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物质的导电性”一节,教学难点是“条件改变时,绝缘体可以转变为导体”。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材安排了一个演示实验:利用酒精喷灯将玻璃烧到红热状态,使二极管发光。该实验有两个缺点:一是二极管发光的可见度太低:二是温度要求太高,需要用到酒精喷灯,酒精喷灯点燃所需时间长,而且实验过程中,被加热的玻璃容易碎裂。我们针对这个实验进行了改进,很好地克服了这两个缺点。  相似文献   

2.
现行高二物理教材174页,要求演示此实验,本实验属于定性演示,按书上要求:“三块相同的蹄形磁铁并列放置可以认为磁场是均匀的,将一根直导线悬挂在磁铁的两极,有电流通过导体将摆一个角度,通过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比较安培力的大小。”因这个摆角的大小,学生很难观察,我对此实验作了如下的改进,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室温条件下,玻璃是相当好的绝缘体。在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人教版)第二册第四章“电路”第四节“导体和绝缘体”中,关于“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的界限”的教学,教材通过在常温下不易导电的玻璃,加热到红炽状态后变成导体的演示实验加以证实。由于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对玻璃能够导电简直是不可思议。因此,做好这个演示实验,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我对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物理》第52页,《给玻璃管加热到红炽状态,玻璃变成导体》的演示实验进行了改进。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对“曲线运动条件”演示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物理》第一册 (试验修订本·必修 )第五章“曲线运动”第一节中有一个物体做曲线运动条件的演示实验 ,教材里这个实验太粗略 ,一般情况下这个实验演示的效果不明显 ,使教学很难有说服力 ,笔者通过对这一演示实验的探索、改进 ,使这个实验能够达到其目的 ,效果相当好 ,而且还参加了全市创新课教学大赛获一等奖 ,下面是这个实验的改进情况 .教材里的实验有几个问题 :1.用手给小球一初速度 ,小球初速度难以确定 ,效果难保证 .2 .实验桌不水平、不光滑 ,小球不受外力时难做到直线运动 .3.小球做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之间区别不明显 .4 .磁铁…  相似文献   

6.
初中物理第二册教材P44页“摩擦起电两种电荷”一节中,图4—2电荷问相互作用的演示实验是本节最关键实验:实验成功与否,不仅仅直接关系到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得出,而且影响到“为什么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这一难点的突破,更为重要的是建立在这个实验基础上的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这一能力目标能否达到。因此,不论从哪个角度讲,该实验是本节教授的基础和关键。  相似文献   

7.
在初中物理教材的“改变物体热能的方法”中,安排了演示实验“气体被压缩时热能增加”。按书中的要求可燃物用“浸过乙醚的棉花”,这样的做法在实际中的效果并不理想,往往点不燃棉花而使演示实验失败。通过模索改后用“硝化纤维”,效果很好,“硝化纤维”很容易引燃,大大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几乎是百分之百)。只是要注意到“硝化纤维”燃烧迅速,用量不可太多(只要用小黄豆粒大小的一团即可),否则会  相似文献   

8.
演示实验应突出课堂教学的直观效果 .高中物理新教材采用水平弹簧振子替代以前用砂摆来演示简谐运动的图象 ,但教学中仍发现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描绘图线的笔和振子会受到纸和金属杆较大的摩擦阻力 ,不利于描绘图象 ;二是课堂演示时绝大多数学生既不能直接观察到图象的形成过程 ,又不易直接看到所得图象 .为此 ,笔者设计了一个较好的实验方案对原实验进行了改进 ,现介绍如下 :一、实验器材幼儿用磁性画写板 (带磁性笔 ) ,废旧铁锁 (或稍重金属块 ) ,轻软弹簧、支架等 .二、实验装置将弹簧、铁锁做成弹簧振子 (把磁性笔头粘附在铁锁上 )并固定…  相似文献   

9.
朱学亮 《物理教学探讨》2001,19(11):F003-F003
新编初中物理第二册第22章第4节焦耳定律的演示实验中使用的是煤油,我认为存在如下几点不足:  相似文献   

10.
1 《观察磺升华》实验 ,教材是这样进行的 :如图 1 ,在烧瓶里放少量碘 ,并对烧瓶微微加热 ,注意观察碘状态有什么变化 ,停止加热继续观察烧瓶中碘的状态变化。  图 1       图 2    该实验缺点在于实验结束后 ,烧瓶清洗不方便。现改为如图 2进行实验。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小烧杯、石棉网、圆底烧瓶各一个。步骤 :安装好仪器后 ,按课本P 59步骤进行。这样改进后实验现象直观 ,器材容易清洗。2 《动能和弹性势能转化》实验 ,如图 3,让木球从斜槽滚入水平槽 ,在水平槽里竖立一个弹簧片 ,它的下端固定 ,观察木球与弹簧片碰撞…  相似文献   

11.
李高泽 《物理教学探讨》2003,21(5):16-16,19
初中物理九义教材第十一章《气体压强跟体积关系》一书,旧教材属选学内容,新教材属必学。  相似文献   

12.
如何做好课本中的演示实验是使学生认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关键。教材中利用两支相同的蜡烛和玻璃板设计的演示实验,虽简便易行,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可见瞍差。特别是在天气晴朗、环境光线比较强的条件下,实验效果欠佳;二是可视范围小。不能多角度地展示给不同方位的学生观察;三是物像重合不理想。由于受火焰晃动、蜡烛燃烧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常常造成物像不能完全重合;四是物像位置不易确定。由于蜡烛横截面的直径相对于物(像)距偏大,  相似文献   

13.
读过贵刊1999年第10期的《瓶“吞”蛋后又“吐”蛋》文章后,我反复几次演示了这个实验。结果,这个实验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烧瓶的瓶颈长而小,燃烧着的酒精棉花团放入瓶中,还未到底就熄灭了,在瓶口放上鹌鹑蛋,一点反应都没有。第二,重新点燃棉花团放入瓶中,由于先前燃烧产生的CO2气体下沉,以及酒精蒸发产生的气体,使得瓶内的气体压强大于燃烧着的棉花团附近的气体压强,致使放入瓶口的棉花团喷射而出,相当危险。于是,我通过思考,对实验作了改进。方法是:  相似文献   

14.
15.
初中的物理教学,应以演示实验为主.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对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做了大量的改进,现列举两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一、改进演示实验1 .关于平面镜实验的改进方案将同桌的两位同学编成一组 ,发一块厚度为 3毫米、长约 1 5厘米、宽 1 0厘米的玻璃片 ,在桌子上放一张信纸 ,一位同学让玻璃片靠着物理课本立在纸上 ,保持玻璃与纸面垂直 ,且让玻璃片与信纸某一直线重合 ,这条直线用 GH来表示。在玻璃片前的白纸上画一任意三角形 ,在顶点分别标出 A、B、C,此时 ,可以在玻璃板前面看到△ ABC在玻璃片后的虚像 ,用笔把三角形虚像的对应顶点标出并写上 A′、B′、C′,用虚线连接 A′B′、A′C′、B′C′,得出△ ABC的虚像位置△ A′B′C′,沿着 GH线对折…  相似文献   

17.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的演示实验 ,若按现行初中《物理》第一册上所介绍的方法去做 ,成功率不高 .本文通过对人教版与沪科版两个版本对本实验所介绍的方法进行对比研究 ,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法 ,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第 15 8面介绍的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 ,按照此方法笔者在实验中 (使用的弹簧称的最小分度值为 0 .1牛 )先用弹簧称直接挂两个钩码 ,弹簧称的读数为1.18牛 ,而通过定滑轮拉钩码时 ,弹簧称的读数为 0 .6 5牛 ,这样钩码重与弹簧称读数相差达 0 .5 3牛 .经多次实验发现 :通过定滑轮拉钩码时弹簧称的读数始终小于钩码所受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两组初中的物理演实验的制作方法和演示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初中物理“机械能”一课中,概念多、难度大,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等概念和规律,既是教学的行啜骒教学的难点,初中学生由于心理的制约和知识经济的不足,理解上有困难,只有用大量鲜明、直观的实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记忆、揄和判断能力,帮助学生领悟新知识和新概念。新编初中物理教材(华东版)在“机械能”一节中提供了大量的演老当益壮 实验,若照搬课本上的实验进行演示,并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为此,我通过教学实践探索,对机械能的有关演示实验作了一些改进尝试。  相似文献   

20.
演示“压力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一般用的是如图1的装置。此装置的缺点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