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用选本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文学主张,是中国古代文人一种独特的理论传播方式。晚明竞陵派之所以能够异军突起,主要得力于他们的文学选集《诗归》对其文学主张和流派创作风格的传播,因此,以《诗归》的选择标准、选择理念及评点为依据,系统阐述竞陵派“幽深孤峭”的性灵说,即灵而厚的创作要求,以达到使人们重新认识这一派别的目的。从而也说明了竞陵派之所以能在晚明文坛占有重要一席之地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白桦的政治抒情诗《情思》,是一首热情洋溢的爱国篇章。该诗既折射出现实主义的理性之光,又具有浪漫主义的豪迈气息,并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在白桦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该诗的讨论,有助于进一步学习白桦的众多作品,更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先生的为人与品质。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青年一代才是革除中国积弊,挽救中国危亡,建设民主富强的中坚力量和希望的认识,以及当时大多数青年的现状,《新青年》提倡一种新型人生观:在反对旧道德和传统的基础上,以西方自由、平等、独立、自主的价值取向为核心的一种新型的近代人生观,它对青年自身及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提出了要求,即内图个性之发展,外图贡献于社会。它更是针对青年的糟糕状况和中国严峻的现实而提出的以启蒙救国为内在目的的一种务实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4.
张炜是当代作家中“理想主义”的坚定持守者,他的“理想主义”在其小说《古船》、《九月寓言》中分别表现为道德理想主义、生态理想主义,而《你在高原》对先前持守的两种理想主义形态有所修补、调整,梳理理想主义形态及其变化轨迹,对于理解张炜的文学世界,理解文学在当下人的精神格局中的存在状态,都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
《庄子》一书在我国文学史上颇具影响,对《庄子》的研究也产生了众多优秀的研究著作.其中,“古史辨”派对《庄子》的研究秉承了该派辨伪的特点.文章把“古史辨”派的《庄子》研究分为《庄子》的辨伪、庄子的考辨以及《庄子》中的老子与孔子三类,并以此来分析“古史辨”派的《庄子》研究.  相似文献   

6.
"哥德巴赫"派报告文学曾出现过两次创作热潮,也表现出两个不同阶段。其前后阶段的代表分别是徐迟与李鸣生。从徐迟到李鸣生,新老"哥德巴赫"派虽然一脉相承,有着内在的影响与继承关系,但与整个时代政治和文化生态相一致,其中也存在诸多差异,并表现出不同的鲜明特色。即以李鸣生为代表的新一代,在精神承担、典型叙事与史诗追求等方面,不...  相似文献   

7.
《汉语大词典》是一部大型的、历史性的汉语辞典,所收词目约三十七万条。其重在探索语词的历史发展,给我们学习和研究汉语词汇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但是"白璧微瑕",笔者发现其"小"字下所收词目"小的"、"小底"二词释义,或有失误,或交代不清,有就缪补正之必要。  相似文献   

8.
王初桐词论《小嫏嬛词话》集中反映了王氏对浙西词派词学观的继承,然而它更大的价值在于体现了王初桐对浙派理论的突破和发展。包括词以“自然”为宗,求“雅”亦重“情”,尊南亦重北,标立“第三派”的同时亦兼重婉约与豪放,对浙派圭臬《词综》《词律》的修订校勘。同时,王初桐在词论中表现出浙西、常州二派合流的思想倾向,对后世词话多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作品深受孩子们喜欢,销量惊人。从儿童接受的角度,分析《淘气包马小跳》系列具有情节轻松、幽默、风趣,讲了跌宕起伏的冒险故事,同时蕴含着丰富的知识,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接受大量新鲜资讯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10.
"上园派"是20世纪80年代具有重要影响的诗歌理论群落之一,是继"传统派"、"崛起派"之后形成的具有中间道路特征的诗学流派。它的形成、发展和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和《诗刊》的诗歌观念、《诗刊》举行的一些诗歌活动、《诗刊》的有关编辑人员等有着密切关系,是文学期刊推动文学观念发展的典型案例之一。《诗刊》这个阵地将这些诗论家集中在一起,又通过这个阵地将他们的诗学主张推向读者。  相似文献   

11.
列宁的《怎么办?》是马克思主义与经济主义论战的产物,其核心议题是要不要建立集中统一的职业革命家组织和确立党的领导核心、要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要不要强化党对工人运动的政治领导。据此,列宁撰写《怎么办?》具有批判“经济派”的多重目的:一是与“经济派”损害党的领导的言行作斗争,捍卫党的领导核心与集中统一领导;二是揭批“经济派”错误主张及其传播的危害性,夯实党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三是反对“经济派”撇开政治而侈谈经济斗争,强化党对工人运动的政治领导。列宁的《怎么办?》不仅解决了当时俄国革命运动中的迫切问题,而且对当前我们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和党中央权威,推动全党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加强党的政治领导,具有重要的鉴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蒋玉棱乃清同治、光绪年间著名词人,是常州派词人蒋春之侄,自谓"小水云楼"。曾官至云南,游历东南亚,阅历丰富。其所著词集《冰红集》实为研究清词流派渊源、特色等难得一见的资料。其词题材内容多样,多体兼善,风格清空婉约。《全滇词》共收录蒋玉棱的词作33首,以此为例赏析蒋玉棱词的题材内容和风格特色,对丰富滇词研究和清末词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三教合一"是明人阐释<西游记>的共同视角,"三教"在清人对<西游记>的文本阐释中则有着从"合"到"分"趋势.其中,以内丹道派的观念阐释<西游记>有着从粗疏到精致,从支离到系统的历史进程,是清代<西游记>文本阐释中的主流,影响相当深远.本文以<西游真诠>、<西游原旨>为个案,参照<西游证道书>、<新说西游记>、<通易西游正旨分章注释>,切入内丹道派的内在理路,探讨了内丹道派与<西游记>阐释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老舍的小说《月牙儿》旨在反映挣扎在社会最底层的广大妇女的不幸命运。由于“我”和“妈”的道路的特殊性,似乎不能完成这个任务,倒是小说中处于次要地位的“小磁人”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小磁人”的出场加速了“我”堕落的脚步。“小磁人”的意义在于把“我”的悲剧扩大为广大劳动妇女的悲剧,“我”从“小磁人”身上看到了女人共同的无可摆脱的悲剧命运从而走向了堕落。有了她,小说的社会批判意义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16.
《小团圆》的出版问世,掀起了"张爱玲热"的又一个高潮。《小团圆》蕴含着对于"伟大传统"的解构思想。这种解构主要在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倾城恋曲"对"维多利亚主义道德风尚"的反叛;第二个方面是现代女性意识的觉醒;第三个方面则是群体性反抗的解构行为。这些都为解构"传统"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为读者提供了另一种阅读视角,同时具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莎士比亚的作品《哈姆雷特》,从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绝对压制性视角出发,讲述一个复仇故事。然而,由文本开放性引发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使古往今来的研究者从未停止更深层次的探寻。约翰·厄普代克《葛特露和克劳狄斯》,以哈姆雷特的母亲和叔父为主要人物,对莎士比亚的故事进行重新建构,彻底扭转了葛特露在《哈姆雷特》中的失语状态,由此引发了一系列新问题。本文以《哈姆雷特》和《葛特露和克劳狄斯》二文本为依托,从正义性的消解入手,以葛特露形象的转变、克劳狄斯弑兄行为在新视角下的合理化、哈姆雷特在复仇中表现出的怀疑主义与性格矛盾的交缠为线索,分析哈姆雷特复仇的延宕,以及克劳狄斯弑兄行为的合理化与否。  相似文献   

18.
《一棵小桃树》是贾平凹先生的一篇散文,其以过去、现在相互转换的视角,围绕他心爱的小桃树而起,同时又交融着自己的人生,这便注定这篇文本在由"真情流露"带来的温暖感、亲切感之外,又具有着深厚的哲学意味和艺术性。具体表现在"梦"与"实"的错位、"美"与"丑"的错位、"今"与"昔"的错位此"三错位",以及"我的小桃树"与"我"的命运的重合此"一重合"之上。  相似文献   

19.
冯雪梅 《语文知识》2010,(4):102-103
陈若曦的创作具有广阔的政治文化视野。《耿尔在北京》和《远见》是其创作历程中的代表作品,虽然二者在取材和艺术风格上存在诸多不同,但都始终贯穿着知识分子特有的批判和反思精神。在她的小说创作中宏大的政治书写是通过极为个人化的日常生活小叙事来实现的,"大和小"、"柔和刚"完美地统一在陈若曦的文学作品中。  相似文献   

20.
在遵循纪录片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采用故事化创作手法可使纪录片更乐于为观众所接受和认可.纪录片《寻找小糖人》以巧妙的叙事结构增加影片的故事性,以人物充满张力的语言来结构故事情节,以音乐参与叙事营造故事氛围,使整个影片充满悬念、跌宕起伏,一举摘下第85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的桂冠. 《寻找小糖人》对纪录片故事化创作手法的成功探索,将成为纪录片发展的一种趋势,值得国内纪录片工作者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