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秀明 《高教研究》2006,22(3):40-42
从我国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仍然存在着“就部门法讲部门法的现象”。这不仅使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方法单一,同时,严重封闭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比较分析诉讼法与实体法的联系、三大诉讼法的异同、我国刑事诉讼法与刑事诉讼国际标准的差距,进而挖掘不同法律制度之间异同背后的支配因素,改进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刑事诉讼法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我国对涉外案件几乎一律提高一审管辖的法院的级别,这是对在华诉讼的外国当事人的优待,同时是对本国公民诉权的某种歧视。诉讼上对外国当事人的“超国民待遇”和“次国民待遇”,都不符合WTO的国民待遇原则。我国刑事、民事和行政三大诉讼法,对涉外案件一审管辖法院作出了不同规定,最高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更是繁复不堪,并且明显违反诉讼法规定。应当在确定中国法院对涉外案件有管辖权后,实行内国案件和涉外案件一体化的级别管辖制度。  相似文献   

3.
诚实信用原则,在私法中有“帝王条款”之美誉,那么,其效力是否可以突破私法的界限呢?借鉴国外立法经验.论述了在民事诉讼法中确立诚实信用原则的可行性。主要从诚实信用在民事诉讼法领域内的价值体现、功效发挥等角度展开论述,以期构建一个从内在精神到外在制度的“诚信系统工程”,完成民事诉讼法领域对诚实信用原则的引入。  相似文献   

4.
我国三大诉讼法均将诉讼的证明标准规定为“证据确实充分”,确立的是“客观真实”的证明标准,而这种证明标准其有法哲学认识论上的缺陷及不可操作性,只有将“法律真实”确立为诉讼证明的标准才为可行。作为民事诉讼的“法律真实”的证明标准应确定为“益然性占优势”或“优势证据”的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5.
公有制:目的和手段的统一──兼评“公有制手段论”季秀平近两年.理论界有些同志认为“公有制”、“按劳分配”和“计划经济”是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大障碍.因此提出了“公有制手段论”。为了从根本上搞清这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应站在马克思王义的立场上.运...  相似文献   

6.
图书馆馆藏质量直接影响着读者服务工作的效果。高质量的馆藏是图书馆高质量服务的基础和前提。影响图书馆馆藏质量的因素很多,从源头上看,出版(出品)、经费和“人”是高校图书馆馆藏质量的三大主要影响因素,这三大因素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人”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馆藏质量的关键在于“人”的控制。针对这三大因素,提出几点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口才与电脑、金钱”并列为现代社会的三大武器.在这三大武器当中,口才是重中之重。如果没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人们便无法适应信息社会生活。为了加强中小学生口才能力的培养,各国都制定了专门的口语课程标准。我国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了“口语交际”这一说法,代替“听说”,更加突出“交际”。  相似文献   

8.
2012年8月,新《民事诉讼法》首次在诉讼法中明确增加了“民事诉讼应当遵守诚实信用原则”,这标志着我国民事诉讼正式确立诚实信用原则。此举无论是对于司法权威的树立、效率的提高,还是引导当事人合法、诚信行使自己的诉讼权利、化解社会矛盾。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新法的出台结束了学界关于是否需要在民事诉讼中规定诚信原则的争论,但是开启了另外一个讨论:诚信原则的适用范围.其焦点在于是否适用于法官。  相似文献   

9.
吴颖 《双语学习》2007,(8M):159-160,F0003
1概述 谷口安平在《诉讼法乃实体法发展的母体》一文中写道,“并非先有实体法,而是先有诉讼法。正是诉讼法才是实体法发展的母体。这不仅指的是久远的过去时代的事实,作为新的实体法或新的权利形成的母体,诉讼以及诉讼法的创造性功能在今天仍然不会丧失,只是变得不可视了而已,这样的功能不但不会丧失,而且在最近更呈现了活跃的倾向。”谷口安平的说法让人对原有的“诉讼法是实体法的手段”的看法产生了更深的质疑。因为,虽然现在法学界对程序法的重视已经越来越明显,强调程序法存在的独立价值,  相似文献   

10.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变成“规划”.确实是颇耐人寻味的变化。这一字之“差”,传递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信号。[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熊艳  叶雨 《职教论坛》2012,(8):50-51
《民事诉讼法》历来是司法类高职院校法律事务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之一,做好《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改革是法律事务专业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内在要求.根据司法类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培养目标,改革民事诉讼法教学方法,提高民事诉讼法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员工归属感问题是非公有制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瓶颈”。一个有远见的投资者和学校管理者.要解决非公有制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的归属感问题.必须通过校园文化铺路.有效地激励机制引导.丰富多彩的活动平台这三大工程.才能走出非公有制职业学校发展的“瓶颈”.才能使学校做大、做强、做优。  相似文献   

13.
三大奥秘:宇宙、生命、人脑.三大理论基础:天体演化、物质结论、生命起源.三大前沿科学:基本粒子、遗传工程、空间技术.三大新型综合性理论: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科学三大支柱:材料、能源、信息.现代科学三大特点:融合渗透.日趋数字化、科学技术与应用结合紧密.自然科学的“三大”@莫光兴  相似文献   

14.
从我国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仍然存在着"就部门法讲部门法的现象"。这不仅使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方法单一,同时,严重封闭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比较分析诉讼法与实体法的联系、三大诉讼法的异同、我国刑事诉讼法与刑事诉讼国际标准的差距,进而挖掘不同法律制度之间异同背后的支配因素,改进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刑事诉讼法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三大诉讼法的学习、研究,对三者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作了简析和概括。  相似文献   

16.
陈世滨 《今日教育》2007,(9S):30-31
当前.校本教研实践在经历“全能”的推崇和“不能”的质疑的过程中.其“有能而不是全能”“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的实践效能逐步得到贯彻。在这一进程中,校本教研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大核心要素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中呈现出一些“亚状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三大能力”与“建模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大能力”与“建模能力”苏州大学数学系徐稼红一、片面强调“三大能力”的利与弊从60年代开始,我国颁布的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教育目的都突出了“三大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这一主线。加强“双基”、培养“三大能力”成为中学数学教师...  相似文献   

18.
那天,教学“角的度量”一课时,我先让学生了解量角器的有关知识.探究怎样量角,强调“对点、对边、读刻度”这三大步骤之后。学生就开始自己练习量角了.学生一个个都很专注,我巡视着。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代史上的对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三大改造”。“三大改造”是我国经济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内容,但不是全部内容。因为,在“三大改造”的同时.国家还对个体小商小贩等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相似文献   

20.
1概述谷口安平在《诉讼法乃实体法发展的母体》一文中写道,“并非先有实体法,而是先有诉讼法。正是诉讼法才是实体法发展的母体。谷口安平的说法让人对原有的“诉讼法是实体法的手段”的看法产生了更深的质疑。因为,虽然现在法学界对程序法的重视已经越来越明显,强调程序法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