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来华留学教育在我国得到了长足发展,理论研究和实践都受到普遍的关注。文章对留学,来华留学和来华留学教育的几个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近年来学者对来华留学教育的研究状况加以综述与评析,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有所帮助并更好地指导来华留学教育工作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的建设,使沿线国家与我国高等教育的交往和合作越来越密切,为我国高校留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在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下做好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基础上,剖析了当前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规模与结构,探讨了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促进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3.
2008年4月,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召开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规模、高层次的中国政府奖学金工作会议。会上发布的信息显示:来华留学事业快速发展到今年,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年份,党和国家领导人、教育部领导均高度重视来华留学工作,把来华留学工作的意义提到了新的高度。教育部今年对中国政府奖学金的使用原则、分配计划都做了重要的调整,并为进一步发展来华留学事业制定了长远规划。来华留学事业受到了国内外读者的普遍关注,鉴于此,本刊记者特别采访了教育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司副司长刘宝利。  相似文献   

4.
来华留学事业近几年在我国成蓬勃发展之势.一方面,来华留学生规模、层次不断攀升;另一方面,政经影响和行业竞争又对学校开展来华留学事业提出挑战.本文重点分析来华留学事业中招生工作的内容与流程,通过数据和举例,旨在通过分析北京联合大学来华留学生招生工作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为高校发展来华留学事业出谋献计.  相似文献   

5.
结合北京大学近十年来招收培养来华留学研究生的工作实践,阐述了招收培养高层次来华留学研究生对大学办学水平提升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改善来华留学研究生生源结构与扩大留学生规模在招收培养环节及构建培养平台方面的看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教育国际化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云模式"已经成为来华留学教育的一种新模式,影响并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促进了来华留学课程模式体系的进一步改革.基于"在地国际化"背景,运用新时代来华留学课程区域性与智能性相结合的课程发展特征,着力实现来华留学课程"国际—国内"线上双向课程新模式构建,致力于建成来华留学课程"社区...  相似文献   

7.
来华留学教育质量评价工作既是保障来华留学教育质量的关键,也是新发展格局下推进来华留学教育发展的路径之一。对28所高校的深入访谈文本进行扎根理论分析,发现影响来华留学本科教育质量的因素涉及个体、课堂、学校、系统等四大维度,形成相互调节、内外联动的影响机制。以该影响因素模型和CIPP评价模式为依据,构建来华留学本科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框架,提出以影响因素监测改进为中心的来华留学本科教育质量提升路径,建议围绕学生发展、课程建设、学校投入与管理、外部环境等方面完善来华留学本科教育质量的保障与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岁末,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启动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中央民族大学被确定为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是北京市6所入围高校之一,也是民族院校中唯一一所入选高校。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建设是教育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实施《留学中国计划》的重要举措。来华留学示范基地主要承担或参与国家来华留学重大项目和活动,承担来华留学教育师资和管理干部培训任务,开展来华留学相关课题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9.
韩国是来华留学第一大生源国,进一步做好韩国留学生的管理工作,对推进来华留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韩民族的性格特征入手,分析了韩国留学生在中国高校留学时所呈现的特点,并结合留学生教育工作实际经验,提出了进一步加强韩国留学生管理的相关建议和措施,以期对高校韩国来华留学管理工作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来华留学工作是教育外事工作——搭建教育交流与合作平台、汉语推广、出国留学、来华留学四项工作中的重要一项。这项工作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二年就已经开展起来,改革开放后随着来华留学生的不断增加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谈起近些年来华留学生在规模和结构上的发展变化,赵灵山不仅分析了变化的趋势及影响因素,更用一连串脱口而出的数据构建了来华留学生在中国的全方位的框架。  相似文献   

11.
根据最新数据,在分析来华留学教育发展特点和面临形势的基础上,本文对当前来华留学教育政策进行了探析,并对其效能进行了研究,并对高校开展来华留学教育提出了方法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的回信为来华留学教育事业明确了战略指向,提振了来华留学工作战线的发展信心.新时代来华留学教育事业发展应当以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道路,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3.
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作为来华留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其内涵式发展是促进来华留学教育“提质增效”的必然选择,这对新时代“趋同化”治理模式下积极应对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新要求。“趋同化”管理要求以“同中有异”的原则发展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既要趋同管理,也要尊重差异。目前发展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存在整体生源质量有待提升、导师招收意愿不强、专业实践成效不明显及多部门联动机制尚未成熟等挑战,亟需从构建国际化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体系、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来华留学教育模式、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几方面完善管理与部署,以期为实施“双一流”建设及“一带一路”倡议提供创新动力、智力支撑与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
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与我国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驱动着来华留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然而来华留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也存在认识高度不够、语言交流障碍和教育质量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新时代来华留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变革路径,即政府应加强来华留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顶层设计和配套实施制度建设,高校应明确来华留学“四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健全来华留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输入—过程—输出—跟踪反馈”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从而提升来华留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与效益。  相似文献   

15.
为提升巴基斯坦来华留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本文分析了来华留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巴基斯坦来华留学硕士研究生的语言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英文培养、趋同化与差异化结合培养等措施,并开展了相应的工作,使所培养的巴基斯坦留学硕士研究生和国内师生相处和谐,其在学术上超出了预期水平,这表明这些措施有助于提升巴基斯坦来华留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实践结果可供招收巴基斯坦硕士研究生的院校参考。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迫切需要创新来华留学教育管理模式,以应对疫情引发的逆全球化挑战。在分析来华留学教育面临的招生规模问题及线上教学质量问题的基础上,探索来华留学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路径。从开发留学生短期交流项目和推动在地国际化建设两个方面,创新来华留学教育发展模式;从完善来华留学生招生网站建设和深化与生源国教育机构的合作两个方面,拓展来华留学招生宣传渠道;从创新线上教学设计方面保障来华留学生线上教学质量;从外部构建多元治理体系和内部完善趋同化管理两个方面,提升来华留教育学管理服务水平,为后疫情时代做好来华留学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来华留学研究生学术能力是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针对学术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文章阐述了培养来华留学研究生学术能力的重要意义,并着重从留学研究生自身特点入手,对影响该群体学术能力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改善来华留学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应对策略,以提高来华留学研究生的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过程中经历了外国专家引进和学生学者出国留学的两个不同的过程。目前,许多研究关注我国学生学者留学和回归问题,却很少有人研究外国专家的引进和来华留学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作用。现有的统计数据表明外国学者来华工作和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数不断增加,而来华留学的学生数量也在增长。其中来华的外国专家和学者涉及的学科领域和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广。本文就外国专家来华工作的发展历程,外国专家为我国学术发展的贡献和目前引进外国专家发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此引起人们对外国专家来华工作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来华留学教育有了快速发展,但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要建立与我国的国际地位和教育规模相匹配的来华留学教育体系,就要提高留学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做好来华留学教育发展规划,投入人力物力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步伐,真正使中国成为最具吸引力的留学生留学目的地。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为主要方法,研究了武汉部分高校非洲学生来华留学动机的分布规律和基本类型,并分析了他们的个体因素对来华留学动机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对中国语言和文化感兴趣是非洲学生来华留学的首要动机,外界环境在来华留学动机中起主导作用。非洲学生来华留学动机可分为四种类型:"学习生活环境"动机、"社会学校名声"动机、"自身发展需要"动机和"入学优惠政策"动机。在非洲学生招生、管理和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因素对来华留学动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