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东汉赵岐的《孟子章句》是流传至今最早章句体训诂著作之一,训诂体例和方法极具代表性。解释句意是《孟子章句》最重要的训诂内容。在释句时,根据文意的不同需要,赵岐综合运用了多种方法。文章探讨了《孟子章句》的释句方法,认为其释句方法可归纳为翻译和解说两大类,每类下又可细分为若干小类。  相似文献   

2.
《四书章句集注》中,朱熹对一些语法现象有所认识,注解中有许多解释语法的例子,有对词类的认识,有对词组结构的分析,有对句法成分的认识,有对句式句型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孟子》中“折枝”一语,据文意考察及其他文献材料检阅,可证“折”有“屈折”义,“枝”通“肢”;“折枝”即“折肢”,当为“屈体下拜”义.  相似文献   

4.
《楚辞章句》和《孟子章句》都是具有相当口语性的著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东汉时期的语言。代词是一个相对封闭自足的词类,我们以这两部著作为语料,试图了解人称代词在东汉的发展状况。我们发现,至少从东汉开始,人称代词已经有了相当明显的趋同与集中趋势;第一人称代词集中于"我",第二人称代词集中于"汝"。  相似文献   

5.
《楚辞章句》和《孟子章句》都是具有相当口语性的著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东汉时期的语言。代词是一个相对封闭自足的词类,我们以这两部著作为语料,试图了解人称代词在东汉的发展状况。我们发现,至少从东汉开始,人称代词已经有了相当明显的趋同与集中趋势;第一人称代词集中于"我",第二人称代词集中于"汝"。  相似文献   

6.
《孟子》单音节形容词类同义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孟子》中单音节形容词做穷尽性的研究,构组出单音节形容词性的同义词群.在此基础上,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辨析同义词的同中之异.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语义和语法角度对当下流行语"美女"进行了分析,发现"美女"在使用中已经发生了泛化和虚化现象,其语义特点、使用范围和感情色彩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通过对近年来论文中出现的与其相关的语法结构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发现"美女"的组合能力很强.本文还从语用角度对"美女"的表达功能做了分析,并对其使用语境做了归纳,以期为人们在交际中得体用词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双宾语结构是述宾结构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宾语可分为近宾语(或间接宾语)和远宾语(或直接宾语)两类.双宾语结构中的动词都是及物动词.本文以《孟子》这部经典著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双宾语结构的判断标准、双宾语动词的分类、句法、语义和语用等方面的几个问题,分析出《孟子》中有双宾语动词28个.  相似文献   

9.
双宾语结构是述宾结构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宾语可分为近宾语(或间接宾语)和远宾语(或直接宾语)两类。双宾语结构中的动词都是及物动词。本文以《孟子》这部经典著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双宾语结构的判断标准、双宾语动词的分类、句法、语义和语用等方面的几个问题,分析出《孟子》中有双宾语动词28个。  相似文献   

10.
东汉赵岐的《孟子章句》不仅是东汉唯一一部完璧保存至今的最早的《孟子》注本,也是研究汉代孟子学的唯一可靠的材料,它在孟子的研究史上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作为一部两汉章句之学的代表著作,《孟子章句》呈现出独特的训诂特征,所以又有着很高的训诂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高华娟 《语文知识》2011,(4):99-102
通过对《庄子》、《墨子》、《韩非子》三书中的“如”字比较句进行穷尽性统计,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角度对“如”字比较句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三书中的“如”字比较句的特征做了四点总结:(1)僅有否定式出现“基准+结果”型比较句;(2)肯定式与否定式存有不对称性;(3)肯定式比较义与比喻义界限模糊;(4)各种句式表达功能存有分工。  相似文献   

12.
对正序句Mary comes here和倒序句Here comes Mary进行对照,可见二者在语义,语用和句法方面的差异,对这两种句子的句法探讨再次说明:某种句法形式是否可以接受,并不单纯是句法问题,句法并不是一个完全的“独立王国”。某种句法形式不能接受的原因,有时可以从语义和语用方面找到。  相似文献   

13.
《孟子》中的起承组合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一书,在行文的组织结构方面有一个显著特点:善于运用起承组合的表达方式展开议论,即先列举几项有某种区别(或联系)的事物或道理——起句,再对起句所列举的内容以评论或解说——承句;通过这种前后呼应的配合,来阐明观点并加强表达效果。如: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梁惠王下)  相似文献   

14.
《孟子》一书中的偏正式复音词数量多,特征鲜明.文章拟从词性角度,对《孟子》中的偏正式复音词予以全面考察,并通过与《论语》的比较分析,探究偏正式复音词在先秦时的细微变化,以期为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齐民要术》偏正式复音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是汉语词汇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这一时期,汉语口语与书面语产生明显分歧,文言和白话的对立逐渐形成。同时,社会的急剧变化引起了词汇的变化。在内容方面,一大批新词新义应运而生;在形式方面,词汇双音化的步伐突然加快,各种构词方式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为了了解这一时期复音词的构成面貌,有学者对当时曰语程度较高的著作如《世说新语》等书作了全面的剖析和研究。我们知道,作品的类别不同,内容、风格各异,其词汇面貌也就存在差别。要全面揭示某一时期的词汇面貌,还应该对同一时期多种类别的著作的词汇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付敏 《文教资料》2010,(32):24-25
本文通过对“那个”在日常会话中出现的语境。以及其所表示的意义进行分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语义与语用的角度再次进行分析,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18.
在现代汉语中,"时不时"是一个表示中等频率义的副词,同时,它也属于描写性频率副词,"时不时"在权威字典中解释多为"时常,时时"之义,但"时不时"并不完全等同于"时常,时时",与之有细微的差别;"时不时"在句法功能上有很多自己的特点;它主要用于说话者想要表达不是非常明确的时间段,但表示动作行为每次发生的时长相对较短、事件发生频率较适中的语境中,主要出现在书面语中。  相似文献   

19.
《孟子》是先秦时期儒家的经典著作,其书语言通俗晓畅、富有哲理反映了先秦古代汉语的基本面貌,专书的专题语法研究有助于整个语法研究的深入,反问句在《孟子》中大量运用,在形式、语义、语用方面都有着其独特的价值和影响。本文力求联系《孟子》研究反问句,并联系反问句研究《孟子》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20.
赵歧《孟子章句》是完壁流传至今最早的一部《孟子》注本,也是研究汉代孟子学的唯一可靠的资料,故在孟好研究史上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同时,它在训诂释义方面亦具有突出的特征。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详细的、客观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