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名家是先秦时期的一个重要学派,对研究中国古代逻辑做出重要贡献。然而,关于名家的名实观的探讨,是目前古代哲学史的薄弱环节。国内学者仅涉及个别代表人物的观点,而缺乏对名家的名实观的整体把握。该文通过讨论先秦名家的名实观及其由来,希望学者能对他们和他们的观点有全面的了解,对名家做出一个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名实关系是整个先秦时期诸子争论的中心问题。对名实相符关系的追求实际上是在名实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寻求一个平衡点,因此,"名"的变化性思想是正确理解名实关系的理论前提。先秦名家对名实关系的分析尤为注重分析"名""实"的变化。文章从符号学角度研究先秦名家"名"的变化性思想,阐述了先秦名家的"名""实"思想。  相似文献   

3.
"语义三角"理论在名实区分的基础上,将语言涉及到的几个因素作了很好的区分,即将事物、概念(或思想)与词语三分,并说明各个因素各在何处。这就为很好地阐明语言与我们所处的外部世界的关系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然而,要正确地分析语义、语义形式以及语义与外在事物的关系,语义三角理论给我们设定的三个维度是不够的,它忽略了语义三角中每一个维度的各自的多个层面。要从外部世界的实际语音、客观事物到人脑中(内部世界)、语音形象、事物印象等多个角度及其关系考察语义指涉问题,并认识语言在语义指涉中的作用和局限,才有可能对语义指涉这个困扰人类的问题作出明晰可信的说明和解释。  相似文献   

4.
名家是先秦法家一个重要的学术渊源,其名实论、名法论直接影响了法家"循名责实"、"形名参同"治国学说的形成。这一点从《申子》《商君书》《管子》《韩非子》等法家著作中都可以得到明证。  相似文献   

5.
名家是先秦法家一个重要的学术渊源,其名实论、名法论直接影响了法家"循名责实"、"形名参同"治国学说的形成。这一点从《申子》《商君书》《管子》《韩非子》等法家著作中都可以得到明证。  相似文献   

6.
先秦"傍晚"语义场的成员数量较多。各个成员在语义上存在细微的差别,记录时间的方式也有较大差异。先秦"傍晚"义场的发展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不同阶段义场的成员有较大的变更。  相似文献   

7.
名词性词语充当谓语是汉语特有的现象,并不是所有的汉语名词都能自由地充任谓语。主语与谓语之间在语义上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是构成名词谓语句的一个必备条件。先秦汉语名词谓语句主谓之间的语义关系主要有八种形式,它们和现代汉语名词谓语句的语义关系相比较,部分相同之外,也存在一些差别。  相似文献   

8.
先秦赵人之梦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但至今未能受到学术界足够的关注。赵人的梦文化是研究赵国思想文化的典型个案。透过对先秦赵氏梦文化的研究,能够窥测中国神秘文化之一隅。在先秦赵人看来,梦不仅承担着人和祖先神灵世界的中介作用,而且具有警惕和预示的功用。赵人之梦根据造梦成因划分为忧患梦、愿望之梦、报病梦。赵人之梦根据梦的结果划分为吉梦、凶梦、正梦。赵人诸梦之间多存在历史的、因果的联系,附有警惕、预言、指示、神化政权等功能。赵人之梦具有联系性、多重性、复杂性、神秘性等特点。但赵人之梦的预示作用有时并非是百般灵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梦本身的神秘性。  相似文献   

9.
王左立 《红领巾》2004,(5):25-27
先秦时期的名学和辩学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名家作为先秦时期的一个学派,对名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当代的名家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汉代史学家的影响,然而,汉代学者关于名家的论述却十分模糊,存在着一些需要澄清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分析名家的特征,考察名家人物,讨论名家与辩者、名家与名学的关系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体验性原则是认知语言学中的基石性原则之一,而地理环境是人产生的最直接、最客观的认知体验。每个语言民族对各自地理环境各项因素的认知体验,必然渗透到主观认知中,并最终反映在语言现象上,语义价值就是最直观、最集中的反映之一。从英国和中国所处的地理环境出发,抓住对地理环境体验性的显著差异这个确凿的客观根源,以水与土为典型证据,对比分析英汉语在语义价值上存在的显著差异,最终解释地理环境体验性对语义价值的决定性作用。对比分析的思维路径和例证,可应用于英语教学,启发思辨意识、培养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11.
名词性词语充当谓语是汉语特有的现象,汉语名词性谓语句是一种独立的句型。先秦汉语名词性谓语句的语义功能主要表现为八种陈述义,它们和现代汉语名词性谓语句的语义功能相比较,部分相同之外,也有一些差别。  相似文献   

12.
先秦时期,商贾词汇系统主要由以“商”和“贾”为主的两大“同语素词语族”组成,它们分别与先秦商贾语义系统的12个义位相对应。词符化过程中由于“二次分类”、理据凸显及类推等种种原因形成了两个系统既相对应又相交叉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3.
先秦儒家认为乐是心与物相互交融与感应的结果,是身之乐与心之乐、道德之乐与审美之乐的统一。求乐的过程是个从乐道到与道同的过程,就此过程特点而言,体现出有矩与无矩的辩证统一。求乐的方法既依靠他律,更依赖自律。先秦儒家乐论的思辨特征,使儒学迥异于佛老之学,赋予人生积极追求的进步意义,有利于人的心理健康,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4.
王雨非 《文教资料》2014,(36):39-40
從"百家爭鳴"到"獨尊儒術",諸子之學在短暫的興盛之後逐漸沒落,因得不到統治階層和世人的重視,學說的傳習和發展、著述的保存和流傳都變得十分困難,其中許多言論和思想的價值也隱匿不發。本文以先秦名家為例,介紹其概況,略論其學說的價值,綜合分析諸家之說,爬梳尋繹相關文獻,參以己見,使大家對名家有新的認識和理解。  相似文献   

1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先泰]孔子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先秦]庄子学不可以已……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先秦]荀子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汉]刘向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晋]陶渊明  相似文献   

16.
先秦名论包括:道家的认知论"名论"、儒家的伦理论"名论"、名家的王道论"名论"、《墨辩》派的思辨论"名论"、法家的权术论"名论",由此呈现出认知-思辨论"名论"和伦理-权术论"名论"的两条线索。占主流的先秦伦理-权术论"王者制名、循名督实"的"名实之辩",本质上是"伦理主义";古希腊"按规定"还是"按本质"的"名实之争",本质上是"物理主义"。先秦名论中的"名-实"两解:①指称之名-指称之物;②名分-实绩,与结构主义符号学的"能指(音响形象)-所指(概念)"之间不存在直接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7.
孙蓉 《广西教育》2014,(45):105-105
正针对教材文本内容,科学设计讨论话题,积极引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参与辩论的热情,这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策略。俗话说理不辨不明,数学教学正是这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敞开思维,深度探究数理问题,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下文笔者就如何设计讨论话题、正确引导学生讨论并科学评价学生思辨活动谈三点看法。一、发起思辨,创设数理探讨情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  相似文献   

18.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独特的具有丰富内涵的儒家生死观.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是先秦儒家学派对待生命的基本态度;强调人世间有重于"生"者,为了国家和民族,应"舍生取义",超越死亡,死而不朽.从根本上说,儒家的死亡观是以道德价值为核心.先秦儒家的生死观成为评价人们面对生死的一个标准,并对后世人们的生死观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
进行语义场历时比较研究,必须首先对最早阶段形成的语义场状况及基本特征进行清晰考察。先秦时期,“叙说”类动词语义场主要成员有“言”、“日”、“谓”、“语”四个。从使用频率、组合能力上和独立性看,“言”都应该是先秦“叙说”类动词语义场中的核心成员,并将这一核心成员地位一直保持至两汉以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