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余辉 《声屏世界》2005,(5):37-38
大凡值得品味的纪录片,其魅力常常体现在两方面,或者突出情节,或者突出情感。曾获中国视协纪录片学术大奖的《远山的瑶歌》和《下山》,都在情感和情节上有精彩表现,并各有侧重面。  相似文献   

2.
2010年以来,在众多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纪念作品中,崔永元的《我的抗战》异军突起,产生了极大影响.该系列作品进一步丰富了影像史学的表现形式,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条市场化语境下口述历史成果的营销和传播之路,赢得了时代与社会的认可.其鲜明的口述历史特色不仅体现在该片由口述史料作为核心与支撑,结构、布局以口述者个人在抗战中的生命故事为中心,更体现在整个片子所弘扬的精神以高度认同时代大背景中的口述者个人价值为圭臬.不过,在如何实现口述者与访谈者双向度的历史叙述模式,如何超越情感认同,通过口述历史实现求真、求解的理性追求等方面,《我的抗战》也存在着一些提升和改进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2020年10月,国庆中秋黄金档电影《我和我的家乡》爆红,票房口碑双丰收。影片延续了《我和我的祖国》的分段电影形式,讲述了发生在祖国东南西北中五个不同地方的家乡故事。浓浓的故乡情结合当今打赢脱贫攻坚、建设绿水青山、切实保障民生、支持乡村教育等大背景弘扬了主旋律,令人们捧腹大笑的同时起到了绝佳的宣传效果。本文以影片所构建的五个故事为出发点,分析隐藏在其表面背后的情感表达,最后进行总结升华。  相似文献   

4.
纪录片《睦邻·缅甸》通过《生生不息》《天赐国度》《水梦山魂》《诗意栖居》四个部分的影像表达,从不同层面讲述了睦邻国家缅甸与我国山水相连的胞波情谊,展现了缅甸的民族文化与民族性格.文章通过对该片的叙事结构与视角、镜语体系与艺术特征进行分析,探究该片的地域文化书写,并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与深入发展的语境下分析该片的跨文化...  相似文献   

5.
路晓  赵迪 《新闻世界》2014,(5):240-241
智利纪录片导演帕特里西科·古兹曼曾说,"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纪录片《故宫100》就是这样一本精美的相册。它运用画面构图、光线与色调、角度、景别、光学镜头、运动手法以及应用文学等多种摄像手段,在真实记录的基础上,为《故宫100》增加了艺术上的视觉享受。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纪录片逐渐成为建构文化认同的重要影像力量,它是一种兼顾文化表达和意义传播的重要文化载体。纪录片《伊犁河》将视角聚焦于生活在伊犁河畔的小人物身上,他们在伊犁河的哺育下繁衍生息,带领观众看到一个个为了理想而努力着的鲜活的个体,既展现了人类在面对艰苦环境时的坚韧,也反映了美好生活的憧憬对于人类精神层面的补给。  相似文献   

7.
8.
《船政学堂》作为第一部全面完整地记录船政学堂历史由来与发展脉络的纪录片,承担了重大的文化价值。本文重点探讨了其影像空间价值的呈现、情感建构与表达两个方面,发掘其中的精华,以期能够对其他的历史纪录片的拍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早餐中国》是一部从形式到内容都与众不同的美食类纪录片,在生活节奏加快的社会背景下,以独特的切入视角和短小精悍的内容引起广泛关注,受众从贴近日常生活的故事中品味人间百态,从而获得情感共鸣。节目传递了一种积极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充盈了受众的精神世界,最终聚集并强化了情感能量。  相似文献   

10.
《无声的功勋》是由江苏省国家安全厅和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打造的红色历史题材系列微纪录片。本文以其为研究对象,从隐蔽战线革命历史的红色记忆建构、情感认同与媒介关系的视角入手,分析系列微纪录片如何从影像叙事与传播、典型人物塑造等角度进行红色主题的表达与传承,激发受众的民族自豪感与国家认同;如何开发拓展同主题新媒体衍生融创作品,进而形成主流纪实影视产品的品牌化,体现了纪实作品创作的真实性、艺术性、思想性及创新性。  相似文献   

11.
雷玥 《传媒》2021,(5):59-61
近年来,国内涌现不少人文纪录片佳作如《人生第一次》《风味人间》等,引发大众热烈反响.国产人文纪录片的新生态,可从创作与传播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在创作层面,镜头语言沉浸感强,叙事结构以点带面,声效配音富有质感,美学风格体现东方气韵;在传播层面,从平台合作、商业布局、受众运营、形态革新等维度实现跨圈层传播.研究人文纪录片的影像表达与传播创新,有助于我国纪录片更好地发挥社会功能、促进文化繁荣.  相似文献   

12.
庞博 《档案学研究》2019,33(5):78-82
在后现代思潮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影响下,以人为本的“全球历史观”与“社会史观”兴起,促使了“档案记忆观”的诞生。作为集体记忆和社会记忆的重要再现形式之一,影像档案的编研也必然是根据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伦理道德、社会价值取向和利益关系等因素进行的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记忆建构行为。本文选取了中国电影资料馆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利用馆藏历史影像档案资料拍摄制作的首部以真实影像全景式记录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历史的优秀文献纪录片《燃烧的影像》,试图探讨文献纪录片这一影像档案编研产品的社会记忆属性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13.
电视纪录片《我的抗战》是由崔永元团队采访制作的大型历史纪录片,该片以"口述历史"、"影像史记"和"碎片化"的历史呈现为特点来展现抗日战争这段历史,并对历史的真实性进行溯源。本文从历史视角来对纪录片碎片化信息的记录和传播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4.
15.
人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就是情感的需要。每个人都有对情感的渴望,希望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感受到相亲相爱的温暖。  相似文献   

16.
17.
陈萱 《东南传播》2021,(9):10-14
观影作为一种在特定场合与时间下集聚的集体行为,它不仅是一种娱乐休闲的方式,也成为了我们生活中重要的"仪式".电影作为一种意义生产模式,逐渐成为现代社会强有力的思想载体,在推动社会聚合方面担任重要角色.《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在国庆档上映,电影运用仪式化传播方式,传播了家国情怀的仪式性内容,使观众燃起了对家国的归属感.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需要表达才能传承、传播下去,在多媒体时代背景下,影视作品成为文化表达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本文通过探讨《我门》影像创作活动的创作理念和创作手法,总结出影像创作中精神内涵的挖掘和视觉影像的文化表达经验,以期能为中国影像创作中对独具中国特色文化的挖掘、表现、传播、记录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9.
当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逐渐消逝,如何保存记忆,让新一代年轻人了解历史记住历史,影视作品的责任重中之重.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作为书写革命记忆、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通过影像技术营造"记忆之场"获取记忆线索、立体化塑造英雄人物还原历史真相、多角度切入叙事模式引发情感共振,进而强化理想信念.建党百年献礼片《觉醒年代》作为历史正剧,尊重史实又不落俗套进行艺术创新,丰盈展现建党历史,质量与口碑齐飞,实在值得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苏俊 《声屏世界》2014,(6):21-22
“我的镜头会说话”。就是通常所说的镜头语言,也是每一个摄像师所追求的意境。人们可以通过摄像机拍摄出的画面看出拍摄者的意图。从其拍摄的主题及画面的变化去感受拍摄者透过镜头所要表达的思想。从专业角度看.镜头语言大致可以从景别、角度、运动方式、长度等方面区分和归类,不同形式的镜头会有不同的语言定义。在实际操作中,新闻摄像可以用理论去尝试解释每一个镜头背后的含义。可往往很难用这套分类去拍摄每一个镜头,因为过于的依葫芦画瓢、简单的照搬,镜头都会呈现一种机械化和程式化的语言,使得镜头缺乏生命力,缺少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