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永忠 《图书馆杂志》2003,22(10):71-73
明修《元史》未立《艺文志》,清儒对其进行了补撰,其中影响较大的有金门诏、黄虞稷与卢文衷、钱大昕三家。三家补志著作对填补《元史》无《艺文志》之空白,反映元代图书之繁盛,在分类方法之创新,及著录内容中对《元史》和其他志书之补正上,都有所成就,在目录学史上有较大影响,也为研究元代学术文化指示了门径。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南京图书馆发现一部稀见元人别集——韩璧《云樵诗稿》。之所以说它稀见,一是因为该书很少见于历代书目著录和典籍徵引:清钱大昕《补元史艺文志》、今人雒竹筠《元史艺文志辑本》、周清澍《元人文集版本目录》等  相似文献   

3.
图书的计量单位,在书目著录中要求统一。而古代书目,《七略》以下,不统一的不乏其例,类归起来,大概有三种类型。一、篇卷并用。首创其例者,《七略》,其后班固的《汉书艺文志》承之。从其例者,清姚振宗《汉书艺文志拾补》,铁大昕《补续后汉书艺文志》,侯康《补后汉书艺文志》、顾槐三《补后汉艺文志》,曾朴《补后汉书艺文志并考》,张鹏一《隋书经籍志补》,姚振宗《三国艺文志》,侯康《补三国艺文志》,秦荣光《补晋书艺文志》,徐崇《补南北史艺文志》等。  相似文献   

4.
元代科举《诗经》试卷档案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代刘贞编辑的《新刊类编历举三场文选诗义》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诗经》科试的试卷汇编,是元代《诗经》考试的实录。它详细展示了元代《诗经》科试情况,能对元代科举制度具体实施的细节及元代科举档案进行补正和充实、对元史人物传记资料及其作品也能进行重要的补缺,为元史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档案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5.
文廷式是清末著名诗人、思想家。《补晋书·艺文志》是他的一部史志目录,其文献价值较大。文章试从考证史实、校勘文字、文献辑佚、提出新说等四个方面对《补晋书·艺文志》的文献学价值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杨超  张固也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23):131-144
从著录时限、收书数量、资料来源、分类标准、具体解题5个方面,对清代以来补志五代艺文的8种著作(即徐炯《五代史记补考·艺文考》、陈鳣《续唐书·经籍志》、顾櫰三《补五代史艺文志》、宋祖骏《补五代史艺文志》、汪之昌《补南唐艺文志》、唐圭璋《南唐艺文志》、杜文玉《南唐艺文志》和张兴武《五代艺文考》)加以探讨,指出其优长与不足,以此来反映目前五代艺文补志的概貌,并就进一步深入考证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7.
清代学者钱大昭、侯康、顾櫰三、姚振宗、曾朴五家综合各代目录学之成果,共补《汉书艺文志》"诗类"书目二十一部,其中鲁二家二部、齐二家三部、韩五家六部、毛六家十部。五家著作各有其侧重,从书目事实上反映了两汉四家诗的体裁特点和兴衰流变。  相似文献   

8.
新、旧《五代史》均不著《艺文志》。无论何种原因,作为正史史籍而阙失《艺文志》,究竟是一种缺憾。有见于此,清代学者遂从传世的各种史料中,搜辑补纂成两种《补五代史艺文志》:一种系宋祖骏编,见宋祖骏咸丰间辑刻之《朴学庐丛刻》;另一种乃顾櫰三编,现收入《二十五史补编》,而顾《志》更受后人重视,  相似文献   

9.
明初宋濂等人纂修的《元史》,是公认的研究元代历史最基本的史料之一,但由于成书仓促,且出于众人之手,纰漏甚多,又为历来史家所非难。1976年,凝结着两代学者研究心血与成果的中华书局点校本《元史》问世,成为迄今为止最好的《元史》本子。然而,中华书局本《元史》只校订史文的讹倒衍脱,不涉及史实的考订。为了使人们更好地利用《元史》,也应对《元史》中史实的讹误予以厘正。本文即是对中华书局本《元史》土土哈,不忽木两位列传人物事迹记载疏误的订正。文中每订误一  相似文献   

10.
钱大昕对历代正史作了全面的考证、辨异、校勘、补遗,尤其于<元史>,费力尤极,曾著<元史纪传稿>、<元史氏族表>等书.钱氏除广泛钩沉文献史料疏证<元史>外,还把注意力转向地下出土的、极富史料价值的元代各种碑刻,尤其注意金石文字能与典籍互证相佐的部分,从而为后世开辟了一条新的研究途径.本文从补<元史>记事之缺漏、纠<元史>史事之错误、释<元史>记事之疑团等方面,分别探讨了钱大昕运用石刻资料在<元史>等文献的补阙、订讹和释疑方面的成就与影响.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谈到:“例如《元史》,猥杂极矣,其中半录官牍,鄙俚一仍原文。”又道:“《元史》所以不餍人望者,以纂修太草率,而董其事者又不通蒙古语言文字也。”这真是一针见血的精辟论见!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了整个元史学术研究的相对贫弱。尤其是对元代出版史的研究,更为其中的弱项。 河北人民出版社近期出版的《元代出版史》填补了这方面的学术空白,向读者第一次全面展示了元代出版的总体风貌。全书论述了元代的政府出版、儒学与书院出版、私家与书坊出版、图书包括民族语言文字图书的出版、版画、元版本的…  相似文献   

12.
清光绪时,五家为<晋书>补<艺文志>.五家补志填补了<正书>无艺文志的空白.然而,五家补志之作在编纂体例、收书情况及考证精深、类目设置这几方面各有优劣,为后人研究晋代的学术文化指示了门径.  相似文献   

13.
晚清民初著名学者缪荃孙的著述,《清史稿·艺文志》始有著录,其后经《清史稿艺文志补编》、《江苏艺文志》、《清史稿艺文志拾遗》、《缪荃孙研究数据索引》等史志和专著,以及《缪艺风先生著述目》、《〈缪艺风先生著述目〉补》等专门论文的逐步清理和续补,已得缪氏著述百余种,接近了缪氏实著数目,但它们对于缪氏代人撰著之作仅载寥寥数种,今笔者经过考证,另得二十七种.  相似文献   

14.
《隋书·经籍志》录有"《婆罗门书》一卷",不明为何书。后人均推断此书为东汉时由西域传入,清人顾櫰三《补后汉书艺文志》归入佛书类,姚振宗《后汉书艺文志》归入小学类。音韵家据《隋志》称此书有"十四字能贯一切音",遂以为反切的开始运用与音义一类书的发生不先不后和梵文字母的传入同在东汉时代,《婆罗门书》成了中国反切起源于西来梵文的铁证。  相似文献   

15.
兵书略“兵家”一般是指我国古代的军事家,但在《汉书·艺文志》中是专指先秦、两汉时期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及其著作。《汉书·艺文志》云:“兵家者,盖出古司马之职,王官之武备也。”《艺文志》将兵家分为权谋、形势、阴阳、技巧四家:其中兵权谋家是专论用兵之战略  相似文献   

16.
对《丽宋楼藏书志》所录域外文献学术价值的考察,需在东亚文化交流畛域下,穷究陆氏辑录域外文献之因,追溯汉籍在东亚文化融通中的传播轨迹,方可加以洞悉。其学术价值体现于三方面:一是书目提要于原书序跋、名家手跋多所辑录,二为《四库全书总目》之补充,三是补撰《清史稿·艺文志》、《续修四库全书》之阙漏书目。  相似文献   

17.
自清乾隆起,相继有学者对《后汉书》开展了补史志工作,形成了一批卓有成效的学术成果,曾朴《补后汉艺文志并考》和姚振宗《后汉艺文志》代表了这方面的最高成就。前人多关注姚振宗之书,往往忽略曾朴之书。曾朴《补后汉艺文志并考》一书采用辑录体提要的形式,吸收了清人大量的研究成果,充分发挥了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学术史功能,集中体现了曾朴的史学和目录学思想。  相似文献   

18.
文廷式是清末著名诗人、思想家.《补晋书·艺文志》是他的一部史志目录,其文献价值较大.文章试从考证史实、校勘文字、文献辑佚、提出新说等四个方面对《补晋书·艺文志》的文献学价值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钱基博先生等在引用"《中兴艺文志》:‘文史者,讥评文人之得失也’"一语追溯文史之名的缘起时,将《中兴艺文志》认为是《中兴书目》,后为众多学者沿袭引用。另外,亦有学者将《中兴艺文志》认为是《中兴馆阁书目》或者《中兴馆阁艺文志》,然此三种说法皆非是。《文献通考》中所称的《中兴艺文志》实为《中兴国史艺文志》之简称,"文史者,所以讥评文人之得失也"一语应为《中兴艺文志》文史类小序中语。由于该书已佚,而《中兴馆阁书目》作为南宋官修书目较为著名,从而致后世学者误将二书混淆。  相似文献   

20.
《郡斋读书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具有解题的私家藏书目录,收录比较丰富,共著录书1496部,除去重见者为1492部,基本上包括了南宋以前我国古代的各类著作,尤以收罗唐、宋(北宋和南宋初)时的书籍更为完备。可补《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之阙。更有不少书籍在今天已残阙,甚至亡佚,因而就显得有较大的史籍参考价值。《郡斋读书志》以其著录丰富,解题完备翔实,不但开私家目录优良传统之先,而且为后世目录学家所推崇仿效。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就是仿《读书志》而作,同时称该书“其所发明,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