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流动儿童的出现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产物.农村地区的办学条件,包括学校设施、教师队伍等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不如城市,这是造成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根本原因.我国教育行政决策面临观念的制约、能力的制约以及政策冲突的制约的困境.加强农村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农村教育的水平,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推动教育的均衡发展是缓解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对民国时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儿童教育政策演进过程和特点进行伦理分析,围绕流动儿童教育政策伦理困境与出路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提出:解决教育行政决策伦理困境问题,有赖于社会各方利益诉求之间的妥协与和解,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有特殊责任;要建立流动儿童教育决策"伦理相关的动机观"、"伦理相关的社会成就观"和底线公平伦理观;构建教育行政决策的伦理准则,对决策活动进行道德审查;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应成为最重要的伦理准则;应采取弱势强补、逆境决策策略,对社会发展进行伦理"底线约束",防止社会发展的断裂;完善中央与地方政府教育责任分担机制,强化国家责任,形成合理的教育利益博弈机制。  相似文献   

3.
世界各国都存在人口流动和迁移问题,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是各国政府和学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世界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实践呈现了一幅日益多样的制度图景。为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中国和美国都实施了一些教育政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比较,中美两国在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政策的出台、政策目标、政策内容、政策执行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通过对比研究,旨在为我国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寻求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4.
冯帮 《河北教育》2007,(1):14-15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人城市.由此而产生的流动儿童教育财政问题,即谁应为这些儿童支付教育费用的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流动儿童教育政策大致经历了两次转变:第一次以提供有条件的义务教育机会为核心,政策实现了由拒绝到有条件接收的转变;第二次以提供均等义务教育机会为核心,政策逐步由有条件接收向“同城待遇”转变,但义务教育后教育仍然是“一城两策”.流动儿童教育政策的发展方向是以实施人口城镇化战略为契机,以促进流动儿童向上社会流动为目标,涵盖义务教育和义务教育后教育.  相似文献   

6.
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罗建河 《教育科学》2002,18(4):25-27
本文指出,在深化中国教育改革,实施全民教育,推行教育机会均等的进程中,保障流动儿童接受教育机会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并通过分析问题的成因,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流动儿童的教育现状《中国九城市流动儿童发展与需求调查》结果显示,流动儿童的失学率高达9.3%。在校流动儿童的超龄现象比较严重,6岁未上学者占6岁组流动儿童的46.9%,13和14周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进行流动儿童教育问题决策的价值取向,首先取决于社会发展目标与北京地区经济、资源和环境等承载能力之间的适应性。当前,有关部门在进行教育决策时,缺少道德角度的考虑,更多是一种社会发展策略上的考虑。在教育发展上始终应该公平优先,兼顾效益;在教育权利上应努力实现公平。教育决策是一种利益选择,照顾了一方利益一般会损害另一方利益,共赢是很难的,但最好能保证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教育问题是社会问题的反映。教育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的彻底变化,但在社会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之前,要尽力扩大教育公平或实现某种相对的公平,解决更加紧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城市流动人口大规模的持续增加,随父母迁入城市的学龄儿童也呈现出增多趋势,这些孩子,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城市流动儿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社会,由于经济的发展不均衡,流动人口剧增,导致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成为了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许多研究表明,流动儿童的教育难度要大大高于非流动儿童教育,而且意义十分重大。本文着重分析了美国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产生,并对美国应对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措施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对我国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有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1.
流动儿童教育政策中的社会控制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儿童教育政策背后体现着一定的社会控制理念。我国对流动儿童的社会控制分为三个阶段,即前控制阶段、有限抵制阶段和接纳阶段.不同阶段的流动儿童教育政策反映出不同的社会控制理念。  相似文献   

12.
高政 《教育探索》2011,(12):15-17
社会排斥理论认为,制度排斥导致部分流动儿童“上不了学”;经济排斥导致部分流动儿童“上不起学”;文化排斥导致部分流动儿童“上不好学”.应对策略:加快户籍改革步伐,消灭制度排斥,让流动儿童上得了学;保障农民工就业权益和收入,削弱经济排斥,让流动儿童上得起学;关心流动儿童生存状况,减轻文化排斥,让流动儿童上得好学.  相似文献   

13.
14.
从多元需求看流动儿童教育政策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伴随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流动儿童教育问题越来越引人瞩目。本文从教育需求角度提出了一个审视流入地政府责任和流动儿童教育政策的理论架构。研究结果表明:流入地政府应该采取不同策略、分担不同责任以回应流动儿童多元化教育需求。有些教育需求,政府应发挥积极作用;有些教育需求,政府当有限介入。总之,流动儿童教育政策具有相当灵活性,流入地政府需结合本脉络作出自己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学》2006,(10):2-2
给家长的建议。尽量减少因忙于工作而疏于对子女的教育。父母的关爱对子女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家长要经常主动地与学校沟通联络,交换意见,切实关注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常与孩子多沟通,多听听孩子心灵的渴望,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使孩子从小就能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课程.教材.教法》2016,(4):117-122
如果把教育比喻成"熬粥",中国的儿童教育像压力锅快煮,美国的儿童教育像小火慢炖。两种不同风格的教育都有着根深蒂固的词源基础和思想源流,也都带来了不同的学生与社会发展结果。基于教育的客观规律和基本功能,在当今时代,慢炖式教育更能适应并促进儿童和社会发展。因此,中国的教育应该理性汲取慢炖式教育的合理之处。  相似文献   

17.
课程政策规定课程的性质,制约课程设计和实施,直接影响课程改革的成效。近年来,中关两国都进行了课程改革。明确中关两国课程改革在改革背景、课程政策制定、课程实施等方面的差异,可以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效推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19.
通过对比分析中美大学生资助政策理念、资助方法和管理经验等方面的异同,指出我国大学生资助工作的不足之处,借鉴美国混合资助模式的运行经验,以进一步完善我国大学生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20.
在介绍印度、以色列、美国流动儿童教育政策的基础上,文章从思想基础、动力因素、运行机制三个角度对三个国家流动儿童教育政策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流动儿童教育政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