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篇字是根据1995年12月笔在台北参加一项学术研讨会的发言录音,增订而成。当时一位听众要求笔对于李泽厚先生的“西体中用”论与牟宗三先生的“儒学开出民主”说,表示意见。由于特定时空的影响,我的发言,显得有些急切与严竣。假若换一个环境与心情,发言的口气是可以缓和一点的。盼望读不要以辞害义——不要因为我发言的口气而影响到对于中所提出的论式(arguments)的理解。即使用缓和一点的口气发言,我仍然是要提出相同的论式的。  相似文献   

2.
南北朝因学分南北而常被视为"经学分立"时代,然在学术思想层面上,"折中"似比"分立"更能揭橥、统括南北朝经学之特质。"折中"不排斥"分立",而是含摄"分立"并以"分立"为前提。揆诸南北朝经学的历史,不仅有南学、北学之"分立",更有儒、玄、佛之"分立";而尤为重要的是"分立"之上又有融通——既有南学、北学的交流互通,亦有儒、玄、佛的兼综并融,因之形成了南北朝经学"博极群言"又"自有所见"的"折中"特征。  相似文献   

3.
千古谁解“忘言”意──陶渊明《饮酒》之五新解杨鸿校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迩?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读陶诗,常有自醉之意。《饮酒》之五,虽然没有酒,但其间之味仍能令人淡淡品味,酽香...  相似文献   

4.
庄子是先秦道家的代表人物,在继承老子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坐忘"理论。司马承祯,是唐朝时期道教代表人物,最著名的著作是《坐忘论》。在对其各自的出处、时代背景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方面进行异同比较后,让我们在理性的基础上,了解心境的重要性,明白虚静的作用力,这对于现代人面临的高度紧张的竞争压力,将起到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中国近代知识转型"是一个庞大的研究工程。欲探讨这个东西方学术交会冲击与裂变的议题,至少得从两个大方向进行,一是西方近代科学式知识如何在中国建构,包括体制与观念;一是传统中国学术在近代如何转变。本人一向致力研究后一议题,一方面想了解传统中国学术是否有一知识体系?一方面则探讨传统学术在近代早期亦即明清以降的变化,并试着梳理出传统学术的分化与开放的可能性。欲探讨传统学术的变化,"经学"——这个担当传统学术中心并和政治极度结合的学术载体毫无疑问是一焦点。本文即以经学为主题,观察它在明清尤其是清代乾嘉以降的变化情形,并解释这种变化的学术意义。欲研究经学,议题与角度极之繁多。  相似文献   

6.
未“结”的不“解”之缘赵秋长,刘在山19世纪中叶的俄国伟大作家、革命家、思想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一生宣传革命并身体力行,他高风亮节却历尽艰辛,被称为文学上的普罗米修斯。他在被沙皇囚禁期间写成的著名长篇小说《怎么办?》,有“生活的教科书”之美誉。这部“新人...  相似文献   

7.
8.
《寻根》1996,(5)
鼓之舞之以尽神──论神和神话的起源神和神话的起源,是人文学术中的一个困难而重大的问题。本文试以字源学考证和现象学阐释相结合的方法,作一些探索。一、神、“大”字与舞蹈所谓神性或者说神的本质,其涵义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创世性。指神妙造万物,陶冶众生,开天辟...  相似文献   

9.
苏东坡:传统批判与环状思维──关于中国的“近代”问题[德]顾彬著马树德译一段时间以来,有一种很流行的看法,认为宋代(960—1279)是中国近代的开端②。我个人却宁愿把它看作是一个新的时期,因为如果近代真的始于宋代,那么新事物就不仅出现在政治、经济和...  相似文献   

10.
以佛解老佛老融通──论马一浮的《老子注》李明友马一浮先生(1883-1967年),名浮,号湛翁,浙江上虞人,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他博古通今,糅合百家.以儒为宗,融通释老,卓然成一家之言。近些年来学界对马一浮"六艺该摄一切学术"的儒学观及以佛证儒,儒佛会...  相似文献   

11.
儒家孝道政治的最高原则是“孝治”即以孝治国安民。在中国古代“孝治”施政实践中,作为社会施政群体的朝廷官员及地方各级政府官吏,其自身的臣孝素养及行孝方式,对朝廷孝治建设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人臣之孝既包括一般孝道伦理所共性的“事亲”道德内容,同时也包括一系列“事君”的仕宦政治行为。在古代官场政治生活中,每当“事亲”的人伦道德与“事君”的政治行为发生抵牾冲突之时,封建国家孝道政治的原则,总是以牺牲“事亲”的个体道德完善,去满足“事君”的国家政治利益需要。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是书法的故乡。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高层次书法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相比之下书法的基础教育和社会教育显得薄弱。而与我国一海之隔、同为书法大国的日本在书法教育方面起步较早,且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直至当代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书法教育体系,实现了多层次发展,即普及教育、职业教育和艺术教育三个层面齐头并进。普及教育是范围最广的书法教育,它使书法成为日本国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职业教育包括师范教育和专业技术教  相似文献   

13.
尉学斌 《中华文化论坛》2022,(6):60-71+154-155
阳明学说与朱子学之间关联密切,二者的复杂关系也比较典型地表现在对《大学》中“格物”的阐释差异问题上。王阳明格竹失败,固然有其自身误解的原因,却也凸显了朱熹“格物”说本身可能存在的问题,因此王阳明在别创己说后对“格物”有了新的解释,并于随后与同仁的反复辩难中逐步修正完善自己的学说。然而,王阳明“格物”说在自身学说体系中的圆融贯通并不能完全应对基于朱子学传统的质疑。究其根本,其缘由或在于阳明学说对《大学》文本的依托,以及对朱子学传统在某些形式上的借用与转化,而王阳明“格物”说的提出方式,也为我们指示了解决其困境的可能性方向。  相似文献   

14.
“文化力”─-企业发展的主题岑济鸣当前我们正处于社会大变迁的转轨时期,应该注重文化的价值和作用。文化因素在企业竞争、综合国力等方面显示出令人注目的作用。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每当社会变迁,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同样,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作...  相似文献   

15.
<正> 《关雎》为《诗经》305篇之首,"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又为《关雎》首章之始,其中的"河"如何解释,《毛传》以后各种《诗经》注本、当今诸家通俗读物及多种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要么解释为"黄河",要么不出注。不出注者,实际也默许为黄河。实际上,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河"解释为黄河,是有待商榷的。首先,并非所有《诗经》中的"河"都专指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东南,扬子江畔,有一座风光秀媚。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它就是著名的“六朝古都”南京市。在市中心,有一处面积不大,但古色古香的演出厅:两扇红漆大门,雕梁画柱,飞金叠翠;两侧墙上,挂有6幅以中国音乐典故为内容的大型黑漆刻画;演出台两边,井然有序地摆放着编钟、  相似文献   

17.
在玄学发展过程中,王弼在继承发展老子政治哲学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崇本息末"和"崇本举末"这两个命题。对这看似矛盾的二者,学者从不同角度作出了多方解释,然而仍不免有无法融通之处。通过研究发现,"崇本息末"和"崇本举末"实是王弼对老子政治哲学思想的概括、提炼和发明,二者相互依存。其中王弼"崇本举末"的提出,不仅升华了老学中"守母以存子"的思想,也使之具有了更强的现实意义,而王弼也因此在继承老子政治哲学思想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哲学理论和治国方略。由"崇本息末"的提出到"崇本举末"的提出不仅显示出了王弼对现实政治的作出的深入思考,也表现出了他为解决现实问题而作出的积极努力。  相似文献   

18.
以词为曲是明代散曲创作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时代风气对杨慎以词为曲产生了影响,而杨慎对以词为曲的主观倡导又反过来助推了明代以词为曲的创作风尚。杨慎以词为曲主要表现在其以词之格律入曲、以词之句法章法入曲和用前人词入曲(包括檃括、化用、袭用等)、以词风为曲四个方面,以此扩展了散曲创作的艺术手法,使其散曲风格呈现多样性的同时,更偏向于婉曲之风。  相似文献   

19.
力之 《中国文化》2014,(1):247-256
我们知道,在语言起源研究领域中,“手势说”之影响尤大。而就在我国影响的情形言,以德国学者冯德(1832—1920)与原苏联学者马尔(1864—1934)之说为最。另一方面,否定是说者亦不少,尤其是斯大林的《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出後。不过,  相似文献   

20.
对于春秋时期举行亲迎程序的正常月份,一直存在着对立的看法和争论,然而争论各方却因为认识的局限而一直未能走出指俗为礼的误区。从《左传》所记载的史实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可以证明春秋时代的礼的体系中,原本就不存在亲迎月份的"正时"之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