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最早认识李秉彝先生是在2001年,那是在华东师大的数学馆三楼听他演讲.那年李先生应当是年近花甲,银白短头发,大眼睛戴大眼镜,体瘦但行动矫捷.他的演讲涉及数学与数学教育,从讲A4纸长、宽之比谈起,让人耳目一新,至今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2.
我最初听到他的讲演 ,是北京高师国文学会邀请 ,讲题是“清初五大师” ,时间在民国十二年 ,他那时是五十一岁 ,蓝袍青褂 ,身材魁伟 ,有些秃顶 ,却是红光满面 ,眼睛奕奕有神。讲起来有许多手势表情 ,笑得很爽朗。他引书成段背诵 ,背不下去的时候 ,就以手敲前额 ,当当作响 ,忽然又接下去。敲几次想不起来 ,就问当时陪听的教授钱玄同、单不庵、杨树达等。熟于学术史的单不庵先生 ,常常能随时提醒他。他懒于写板书 ,他的广东官话对于我们很生疏 ,所讲的问题 ,事前又没有预备知识 (这时我对于黄梨洲、王船山、顾亭林、李二曲、朱舜水等的书和传记…  相似文献   

3.
<正>1月26日晚7点,远在天涯海角的张心志老师告诉我:任万库老师今天去世了,终年86岁。周一,他将化一缕青烟飘于九霄,留几许骨灰埋入大地。冥冥之中似乎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应:半个月前曾与好友拾起一件旧事:自治区教研室一位数学教研员曾两次坐飞机被要求写遗书,后固然化险为夷了,但从此惊魂难定,无论  相似文献   

4.
在厦门大学法学院,有著名的"二徐",一位是国际经济法专业的徐崇利教授,另一位是我们民商法专业的徐国栋教授。教授在当今中国只是职称的表述,而中国古代通常用"先生"表示对老师的尊重,因此在这里我更愿意以"先生"称呼徐教授。  相似文献   

5.
江洪春先生的名字是早就知道了的,在杂志上。我喜欢读他的文章,所以名字只见了两次,便记住了。不但记住了他的名字,连工作单位——济南市教研室也记住了。我很敬佩这位老乡,于是就由文度人——猜测他的样子。总以为他是个标准的山东大汉——身材魁梧,气宇轩昂,浓眉大眼,鼻直口方。要不,  相似文献   

6.
7.
<正>廖沫沙何许人?著名的杂文大家,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跃上文坛。但真正让廖先生轰动全国名闻天下,则是"文化大革命"这场浩劫了。廖沫沙和作家邓拓、历史学家吴晗,20世纪60年代初  相似文献   

8.
我对鲁兵先生的印象.从1978年考入大学开始。当时对儿童文学感兴趣,经常去杭州羊坝头古旧书店淘宝。但最多的是从图书馆或者师友处借书来抄。记忆中抄过两本书,一本是浙师大蒋风的《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第二章“1977--2000年间的儿童诗歌”中第三节就是“圣野和鲁兵的儿童诗”。另一本书就是鲁兵先生的《教育儿童的文学》。  相似文献   

9.
白杨印象记     
白杨印象记李燕杰白杨,在我心目中是伟大而值得崇敬的。她在电影艺术领域中,是一位人格与风格相统一的大师。如同画家中的刘海粟、诗坛上的艾青。他们堪称为大师级的艺术家,同时我还要给他们加上另一个头衔,他们都是教育艺术家,或称艺术教育家。因为他们通过自己卓越...  相似文献   

10.
张大姐是我高中时代遇到的蛮有味儿的一位同学。刚和她接触没多久,就发觉她的笑容、声色和步姿无处不散发着母性的魅力。若是给她着一身中世纪女性的服饰,手上再抱个光着屁股的小BA-BY,人家八成以为她是拉斐尔笔下的圣母玛利亚再世。于是,我便总是一声一个“大姐”和这位同龄“圣人”套近乎。  相似文献   

11.
“请抽烟。”一个低低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一支“三五”牌香烟递到我的面前,接着打火机一亮,我连忙道谢。我抬起头来,啊,李连杰!是您!我在心里惊喜地呼喊着。曾在电影《少林寺》中见过面,想不到今天您还亲自为我点烟……  相似文献   

12.
范红 《四川教育》2010,(2):50-50
较早在民间听说刘老师课上得好,特别是作文教学非常有特色,并且一直隐居在一所普通小学,坚守在教学一线,当时就充满好奇:这是一位怎样的教师?邂逅刘晓军老师是在骨干教师培训班上,很出乎想象,他个子较高、年轻,头发居然有点卷.一手漂亮的字,一口漂亮的普通话,但较内敛。在小学教育教学战线有这样一位年轻的男教师,真是“国宝”。  相似文献   

13.
诸公印象记     
序凡为师者,皆有传道、授业、解惑之能力,只授法不同罢了。或生动,或细致,或严厉,或自由,而生之考绩往往同出一辙。诸公于同学心目中之形象皆不同,此乃同学之目光品味,或高大,或瘦弱,或有神,或活泼。倘为课业负担重者,群皆愤之。轻者则可近于同学,往往博得深爱。以下乃吾之有感于诸公,特作印象记一篇,与诸同学及诸公共勉。  相似文献   

14.
黄山印象记     
山的腾飞峰的飘荡松的遐思瀑的狂想泉的和弦花的意想蜜蜂的憧憬彩蝶的翅膀太阳失踪了风 ,在寻觅太阳雨 ,追逐着瀑布满山满谷冲撞海在诉说云正远航神奇的世界童话里的梦想黄山印象记@晏明  相似文献   

15.
巴黎印象记     
“距离产生美”,这本是我所不屑的,但现在,离开那座美丽城市我却又陷入了对它的思念之中,尽管我曾对它失望至极。在很小的时候,在听说了那座充满浪漫艺术气息,有一条名曰塞纳河的美丽河流贯穿其中的城市——巴黎的时候,我便开始了对它无休止的狂热思恋与憧憬。电视中出现的矗入云霄的巴黎铁塔,画报上看见的坚如磐石的凯旋门都被年幼纯真的心丝丝入扣地记录着。不断地描摹了千百万遍,那个城市真是美好啊,是理想中的城市!空气中弥漫的是摩卡咖啡的馥香与醇郁的浪漫气息;天空应是柔美的蓝,如轻纱般浮着几朵惬意的云。住在那个城市中的人应是细腻而感性的,“片叶  相似文献   

16.
蔡明印象记     
与蔡明相识应该有近20年了.上个世纪90年代初,江苏省中语界的老先生们为了提携后辈,更是为了中学语文教育的进步,支持并帮助青年语文教师成立了"青语会".几年间组织了很多活动,各大市"青语会"骨干就是在那一次次活动中,互相认识了解的.  相似文献   

17.
巴金印象记     
我从小爱读巴金先生的系列小说《激流三部曲》。替觉新担忧,替瑞珏伤心,替鸣凤垂泪;且以少年觉慧为青春偶像,梦见自己伴随高家叛逆子弟一起,冲决罗网,迎风出峡。  相似文献   

18.
洋思印象记     
2005年10月29日至11月1日,南京市新课标研究所举办“洋思中学教学模式观摩研讨会”,我很荣幸地应邀与会。三天时间,从听报告到听课、参观,洋思中学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9.
一个冰天雪地的日子,我乘坐在拥挤不堪的中巴车里,往汉城市急急地赶。车里除了也坐满乘客的驾驶室的前窗,其余玻璃窗都被冰霜封得严严实实,外面的风景几乎什么也看不见。中巴车在急驰中发出轰鸣的声音,把人搞得心烦意乱,恨不能长出一双翅膀瞬间飞到目的地。好在只捱了一个钟头,正午的阳光把车窗上所有的冰霜都融化了,在车里已经知道中巴驶入了双城市区东门。一到双城市教委,我顾不上旅途的疲劳,打开摄影包,首先给等了我一上午的采访对象——刘万才拍了几张照,接着便像老友久别重逢般地聊了起来。老刘今年57岁了,1942年生人,中…  相似文献   

20.
老翁印象记     
【原稿】到了我这样的学生年纪 ,总难免会碰到这样的烦恼———考试。考试是最令人沮丧的。又是这样一个下午 ,物理考试刚结束 ,与别人一对答案 ,发现有许多都不一样。我不敢再继续对下去 ,赶忙骑自行车往家里赶。我原来已沮丧的心情 ,却偏逢一场秋雨。我穿好雨衣 ,但那可恨的雨滴像长了眼睛似的偏穿过雨衣的缝隙 ,浸湿了我的衣服 ,一阵风吹来 ,令人感到了一丝冰凉。天被乌云笼罩着 ,到处都是灰蒙蒙的。没有一丝可以让人兴奋的光亮透过云层。望着这样的景色 ,我终于明白古人为什么大多见秋雨而起愁云。我的思想在漫无边际地游荡着 ,已经冰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