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谐社会"在短短的几年内已经深入人心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个民主的法治社会。法治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刑事法治与民主法治的和谐社会具有高度一致性。构建和谐的刑事法治必须坚持公平正义优先性,必须始终坚持对"人"的关怀。  相似文献   

2.
未成年人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未来,他们的道德精神面貌与国家、社会的发展前途息息相关。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研究未成年犯罪的刑事政策具有特殊的意义。反观我国现今的未成年人刑事政策与和谐社会的要求存在众多的不协调,其观念已经不能很好适应现今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陈华  齐萌 《科教文汇》2008,(2):126-126
未成年人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未来,他们的道德精神面貌与国家、社会的发展前途息息相关。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研究未成年犯罪的刑事政策具有特殊的意义。反观我国现今的未成年人刑事政策与和谐社会的要求存在众多的不协调,其观念已经不能很好适应现今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要求对待犯罪行为适当的做出宽严选择,做出选择的基础是刑法的本身价值要求和社会形势需求的结合。非犯罪化应当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当前中国的一种具体表现。提倡非犯罪化对中国整个刑事法治建设和和谐社会之建构意义重大,而这也正是刑事政策的应有效用。  相似文献   

5.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根据刑法自身规律得出的科学结论.当前,建构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国的政治目标,和谐社会不是一个没有犯罪的社会,和谐社会要求公安机关通过各种方法,包括刑法手段,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疏通各种社会怨愤,由此而获得社会的长治久安.结合所在单位(萧山区公安分局)实际对公安机关在适用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目前的做法、存在的因难和对策作了浅析.  相似文献   

6.
郭建民 《科教文汇》2008,(23):211-211
2006年的“两高”报告明确规定我国现阶段实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2006年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关于构建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的决定》亦提出了要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是中国社会当前面临的严峻社会问题,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其增长率约为百分之十二。因此,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更多适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更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2006年的"两高"报告明确规定我国现阶段实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2006年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关于构建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的决定》亦提出了要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是中国社会当前面临的严峻社会问题,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其增长率约为百分之十二。因此,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更多适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更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只有当法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之时,法治才能发挥最大效用;否则,法治就会伤害社会的和谐,甚至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因此,法治中的一些重要组成部分都要与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而不能与之相冲突.  相似文献   

9.
近年中共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提出的全新历史性课题.学校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央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学校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任务的提出,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意义.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和社会公用事业,电力发展直接关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对现代经济社会各方面有着重大的影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建设和谐电力企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力企业促进行业和谐进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积极行动.  相似文献   

11.
卢益山 《科教文汇》2009,(35):235-236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社会和谐的实现,绝不会自然而然地发生,历史的实践一再证明,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借助于法治的推动和保障,在法治的背景下,如果各项法律制度完善合理且运行有效,社会成员就能和睦相处,各种社会关系就会和谐顺畅。相反,如果各项法律制度缺失或运行失范,势必造成社会成员间冲突频发、矛盾不断,各种社会关系必然扭曲动荡。因此,必须依靠完备的法律体系及运行机制,依靠全社会浓厚的法律意识和对法治的尊重,才能真正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不断地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大众传媒是社会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力量。大众传媒应从构建传媒系统内部的和谐、高度重视危机传播、积极化解社会矛盾、正确处理媒体宣传中的负面效应四个方面有效地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使命,以自由而又负责任的姿态积极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不断地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大众传媒是社会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力量。大众传媒应从构建传媒系统内部的和谐、高度重视危机传播、积极化解社会矛盾、正确处理媒体宣传中的负面效应四个方面有效地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使命,以自由而又负责任的姿态积极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高度关注的重大战略课题,也是全党上下所面临的艰巨历史任务。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从这人个方面来入手。如果从社会学角度来理解,和谐首先就是公平正义。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衡量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尺度,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目标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主要面对并着力解决创新实践等四大问题.从认识论和方法论视角探讨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校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力军,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重要阵地.其校园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条件,是高校人、物、景和谐发展的整体效应.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并强调"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没摆在重要位置".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和谐校园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会给二千万在校生和广大中小学生提供积极健康、创新开拓的育人环境,更将深刻影响他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彤成.  相似文献   

18.
只有当法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之时,法治才能发挥最大效用;否则,法治就会伤害社会的和谐,甚至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因此,法治中的一些重要组成部分都要与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而不能与之相冲突。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为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制度;逐步理顺分配关系,促进社会公平;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诚信友爱;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激发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但法治的科学涵义、基本标志等理论问题,仍然是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本文试图从亚里士多德的法治观,来探讨法治的基本标志,以期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法治社会的实现起到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