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知识女性吕碧城的女子教育思想和女权观念是和谐统一的,吕碧城在天津兴办女学和当时的时代大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男性社会精英的帮助和支持下,吕碧城的女子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教育思想日益成熟,并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吕碧城的近代女子教育思想和实践,特别是其女权主张,是探讨近代社会性别关系变动等问题的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2.
3.
本文简述了陈撄宁的生平以及他女丹思想的渊源,并从男女修仙平等思想、女丹修仙方法、女子修仙与年龄、女丹派别四个方面对其女丹修仙思想进行初探。它指出陈撄宁在近现代新的形势下,发扬道教文化的女丹修仙思想,促进道教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鲁迅从文化内省角度,以道教为国家民族落后的病源;陈撄宁从文化抗争角度,以道教为抵抗他国文化侵略的良药。在晚清民国的政治、文化与思想语境中,知识分子的个体意识与民族国家话语交织,他们对道教的不同认知,成为他们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抗日浪潮中建构民族话语的重要依据。鲁迅对以道教为根柢的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欲重塑现代性、健全独立的民族性格;陈撄宁在“淞沪抗战”后,明确主张以道教为“团结民族精神之工具”。  相似文献   

5.
陈撄宁是近现代道教史上影响最大的道教学者。他主张内丹学不便墨守成规,而要随时代进行演变与改进。道教内丹学主张,顺则成人,逆则成仙,即人道与仙道是顺逆的关系。这是内丹学的基本原理——仙道观。与以前的内丹学相比,陈撄宁把内丹学之“道”世界观与科学世界观合二为一,用科学来诠释“人道与仙道”关系。而同时代的内丹家,除了吕纯一、魏尧等人基本上继承了前人的“人道与仙道”关系思想。可见,陈撄宁的仙道观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它对今日道教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启示意义。但从陈撄宁的仙道观来看,主张“现代仙学的兴起”的观点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6.
陈撄宁是近代著名的道教学者,他对老庄道家之学有精深研究。其《〈南华内外篇〉分章标旨》,"以《庄》解《庄》","以现代科学解《庄》",体现了独特的学术个性和鲜明的时代特色,但对庄老关系的理解、《庄子》的价值等方面的说解则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7.
当代新道家应该是站在时代前列,回应现代新儒家、新佛家和现代西方文明,以图复兴道家文化的一代大师。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陈撄宁才是当之无愧的当代新道家的开拓型人物;继承自家文化的道统是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人物普遍的心理历程,陈撄宁为代表的当代新道家构建新道家学说的努力与历史上的中国知识分子一样,是一种"经学忧患意识"形态之道统论的体现。在道教人才缺乏的现当代史上,陈撄宁代表了道家文化现代重构的洪大声音,体现了强烈的弘扬传统、复兴中国文化,引领世界文化潮流的强烈要求,其在中国思想和文化史上的地位,与新儒家的冯友兰和新佛学的太虚大师差可比拟,在现当代史上,陈撄宁先生是儒释道三家传统文化现代转型中道家文化现代转型的杰出代表,代表着一座三角鼎立的文化高峰。  相似文献   

8.
在清末民初,许多女性感应着革命风潮和女权思潮的激荡,“逃离”家庭的私性空间,而进入到家庭以外的公共空间去寻觅自己的人生出路。女作家吕碧城就是其中成功的典型范例之一。论文通过吕碧城在文字拟构的媒体公共空间、现实的社会事功空间、一己的私性生活空间中的开掘和拓展,表明女性的新的生存空间的开启,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已为很多接触到新思想的男女所认同,而这也恰是社会性别意识变动并使女性能够迈人“英雌”行列的重要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9.
吕碧城是清末民初著名女词人,身处在新旧嬗递的社会转型时期,受时代风尚、文化思潮以及个人生活遭际等因素的影响,其词作始终坚持女性文学创作立场,于词学意识观念、题材表现范围、词风意境等诸多方面呈现出新的样貌。吕碧城词的新变,体现了清末民初女性词在中国文学近代转型时期的新发展、新视野。  相似文献   

10.
卢红  敬少丽 《教育科学》2007,23(2):52-56
本文试图通过对若干中学教师的个案研究,发现影响教师性别角色意识的因素,了解女教师是如何把自己的性别角色意识渗透到课堂之中,从而对男女学生施加影响,以及她们是如何看待性别意识影响的。  相似文献   

11.
萧红从乡村小城进入城市空间,都市的现代景观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令萧红的性别意识开始觉醒。伴随着地理空间的改变,萧红的人物塑造与性别叙事中的空间书写、身份书写相结合,呈现出从单一向多元发展的特征,其性别意识经历了关注女性、建立自我主体和审视男性三个阶段。萧红在乡村空间向城市空间转换过程中性别意识的觉醒和发展,在乡村女性长期失语的文学史书写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实证调查的方法,从社会性别的角度出发对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女生的就业意识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受传统性别意识的影响,中职女生的就业意识面临诸多困境。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中职女生就业意识的深层次原因,并就如何改善中职女生的就业意识提出若干对策建议,希望能帮助她们提高就业竞争力,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意识。  相似文献   

13.
社会性别意识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而高校学生的社会性别意识水平将决定整个社会性别意识水平的高低。通过以宜春学院学生为例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江西高校学生社会性别意识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偏低,究其原因,主要是江西经济与文化水平偏低、农村户口学生较多、社会性别意识教育缺乏等。因此,加强江西高校社会性别意识教育较为迫切,而迅速提升江西高校学生社会性别意识水平的最佳且具有可行性的途径是在江西高校开设社会性别意识通识课程。  相似文献   

14.
作为影视创作重要来源之一的改编,总存在着与小说原著的差异性。电影艺术与文学艺术形式本体上的不同固然是一个原因,而创作/改编者的主观作用,也是形成差别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尤其作为异性改编,性别在创作和改编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女性作家在创作作品时的女性意识在小说中体现无疑,而男性导演对作品的不同理解也同样在电影中得到充分体现。通过《哈利·波特》小说与电影的对比,可以展现出性别对创作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影视教学中的社会性别意识解析”以影片《图雅的婚事》为例,具体分析了影视作品如何通过艺术手段实现对社会性别意识的传达,指出以男权文化为标准的传统社会性别观念在当下影视作品中仍居主流,在影视教学过程中有意吸纳社会性别概念不仅有研究意义更有现实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性别差异是言语交际中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文章从语用预设的视角出发,以美剧《绝望的主妇》中的异性会话作为语料,对男女性别话语中的语用预设使用现象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倾向于使用预设。  相似文献   

17.
社会性别理论是西方妇女史研究在方法论上的新突破,本文分析了美国著名汉学家的作品:《内闺———宋代的婚姻和妇女生活》、《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和《缀珍录———十八世纪及其前后的中国妇女》,在中国古代妇女史研究中这种理论的运用,不仅拓宽了妇女史研究的领域,揭示历史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也会让我们对传统历史分期产生质疑。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快速转型期,农村妇女的家庭生活面临着多重困境。男性离婚的随意性,对女性当事人情感伤害比较大;农村家庭暴力再次复制了父权统治、男强女弱的基本格局;“男主外女主内”的固化性别分工使得农村妇女在家庭往往扮演照顾者角色与家务劳动承担者角色,妇女负担较重,发展机会被限制。应对农村妇女的家庭生活困境,需要家庭私域的革命与公共领域的变革,从而提升农村妇女的家庭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格林童话》中以《灰姑娘》和《白雪公主》为代表的一类童话,在讲述童话故事的同时,体现了男权文化传统影响下"男才女貌""男刚女柔"的"性别刻板印象"以及"男主女从""男主动女被动"的"两性关系刻板印象"。这种"刻板印象"以故事讲述的方式,描述了男女两性的性别特质、性别角色和性别规范行为,为儿童提供了一种性别期待和榜样示范,使儿童不自觉地趋同于童话中的性别观念,并用它来指引自己的行为活动。  相似文献   

20.
对湖南女大学生性别意识教育对就业的影响进行了调查,通过湖南女子学院的个案分析,分析研究湖南女子学院的基本状况、女性学科的课程体系、性别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最后提出加强女大学生性别意识教育促进就业的措施,通过加强现代社会性别意识教育,加大对女大学毕业生的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对女大学生性别心理问题的调适,以帮助其增强未来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