮演国家调节经济的手段和工具,银行业一旦发生问题,将会严重影响本国发展。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领域的现状为背景,通过构建VAR模型研究了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M2增速、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存在负相关关系。结合实证结果和各大商业银行解决不良贷款的有效经验,阐述了针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商业银行连续九个季度不良贷款率上升,让这一问题再度成为业界和理论界的热点.在经济新常态下,探寻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的成因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研究的相关文献;其次,从定性分析的角度来阐释我国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的成因;再次,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的种种因素;最后再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防范和处置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公布的不良贷款数据的合理调整分析,发现2003年以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实现“双降”的原因主要归功于贷款总额增长以及政策剥离。研究发现:2004至2009年上半年我国剥离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达2.23万亿元;经合理调整后的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仍然很高,不良贷款问题仍然十分严重。从根本上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水平才是解决不良贷款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信息     
关键词:银行终于,银行开始做自己的份内之事。在中国银行正发放更多的贷款,同时按照监管机构的指示,增加不良贷款拨备。这实为明智之举。在贷款和利润双增之际,加大针对不良贷款的缓冲力度  相似文献   

7.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一直居高不下,到2008年,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5681.8亿元,不良贷款率达到2.45%,创历史最低水平。本文就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介绍了处理它们不良资产(主要是不良贷款)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存在不良贷款问题,据权威机构的统计,90年代中期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比例在以每年2%的速度高速递增。虽然近两年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持续下降,但不良贷款仍然是困扰我国商业银行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的现状、产生原因及其消极影响,力图从法律角度找到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加入WTO后,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仍将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规模庞大的不良资产形成的客观与主观原因,然后从不良贷款存量和增量两方面着手,提出解决问题的有针对性的综合措施。存量盘活与增优化双管齐下,才能逐步解决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  相似文献   

10.
谈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解决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正确合理地解决银行业的不良贷款问题正备受国内外各界的普遍关注,这一世界范围内的经济问题所引起的经济动荡,正影响着我国经济的良性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早已着手研究如何降低不良贷款率的有效措施,对于处于经济转型期的我国而言,如何降低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的问题也同样严峻。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规模庞大,"不良"比例高,其形成原因复杂,外部原因主要是存在国家政策、政府行政干预、借款人自身因素等;内部原因主要是:贷款及收款的关系化、人情化、信贷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低等。降低银行不良贷款关键是健全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科学的信贷机制。从剖析我国现阶段不良贷款的现状,分析不良贷款的成因基础上,提出了降低不良贷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房地产步入高速发展的繁荣时期,房地产不良贷款也在逐渐增加,商业银行应如何处置这些不良资产,从而保证其健康发展是它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借鉴国外商业银行处置房地产不良贷款的成功经验,提出处置我国房地产不良贷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2.
在利率不断市场化的背景下,选取2005-2013年季度数据,运用Stata12、Excel软件,通过统计描述分析、多元回归法和虚拟变量回归等方法,从宏观角度研究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具体因素。实证结果表明,GDP增长率、资本充足率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负相关;美元汇率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正相关,人民币升值有利于银行降低不良贷款率;商业银行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明显降低了不良贷款率。我国需要持续推动经济增长,发挥人民币升值的优势,商业银行要保持资本充足率的稳定,优化业务结构,预防信贷风险,拓展海外业务,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在全球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引入代表农业银行不良贷款剥离的虚拟变量(D),把全国主要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的Logit转换指标Y作为承压指标,用实际GDP增速、消费物价指数CPI、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房屋价格指数四个宏观因素作为解释变量,建立回归模型,并通过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建立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此模型系统为基础,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进行了不同假设场景压力测试,测试范围覆盖了4个季度,发现GDP增速放缓、CPI骤降、广义货币供应增速放缓以及房屋价格指数升高均会使得不良贷款率短期内不同程度的升高,但从长期看,商业银行能通过模型系统内相互作用逐渐消化宏观因素变化冲击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商业银行贷款减值准备计提方法发生了变化,从五级分类方法改成现金流量折现法,计提方法的改变不仅影响了贷款减值准备计提数量,而且对贷款减值准备的监管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对新旧贷款减值准备计提方法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分析了减值准备计提方法改变对银行监管工作的影响,并对今后如何加强贷款减值准备监管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发挥了重要逆周期调节作用的动态拨备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各监管当局意识到银行业拨备制度存在的顺周期性可能放大经济周期波动.为此,国际监管机构和各国监管当局在缓释拨备制度的顺周期性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前瞻性探索.本文从现行拨备制度的问题入手,探讨了国际金融界关于逆周期拨备的一些探索,进而分析了目前中国实施逆周期拨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政策,银行自身管理等原因,国有商业银行事实都存在着大量的不良贷款资产,现在虽然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对银行原有不良贷款进行了“剥离”,大幅度地降低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占比,但对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每年近万万亿元的新增贷款的风险防范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贷款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业务之一,不良贷款日益成为影响金融、经济安全的重大隐患。按照国家银监委要求建立与贷款五级分类法相适应的会计制度,是当前银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改革呆账准备金制度势在必行,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化解,金融风险的规避意义尤为重大。  相似文献   

19.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严重,既有银行外部原因.也有银行自身因素。对不良贷款的防范和化解,应从内外两方面入手。重塑政府和银行关系,对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为商业银行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是金融业改革的重中之重;建立现代银行制度,完善内部责任制,进行有效法律规制也至为关键。解决不良贷款,不仅要注意存量,更为重要的是解决流量,从源头上着眼。  相似文献   

20.
国内要闻     
银监会拟推资产证券化:银监会主席助理阎庆民15日在2011年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行长联席会议上表示,在各家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不断增加,同时面临房地产及融资平台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不良贷款还可能有反弹。银监会在积极研究怎样开展有条件的、有限制的、有前提的资产证券化,并和央行共同向国务院汇报,以减少银行的资本充足压力、流动性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