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君臣之分乃是探讨君臣之义的前导,亦是研究儒家政治秩序观念的基础性问题。孔孟的"君臣之分"是社会的一种现实秩序,乃人群中自然呈现出的状态,或言"原初状态",而混乱和伦常崩坏是由于人们打乱了这种社会合力形成的君臣之分,争夺君主的权力,故孔孟都倾向于君臣分际中维持平衡。而荀子认为社会初始状态是相互争斗,因明王出区分出了高低贵贱,人们这才能和谐相处,无形中赋予了王权以第一位的合法性和重要性。因而在纠正"君不君、臣不臣"中,三者亦呈现不同倾向。此外,虽于政治观持论有异,三者却均不以德性价值来要求社会秩序,而是倡导在自我德性淬炼中,与他人合作改善世间秩序。  相似文献   

2.
赏花钓鱼宴是北宋一项极具特色的宫廷礼仪制度,它由多种形式的宫廷礼仪、娱乐活动组合而成,是北宋君臣在太平之世“以天下之乐为乐”心理的反映,同时也是优遇臣僚(尤其是文臣)的具体表现。它通过赏花、钓鱼、宴饮、赋诗等一系列活动,拉近君臣距离,促进君臣交流,因而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倾注了自己一生心血所著的《史记》中,司马迁通过对不同君臣关系的描写,表达了他的君臣观。司马迁向往一种君臣和谐的关系,主张君臣平等,君王应有容人的气度,君王有过失,大臣应犯颜直谏,面对昏君暴君,大臣应有自己的分析和选择,不应愚忠。司马迁的君臣观与孔孟的君臣观相近,闪烁着民主性的光辉。  相似文献   

4.
对于君臣、父子、夫妇关系,可以从权力的角度解读为君权、父权、夫权,既可以从利上讲,也可以从义上讲,这就是《白虎通》既讲“三纲”又讲“三纲”以“五常”为心性基础之意。蔡元培从权责上解读“三纲”,讲君与臣、父与子、夫与妇各有不同的权责,陈寅恪把“三纲”抽象理想地解读为君臣、父子、夫妇应当履行各自的权责与义务,都是从义上讲君臣、父子、夫妇关系。他们的解读,实际上是对《白虎通》“三纲”的进一步发挥,是贺麟所谓“三纲”的“真义”。  相似文献   

5.
吴周 《考试周刊》2014,(74):23-23
孔孟荀对君臣关系的认识与态度有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孔孟的君臣观具有相对民主的色彩,而荀子的君臣观则具有一定程度的尊君抑臣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6.
孔子的君臣观是建立在对历史进行反思的基础上的,以民本,以仁为核心。君必须以道行政,臣则应以道事君。君臣的离合,以道是否相同的为前提,臣对于君不存在人身依附关系。孔子的君臣观表现了春秋末期人的意识的觉醒。以董仲舒为首的汉儒提出“三纲”说,对孔子的君臣观加以改造,从而形成了所谓“纲常名教”。“三纲”说的君臣观与孔子的君臣观存在着很大的区别,然而两千多年来,人们习惯于将这两种不同的君臣观混同起来,将“三纲”说的君臣观,当成孔子的君臣观,并奉为主泉。不但以二程、朱熹为代表的宋儒受其束缚,而且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顾炎武、王夫之也未能摆脱这种束缚。这说明孔子的君臣观具有超前性,确有认真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封建历史上,刘备与诸葛亮君臣遇合是君臣政治运作模式的一个完美范型,这一范型的产生,依赖于他们共同“报国家、安黎庶”的政治抱负和君臣同心一体的和谐关系,在这里,充分体现了刘备之仁、之明和诸葛亮之贤、之忠。  相似文献   

8.
西周时期的君臣体系,总体呈现出层叠架构的态势。其中,王臣的存在,对王权的实现是至关重要的。但到了西周中晚期,这一君臣体系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一方面,在体系内部,周王与一部分王臣之间的君臣关系发生了隔断,而王臣而他们的臣属之间的君臣关系却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在王官系统内部,逐渐产生出新的君臣层级,且与此同时,个别王臣在王朝中的地位也发生变化,上述种种变化,从多个方面削弱和动摇了西周王权。  相似文献   

9.
儒、道、墨、法四家,均对君道、臣道有过较为清晰的论述,并透过"君道"与"臣道",明确了君臣的基本定位,即君、臣应"各守其道、各安本位"。其中,《管子》中既对君道、臣道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释,同时又另辟蹊径,在详细阐述"君臣安位"、"君臣失位"的基础上,对"君臣易位"的产生、特点和影响做了清晰的论述。透过这一论述,我们进一步探究"君臣易位"背后的政治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0.
以议礼为线索,嘉靖初年发生了一系列政治纷争。在李福达案与科、道互纠中,世宗与张璁等人的通力合作,成为嘉靖朝君臣以文书交流的先声与契机。通过君臣之间的秘密文书往来,世宗借汪佃侍讲一事机密、有效地清查翰林官员,皇权在具体政务实施中的作用得以放大。在张璁、桂萼去职与杨一清受贿两案中,秘密通信成为诸臣攻讦政敌、倾轧同僚的手段。世宗君臣视私密文书通信为重要交流手段,共同铸就了后大礼议时代的嘉靖初年政治。  相似文献   

11.
桑代克的学习定律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在20世纪初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三大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探讨这三大学习定律对今天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发展亲密关系的关键时期。文章探讨大学生的爱情与性别角色的概念、相关理论以及关系,有利于大学生建立亲密合理的爱情关系,同时为专业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者在为大学生的情感问题提供咨询与辅导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晚清词坛,创作繁荣,理论活跃,诞生了陈廷焯、况周颐、王国维等一批著名的词人,产生了《白雨斋词话》、《蕙风词话》、《人间词话》等词学理论名著。他们各自提出了“沉郁顿挫”、“重拙大”、“境界”等鲜明的词学主张,并以之指导词学批评实践,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4.
民间意味着自由自在,是一种充满了日常情趣的生活场景;而传奇则意味着曲折诡异,有一种超越常规的神奇品性。五大奇书之所以经久不衰,就是因为奇书叙事中同时包含了“民间”和“传奇”这两大元素,既拥有民间的立场,又有传奇的故事。在20世纪90年代的长篇小说中,我们也能强烈地感受到这种民间的气息和叙事上的传奇性。奇书叙事的另一特征就是追求完整长度,受“进化论”的影响,五六十年代的革命历史小说呈现出一种断裂性叙事,而90年代长篇小说所追求的是整体性叙事。  相似文献   

15.
刘备的家事史书有所记载,但零散而不翔实,加以小说《三国演义》和戏曲的篡改、添枝加叶,因之显得混乱,造成诸多误解。现据史书文献对其祖辈、妻妾后妃和子孙一一阐述、考定,以期纠误归正,准确、全面认识刘备。  相似文献   

16.
伴随亚历山大大帝东征而来是古典希腊城邦的衰落,希腊化世界诸王朝处于地中海世界支配地位,财富也随之流传到这些希腊化世界城市之中,这些城市成为东西方交流的桥梁。城市设计也发生了变化:宏观雄伟、装饰奢靡、种类多样,因而,城市的功能也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7.
伟大的逻辑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逻辑的三个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然而逻辑基本规律的现有表述并不科学。史天治提出了广义矛盾律,同时对逻辑基本规律进行了新的表述。新表述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公式,二是客观规律,三是思维法则。同一律适用于词和命题,矛盾律和排中律仅适用于矛盾命题,广义矛盾律适用于互斥性命题。表达逻辑基本规律应以客观的语言形式(词和命题)为基础,而不是以主观的思想事物(概念、判断、推理)为基础。论文利用逻辑基本规律解决了说谎者悖论和罗素悖论。  相似文献   

18.
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本质活动。人类实践活动中的基本实践形式,哲学界通常说是三种,即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这种说法不准确。所谓基本实践,应是指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一直存在,又是各个社会时代中多数人都经常从事的实践活动,并且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据此,生产实践和处理社会关系的交往实践是人类的基本实践,但科学实验不是。科学实验乃是依赖干生产实践和交往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且只是社会中一部分人们所从事的专门活动。尽管科学实验自产生以来,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也应当肯定它是人类实践的重要形式,但仍然不能与生产实践和交往实践相提并论。人类实践的最基本形式,只有两种,即生产实践和交往实践。这两种实践形式互相依赖、互相作用,从根本上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9.
学生的非标准思路及其教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学中,要真正做到让学生自主发展,就必须注意到学生真实的思维状态。为此,应该关注学生自己的思路,尤其是与教师预定思路不同的非标准思路。这些非标准思路出现在课堂上是有其必要性和必然性的。它们可以提供难得的教育机会、形成教育资源;若善加利用,必将产生巨大的作用,这包括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产生认识上的飞跃,训练学生思维、形成开放而严密的认识,让学生形成自主判断的能力和主动学习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高校学报文献的学校性及综合性强、学术性强、创新性强、形式规范和收藏价值大的基本特征和学术价值,并提出了广泛收集、加工整理、变分散管理为集中管理的开发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