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实施新课程,教师要有课程意识教师是实施课程的主体,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参与最终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走向。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时要有现代意识,即要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问题意识和发展意识。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课程是独特的且永远变化的。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这本身就是课程建设。学生从同学身上、教师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从教科书中学到的多。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新…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需要既有文化又有能力的跨世纪人才.高分低能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因此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的重点。所谓素质教育就是要抓好对学生“三种意识四种能力的培养”,三种意识即:参与意识、实践意识和竞争意识,四种能力即:动手操作能力、观察问题的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发明创造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感到素质教育与传授知识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它只是要求我们教育者在备课、设计课堂教学和传授知识时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又通过学生能力的提高来促进知识的掌握。英语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的改革正是顺应了这一要求。它通过设置现实生活中的一个个真实情景,并围绕这些情景或展开对话或叙述成文。其目的就是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实践意识,并从中提高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灵活运用英语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吃透”教材,既能熟练掌握教材,又能领会教材的意图,灵活运用教材。下面就我自己切身的教学体会谈谈怎样把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融于英语教学之中的,以便求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3.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现在教育理论摒弃在教学中只注重结论不注重过程,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把得到结论的全部思维过程展现出来,并在这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而且提高能力。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这就首先要求学生要有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4.
卞连荣 《文教资料》2006,(2):122-123
本文认为在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物学知识的传授固然是重要的,但在现代的教学观念中,在学习生物学知识时,首先要使学生确立起学习的各种意识,这是第一步的。然后,才是对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这样学生在思想上就有了学习的源动力。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注意培养学生各种意识观念,既可提高学生的素质,也可提高生物课的教学效果,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自我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现代的初中生正处于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段,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不仅严格要求学生能够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主动进行学习.而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的主要措施就是要大力培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这也正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最好方式.通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多让学生提问或质疑,会让学生对物理理论有更深的理解和掌握.另外由于现代新型教育模式的提出,它要求学生除了具有掌握能力之外,还需要有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这些能力也是促使学生创新思维形成的基础.显然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高质量的培养问题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如何才能做好这些培养方案呢?需要按照以下几条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6.
对某一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一开始是零碎的、片面的, 也可能是不求甚解的’但随着知识数量上的增多和思维逻辑上 的贯通,这门学科在头脑中渐渐系统起来,进而才能理论联系 实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对高中政治四个模块分别学 习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复习是使学生学科素养逐步积淀的过 程,也是考纲提出的四种能力形成的过程。我在多年的高三政 治课复习教学中’越来越认识到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这五种意 识,对于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高考成绩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本文试从选取生活题材,诱发学生创意空间;制造知识冲突,提高合理应用知识的意识;化繁为简,使学生吸收更活的知识;弹性问题,加强分析意识这四个角度来进行阐释分析。  相似文献   

8.
数学意识对学生的学习及日后的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 ,教师应该注重数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 ,从而使学生有形成数学意识的物质基础 ;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在让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加强读图识表能力的培养 ,在平衡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的同时深化学生的数学意识 ;开设建模课程 ,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 ,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大学理论教学,经常以知识的传授为己任。然而时代的发展需要更多既有理论素养,又能将理论知识贯穿实际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新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传授知识、建构知识平台的同时,提倡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以问题为导向,从知识的积累上升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高度。而通过对伦理学公共课的分析以及比较与专业课教学的异同,可以对这一教育理念有更具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蒋文献 《山东教育》2000,(34):40-41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能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但在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多是教师问、学生答,学生是消极的听客,是老师提问的“应声虫”,他们只是简单地直接地获取知识,很少有问题意识,很少有发现知识的过程和自由探索的实践。教师没有着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势必影响学生的观察能力、思…  相似文献   

11.
与物质相对而言的意识范畴,曾历经灵魂、心灵、思维、精神等不同的表达,体现了名词的意义与动词的意义,前者之意识是与"精神"、"思维"视为同一的话语,后者之意识是与思维、精神、心理相等同。在意识的本体论地位上,曾出现过意识是实体还是属性、是存在还是子虚乌有、是独立作用还是有赖于物质旷日持久的争论。在意识与其他要素的坐标系之中,则有意识与大脑、意识与语言、意识与实践等诸多关系。意识范畴的多重理解之中,发现意识的本真状态乃是前提与基础,历时与共时意识论研究则是意识研究的展开与深化。  相似文献   

12.
学术研究的问题意识包括理论问题意识和实践问题意识两个部分,其中理论问题意识又分为对学科理论问题的意识和对学科理论研究中的问题的意识。当代学术研究过分注重理论问题意识,而忽视实践问题意识,马克思哲学研究按照学术传统把理论问题意识与实践问题意识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3.
晚清四大家生活在易代之际,共同经历了君国倾圮和人生变故,体验了生命陵替的创痛,人生落拓的悲哀,颠沛流离的凄苦,从而在词中表现出浓厚的生命意识:时间意识、垂暮意识与羁旅怀乡意识。  相似文献   

14.
党风意识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文讨论分析了党风意识的概念和内容结构,阐述了党风意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认为,法治行政意识是法治意识在行政领域的体现,是法治精神渗透于行政主、客体的观念和行为中而形成的社会意识。它由公共意识、法制和法律至上意识、正义意识三大要素组成。章从行政主、客体两个方面分析了这三大要素的内容,并进而指出国民法治行政意识中存在的种种不足。  相似文献   

16.
意识流的作家认为文学应反映出真实的生活,即内心的主观对于客观的现象认知。通过对《尤利西斯》作品研究可知,意识流小说具有四个特性,即意识流小说折射的哲学性、心理性、社会现实性和文学前景化性。  相似文献   

17.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问题意识、学理意识和方法意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代自然科学通过对科学概念的确定性假设为自己划定了学科阈限,提供了一个理性的知识结构和严格的方法论原则。受其影响,人文社会科学在一百多年的发展中始终为自身的不确定性而苦恼。规律是人文社会科学关于确定性的幻觉,是近代科学观向社会科学扩张的反映。社会科学不应追求那种现实中一般并不存在的假设的东西,而应揭示貌似自然的事实背后的利益关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价值选择活动。人文社会科学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而是一个专门化的研究领域。人文社会科学应当树立专门的研究意识,即问题意识、学理意识和方法意识。"法无定法,道有常道"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特征。  相似文献   

18.
当前高校由于受国内外大气候的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大学生的进步与成长,影响着人才建设的质量,也影响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要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必须强化五种意识。即:时代意识、队伍意识、投入意识、活动意识、考核意识。  相似文献   

19.
公民意识与政治参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正由人治向法治社会转变,法治的社会需要的是有公民意识并积极参与政治的成熟的公民.而中国的"公民意识"和"政治参与"都是从西方舶来的名词,舶来品扎根中国走过了漫长而复杂的道路.中国共产党为"提高公民意识,扩大政治参与"做了不懈的努力,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传统刑法理论中关于违法性错误的解释,有值得反思之处。违法性认识属于故意的要件。行为欠缺违法性认识,在有违法性可能且法律有关于处罚该过失犯罪的规定时,应作过失犯罪论处;在法律无处罚此项过失犯罪规定以及行为人无认识违法性之可能时,应作无罪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