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大规模在线课程MOOC的概念与发展现状,指出高校图书馆与大规模在线课程MOOC整合的重要意义,最终提出高校图书馆与大规模在线课程MOOC整合的方式及方法,期望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在MOOC大环境下的发展提供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徐杰 《出版参考》2014,(12):16-17
正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一般认为,是由加拿大学者戴夫·科米尔和布赖恩·亚历山大于2008年最早提出的。但MOOC真正体现出"大规模""在线"的特点是在2011年。当时,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的塞巴斯蒂安·史朗教授把他的《人工智能》课程放在了互联网上,吸引了来自190多个国家的约16万名学生注册学习。随后的两年,专业开发、运营MOOC的互联网公司相继建立,他们发布了Coursea、EdX、Udacity等平台,吸引了全球数以百万的学习者,课程涵盖自然科学、艺术、人文、科学、信息技术、商务、数学等多个领域,并以英文、法文、中文、西班牙语、俄语等几十种语言进行授课。  相似文献   

3.
MOOC是基于开放网络的资源发布、学习管理系统基础上开发的大规模在线课程模式.本文介绍了MOOC的背景及发展过程,分析了北美洲、欧洲、澳大利亚、亚洲MOOC医学教育的现状,论述了MOOC对医学高等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与高校图书馆角色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博 《图书情报工作》2014,58(3):130-136
从专业组织的发展动向、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出发,阐述高校图书馆参与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进程的必要性,并分别从高校与MOOC供应商的角度论述其可行性。同时,对国外有关图书馆在MOOC实践中承担的资源向导、版权清理、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制作与管理、创新服务等作用的研究进行归纳,旨在为我国高校图书馆融入MOOC发展提供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5.
韩炜 《图书馆学刊》2014,36(9):112-115
MOOC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正在引发高等教育的变革,MOOC所塑造的新的学习关系给高校图书馆在角色定位、服务模式和管理方式等方面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以信息素养教育为切入点,提供MOOC课程,提供泛在化服务,支持MOOC教学过程,关注版权和内容许可,推动资源利用和开放获取,重塑面向MOOC的价值、制度和人力资源是高校图书馆面向MOOC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6.
包含慕课(MOOC)在内的中国特色在线开放课程体系已初步形成,以"爱课程"网为主的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及服务体系初具规模。中国在线开放课程正朝着建设与应用同步、开放与专有兼顾、公益与市场结合、引进与输出并重等方向发展。图书馆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已取得不俗成绩。图书馆及其联盟或学术组织、图书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可在多方面为MOOC的建设应用与管理提供服务与支持,图书馆学人可在学习、应用、建设和研究MOOC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服务和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7.
认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是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议题,国外图书馆以不同方式积极参与。其中,版权支持服务是大学图书馆参与MOOC运动最为重要的方式之一。详细介绍杜克大学图书馆如何从“合理使用”指南、版权许可服务、寻找可替代的开放获取资源3个方面为MOOC提供版权支持。杜克大学图书馆的版权服务模式及对开放获取运动的积极推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简述MOOC的出现、开发与发展,并介绍香港高校推出的MOOC课程,最后探讨了图书馆在MOOC热潮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陈艳梅  石磊 《兰台世界》2017,(22):75-77
MOOC平台的发展,对传统信息素养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何利用MOOC平台,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在线课程,提升学生和老师的信息素养水平,成为信息素养教育迫切的问题。该文通过分析我国高校MOOC课程建设的现状,结合相关MOOC课程经典案例,对在高校MOOC平台上开设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提出了具体实施方式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论文介绍了MOOC概念以及美国图书馆界的相关实践与不足,阐述了中国MOOC学员图书馆需求调查的过程及其结果,认为我国图书馆可以在提供学习空间、组织MOOC学习、资源保障、帮助学员提高信息素养和推广MOOC等几个方面支持MOOC学员的学习。  相似文献   

11.
MOOC,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是互联网远程教育的最新发展成果.MOOC以其开放性、互动性、社会性等特点在高等教育领域大放异彩,极大地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变革,为广大学习者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本文在运用传播学"5W"模式的基础上,对MOOC的兴起及发展现状进行探讨,分析其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特点,归纳传播技术给高等教育所带来的革新,并提出中国MOOC发展的推进策略,以期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课程结构、课程效果及改进等方面,介绍了圣何塞州立大学的Hyperlib MOOC——第一门针对图情领域从业人员职业发展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探讨其成功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组建专业教学团队,定制化的学习环境,参与式学习向导团队,课程内容与实践工作密切结合,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宣传等.MOOC作为未来图书馆员职业培训的一种有效模式,其课程设计应贴近工作实践,并努力提高证书含金量及行业认可度.表1.参考文献21.  相似文献   

13.
付静 《传媒》2019,(2):47-48
MOOC是英文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缩写,简单来讲,就是大规模的开放化在线课程,也就是我们所讲的“慕课”。慕课作为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产物,不仅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而且是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模式,它有效推动了现代教育的创新与转型。慕课的产生打破了传统教育理念的框架,对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为知识传播的变革带来了新的可能。2012年,美国首先掀起了慕课风潮,并相继成立了Coursera、Udacity和edX三大代表性慕课平台。2013年,慕课被引入中国,并相继成立了“在线学习联合体”“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华文慕课”等知名慕课平台,正式拉开了中国慕课传播时代的大幕。但由于起步较晚,慕课传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何深入挖掘其传播规律,如何实现慕课的本土化创新,这些问题都需要进行重点研究和探讨。基于此,笔者对慕课传播的特征、模式和发展对策进行分析,期望能为慕课传播价值空间的进一步拓展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14.
MOOC是近几年流行起来的一种网络在线教育形式.文章从MOOC的发展现状出发,介绍了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开展MOOC服务的典型成功案例.指出了在MOOC时代背景下开展针对MOOC的图书馆嵌入式服务,有利于MOOC的健康发展.最后,提出了MOOC本土化发展下的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策略.  相似文献   

15.
2012年是MOOC的高速发展时期,然而达到发展期望值的顶峰后,其发展遇到了瓶颈,SPOC、SOOC、MPOC、MPOL、MOOR、MOOL、DOCC、DLMOOC、Meta-MOOC、Mobi MOOC、DOCC等数十种新形式的在线课程的出现拉开了“后MOOC”时期的序幕。高校图书馆在“后MOOC”时期将扮演学习导航师、课程评估师、知识能力拓展师、学习生涯规划师、版权管理服务师、课程内容提供师、课程数据存储师等多种角色。“后MOOC”时期的高校图书馆角色创新一方面是传承了MOOC时期高校图书馆汇集而来的经验,另一方面是对新模式的适应性调整。  相似文献   

16.
基于MOOC构建高校课程教学新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分析MOOC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综合对比MOOC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与不足,基于MOOC理念构建集在线课程平台、课堂教学平台和教学服务平台于一体的高校课程教育新模式,即在线课程平台提供在线课程资源和学习服务,课堂教学平台采取“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教学服务平台为课程资源建设和学生学习提供信息资源和嵌入式的服务,用以改善教学效果,提高高校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正2012年,Coursera(斯坦福大学创立)、Udacity(斯坦福大学创立)、edX(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创立)三驾马车拉开了MOOC全球热潮的序幕,引领了MOOC的井喷式发展。毋庸置疑,融合了Massive(大规模)、Open(开放)、在线(Online)、课程(Course)四大元素的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以前所未有的开放性、透明性和易获取性,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将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和完整的学习体验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充分展示了开放教育资源运动与现行高等教育体制结合的种种可能。  相似文献   

18.
斯蒂芬·道恩斯(Stephen Downes)和乔治·西门子(GeorgeSiemens)于2008年首次提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massively open online course。中文被音译为“慕课”)这一术语,2012年MOOCs被广为传播。世界一流大学如麻省理工大学(创办edX)、斯坦福大学(创办Coursera)以及Udacity等不同形式的慕课开始受到大众的追捧,一时间涌现出一大批追随模仿者。  相似文献   

19.
张鸿腾  吴丹群 《今传媒》2016,(6):161-162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于2011年诞生,并在2012年引进中国,目前初步形成了以中国大学MOOC、网易云课堂、学堂在线等网站为主要平台的慕课教育体系,但是中国学习者依然面临着一些慕课本土化过程中带来的困境。通过深入研究当前中国学习者面临的困境,提出改进措施,认为可通过强化师资力量、设置课程签到制、建设考试诚信系统等途径进行完善,以促进慕课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作为互联网教育的重要体现,慕课对中国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研究教育问题多年,杨东平对慕课、在线教育的兴起持冷静态度,不认为技术创新即为教育创新的全部;对90后一代抱有期待,认为当他们成为家长时,很多问题会更为改观;中国一直号称要打造世界一流大学,杨东平觉得核心不在钱和人,而在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他感受农村教育短板之严重,思考高等教育如何摆脱意识形态束缚,为中国人才选拔缺乏好机制和平台遗憾,中国教育之痛你是否有同感?2014年被很多教育从业者定义为中国在线教育元年,慕课(MOOC)等多种在线教育(又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