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程琳 《情报科学》2017,35(7):170-176
【目的/意义】以基础教育为例,从国家政策和实际概况两个方面,对我国教育信息资源均衡配置进行了现 状分析。【方法/过程】通过对我国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均衡配置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当前关于教育信息资源均衡 配置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教育信息资源均衡配置的概念研究、区域性研究、技术支持研究及配置的通识模式研究四 个方面。【结果/结论】从研究视角、研究机构分布、核心作者、研究内容等方面对我国教育信息资源均衡配置研究进 行述评,分析现有研究的主要成果和存在的不足,以期促进我国教育信息资源均衡配置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公平和效率是法律的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次分配、微观调控与计划资源的第一次运用时,使用了以效率为主要,公平为次要的方法;在随后的再次分配、宏观调控与配置资源的再次计划时,就必须将公平与效率的主次位置进行交换,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障好民商法与经济法的正确价值取向。另外,民商法在初次分配、微观调控与计划资源的配置中存在着至上的作用;而经济法则在计划配置资源方式、宏观领域以及再分配领域有着至上作用。本文就从公平与效率的角度对民商法与经济法的价值取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服务是基于"公平和效率"的服务。通过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服务中公平的作用分析,阐述了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服务中保障效率的因素。认为逐步建立公平与效率均衡发展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服务体系,才能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开放获取服务。  相似文献   

4.
第六讲非完全竞争的信息市场 我们已经知道,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就是要使市场均衡正好等于社会经济效率水平,从而实现各种资源的最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5.
陈明红  潘子璇 《情报科学》2021,39(8):173-183
【目的/意义】从微观视角探究网络信息资源生态化配置的影响机制,为改善信息生态结构与功能,实现网 络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和最优利用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从信息资源、信息主体和信息环境三个方面构造网络信 息资源生态化配置效果的影响因素模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对问卷数据进行影响因素及 其组态分析。【结果/结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网络信息资源数量和质量对配置效用和配置公平均具有正向影 响;信息素养对配置效用具有正向影响但对配置公平没有显著影响;网络系统的自适应性对配置效用和配置公平 均具有正向影响,而网络系统的开放性对配置效果没有显著影响。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发现信息资源数量、信息 素养、系统开放性和自适应性的条件组合是实现高配置效用的三条路径;信息资源数量分别和低信息素养、系统自 适应性、信息资源质量和系统开放性构成高配置公平的三条路径。【创新/局限】采用混合方法能更加深刻地揭示网 络信息资源生态化配置的影响因素及其结构关系,后续研究可考虑纳入更多影响因素并进行时间序列分析。  相似文献   

6.
中国企业孵化资源的配置效率问题已经得到了广泛关注,但围绕创业成长规律,从过程维度审视企业孵化资源的配置问题还鲜有研究。基于此,本文使用网络DEA模型分析中国企业孵化资源的两阶段(技术创新阶段与技术转化阶段)配置效率,进一步采用Malmquist 指数分析效率的动态演化趋势。研究发现,相对于第一阶段技术创新效率,第二阶段技术转化效率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更为明显,且企业孵化资源配置效率存在较明显的区域差异。纵向维度而言,通过Malmquist指数分析发现,无论对于总体效率还是分阶段效率,技术进步比技术效率的贡献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发现对于完善中国企业孵化资源的配置以及科技创业相关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商晓帆 《现代情报》2007,27(11):69-71
政府信息资源是社会信息资源中最大的一部分,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相对于人们的需求而言,政府信息资源具有稀缺性,因此必须对政府信息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围绕着优化配置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本文阐述了以下4部分内容:信息公开——政府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的前提;政府配置——政府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的主体;电子政务——政府信息优化配置的途径;公平优先——政府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其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指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源于其效用上的有用性和需求上的稀缺性,它的基本类型包括时间配置、空间配置、数量配置与政府主导的配置、市场主导的配置,对电子政务信息资源配置的效率内涵及效率的实现条件进行分析,可进一步研究改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基于我国碳减排实际状况和供给侧改革下碳权供给体系的考虑,提出我国碳排放初始权配置中应重点关注三对均衡关系的处理,即供给与需求均衡、区域与行业均衡、公平与效率均衡。在此视角下设计碳排放初始权配置指标体系,以区间数衡量省域未来不同的可能发展水平,建立基于区间投影的省域碳排放初始权配置模型。对具有典型代表的华北地区2020年碳排放初始权分配进行实证研究,并将分配结果与基于历史排放的配置结果进行对比,得出如下研究结论:2020年华北地区的碳排放初始权配置中,山西省配置量最大,其次是内蒙古自治区和河北省、天津市,北京地区配置最少,配置结果符合各省域的实际情;配置模型将促进省域节能减排效率的提高,同时将更进一步为碳排放权交易的进行奠定科学合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网络经济下信息资源配置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韩耀  张春法 《情报杂志》2004,23(10):7-9
网络经济是以信息为主要资源的经济。在网络经济条件下 ,信息作为一种资源 ,也存在着合理配置的问题。但是 ,由于信息资源不同于一般资源的特殊属性 ,使得信息资源的配置难以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而有效地实现均衡 ,达到帕累托最优。这就需要通过政府调节来加以弥补 ,以矫正信息市场失灵 ,改善信息资源配置效率 ,促进网络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业科技资源配置公平性对提高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至关重要。文章利用Dagum分解的基尼系数分析中国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的区域差异,并对其驱动因子进行分解。研究发现,中国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差异明显,仅14个省市区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不断提升;东北与西北2区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总体呈下降趋势,华北、华东、中南、及西南4区则呈上升趋势。中国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总体差距呈波动上升的趋势,且具有"波动上升"、"波动下降"及"稳定上升"的阶段特征。区域内(间)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差异明显,且中国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的差距主要来自于区域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刘建国  范亚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3,26(2):152-153,105
1 信息资源地域配置的内涵  由于信息资源本身的原因及地域经济水平的差异 ,引起了地域间信息资源结构及资源总量上的差异 ,因而导致地域间的信息资源交流。信息资源的地域配置实际上就是指信息资源在一个国家内不同地域间的交流。在国家整体信息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应通过实行信息资源地域间的交流来实现全国最佳的资源产出效益。为此 ,信息资源的地域交流要求信息资源向资源利用效益最佳的方向和地区流动 ,信息资源应该流向增加同质同量信息资源投入后能产生最大效益的地方。因此 ,信息资源流动的合理取向是信息资源加工利用具有优势的…  相似文献   

13.
袁红 《情报科学》1999,17(3):331-333
资源配置效率取决于信息利用效率,而市场机制能经济有效地利用信息,所以说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效率机制。然而微观信息经济学的研究表明,主要由于不完全信息导致的市场失灵将严重影响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效率性,所以,非市场机制将成为社会资源的主要分配形式。因此,实现微观信息市场效率及其均衡是提高信息利用及资源配置效率的一个最佳切入点。  相似文献   

14.
网络信息资源配置机制效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分3个部分,研究了网络信息资源的相关问题,主要阐述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权力归属;分析了已有网络信息资源配置机制的缺陷;在此基础上提出以效率为导向的网络信息资源配置新机制。  相似文献   

15.
对国内外有关区域创新体系、信息资源配置、区域创新体系中信息资源配置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从基础理论、配置原则、配置效率评价以及配置模式等方面进行论述,得出以下结论:目前国内外在区域创新体系中信息资源配置研究方面尚缺乏一套成形的规范的理论体系,需要结合区域创新体系的特点以及区域创新主体创新能力、创新环境、信息资源配置规模等要素,不断完善和丰富区域创新体系中信息资源配置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2006—2010年我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应用非参数的Malmquist指数法,实证测评我国网络信息资源动态效率。结果表明:我国网络信息资源配置效率处于较快增长态势,年平均增长率为32.4%,技术进步对网络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贡献最大,其推动力要远远高于技术效率;东、中、西三大地区网络信息资源配置效率均实现正增长且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西部地区增速最快,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慢,并有7个省市出现规模效率损失状况。  相似文献   

17.
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及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斐  杜德斌  李恒 《科学学研究》2012,30(8):1198-1205
科技资源作为国家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其配置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内涵和结构,利用全国31个省市区1998-2010年的相关数据,在构建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各个区域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进行测度。运用比较优势原理,采用NRCA模型,计算区域各科技资源要素配置效率的相对比较优势。结果表明:历年来各区域整体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都有所提升,但空间差异的分布格局变化不大,区域科技人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比较优势是影响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8.
区域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均等化是我国实现基础教育公平的基本保证。区域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均等化,是基础教育资源供给与需求匹配、区域追求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帕累托最优、国家兼顾基础教育公平与效率的结果。区域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均等化是区域之间、区域与国家之间的博弈均衡,由此,可将区域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均等化形成机理分解为启动机理、联动机理和制动机理三部分,分别主导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由均等化进入非均等化状态、非均等化状态动态变化、非均等化进入新的均等化的过程。区域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均等化形成机理,为我国更为科学的政府调控以实现基础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资源配置的目标、原则和评价标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王万茂 《资源科学》1996,18(1):24-28
本文先阐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资源配置的概念,目标和原则,继而对我国土地资源配置的模式和状态以及利弊得失作了系统的分析,提出了土地资源均衡配置的构想和衡量土地资源配置和合理性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