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安徽皖江地区内的文化呈各地域、多类型分布,未有内涵与价值上的统一性,属正在崛起的文化圈.而皖江文化圈的形成,必将依托于皖江地区经济现代化发展趋向.淮河文化是农业社会鼎盛时期的历史文化,在当下社会无可传承.徽州文化则由于自身价值来源要素的超时代性,完全可能在经历外来冲击后,重新崛起.皖江地区经济社会的持续性开放开发,将催生出富有地区特征的皖江文化圈的形成,从而列入安徽"三大文化圈"之一.  相似文献   

2.
“陇右文化”是一个很宽泛的地域文化概念,其历史上的地理学所指相当模糊。历史上陇右文化圈所涵括的地域范围的文化,应将西域文化圈以东、三秦文化圈以西的文化板块圈命名为“陇山文化”更符合历史实际,而陇右文化指以天水为中心的陇西地区的文化。以六盘山为中心,陇东文化圈、西海固文化圈、陇右文化圈及河西文化圈共同构成陇山文化。伏羲部落在西海固兴起,西海固地区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发祥地,西海固文化是华夏文化的历史起点。  相似文献   

3.
中原文化圈不仅是一个历史概念,也是一个地域概念.中原文化圈以四大古都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为中心支点,建构了一个内部特征与共性凸显、各有层级定位的文化圈层系统.中原文化圈由于区域文化的规约,具有主导性、兼容性、辐射性、空间广布性、创新性与保守性等文化属性.同时,中原文化圈也是中华文明的母源和缩影,是联结十二大地域文化板块的辐辏和放射中心,具有极其重地位与作用.有鉴于此,建设中原文化圈的战略构想,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以文化圈理论为逻辑起点,在对丝绸之路甘肃段文化圈类型梳理的基础上,对丝绸之路甘肃段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分类进行了分析探讨.研究认为:现代意义上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涵盖非遗名录中"传统舞蹈"、"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医药"、"民俗"4大类中的部分项目内容;根据已有的相关文献,结合该区域沿线历史、文化、地域等特征,将其分为12个类别.并提出了编制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图、设立专门的体育非遗保护职能管理机构、创新沿线体育非遗要素的生产性活态保护思路、建立体育非遗文化生态保护区等保护的多元途径.  相似文献   

5.
我国洪水神话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它们大多与龙发生联系,无论是洪水泛滥还是治服洪水,龙总在其中。这一现象标志了洪水神话与龙图腾民族文化的密切关系。启开洪水神话的大门,对这笔财富进行多角度的透视,我们完全可以看出在这个神秘的世界中所蕴藏的被浓缩了的龙族社会和它所凝聚的龙族精神及其文化。洪水神话产生的地域环境与龙图腾文化圈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地处海洋文化圈和内陆文化圈的过渡地带,是中国南方文化圈和北方文化圈的结合部位,自古以来就存在着不同文化的激烈冲撞和交汇融合.特殊的地理位置赋予其纷繁复杂的文化传统,历来被誉为"人文荟萃"之地.江苏生态环境以平原、丘陵交错的地貌特征和河流、湖泊密布的水系特征,构成其发达的经济活动和繁荣的文化生活,从而造就其丰富多彩的传统音乐文化,在这里孕育了众多的文人与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文明史上存在着四大文化圈——中国文化圈、印度文化圈、希腊文化圈、穆斯林文化圈。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新加坡等同属使用汉字的“中国文化圈”(或称“世界汉字文化圈”)由于民族、语言、文化的同根同源,在语文教材的建设上也有许多惊人的相同或相似之处,同时由于各自所处的历史条件、社会制度和地域环境的不同,语文教材又各辟蹊径,推陈出新,独树一帜,使它们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呈现出多元性和多样性。根据我多年的研究、分析、比较,我认为这四家语文教材的异同点如下——大陆《语文》、台湾《国文》、香港《中  相似文献   

8.
流域经济圈一般呈现整体性、开放性、层次性特征,在流域经济开发上,往往呈现梯度开发的规律。苕溪流域大致经历了从以自然河川为纽带的自然地域、以政治为纽带的行政区域到以政治经济文化为纽带的经济文化圈。基于小流域经济圈的研究,目前学术界还没有深入展开。对浙江苕溪流域的研究,可以为其他小流域经济圈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控制纠合式跨地域和非接触性的财产犯罪而采取的"体系化打击",使并案管辖的行为人在刑法的"微观标准"适用和相对公允的刑罚适用方面产生冲突。冲突产生的宏观原因是刑事诉讼公正与效率的二律背反。微观原因分别存在于刑事实体法和刑事司法中,在刑事实体法上表现为中国刑法构成犯罪的标准相对抽象且采取定性和定量的递进成罪标准,该因素因中国各地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而导致影响被放大;在刑事司法上表现为司法文化圈在趋同性中凸显了差异性且司法文化圈中的司法者对司法产生重大影响,刑事司法的效率要求与刑事诉讼地域管辖的规范存在冲突。解决冲突的方式是通过确定以行为人犯罪地为主居住地为辅的刑法差别化适用成罪标准实现相对公平,解决冲突的路径是司法官员对并案管辖保持清醒的认识以实现同案行为人的差别化处理,而且对差别化处理作好充分的说理以期获得公众的认同,并通过适当控制个案的规模,以免冲突剧烈而为差别化处理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河西地区从张骞通西域、霍去病破匈奴开始,经过六七百年的开发经营,到东晋十六国时期,已发展成为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一个独特地域。中原文士的涌入,佛教文化的传播,五凉各政权执政者的崇尚重视,使这一地区的文化呈现出极盛的面貌,涌现出了一大批硕儒高僧,形成了具有地域特征的文化圈,并创造出了辉煌的文化。  相似文献   

11.
中华文学的背景是中华文化。梁庭望先生的"中华文化板块结构",首次将中华文化划分为四大文化圈和十二个文化区,旗帜鲜明地将少数民族纳入了中国文学史的版图。本文基于中华文化板块结构的基本划分,从宏观的理论视野上,运用平行研究的方法,对四大板块中的两大板块——中原旱地农业文化圈和北方森林草原文化圈进行了比较分析,着重探讨这两大文化圈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2.
以地名通名为据来考察地域特征是基于一种文化理念:通名与当地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密不可分。地名是地域的名称。不同的地域,地理环境不同,人们对资源环境的认知与利用就有不同的特点,反映在地名上必有自己的鲜明特征。研究通名,有助于认识地域的基本特征。以广州市原芳村区为考察对象,结果表明,原芳村区的通名标志着当地人对自然地理环境的认识和分类,记录着改造自然过程的各种举措和设施,体现了行政管理的区划系统,深刻地反映了该地域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3.
由安康学院陕南民间文化研究中心、中文系、科技处联合主办的"陕南民间文化学术研讨会"于4月21日至22日在安康召开。与会学者围绕陕南地域文化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与会学者一致呼吁,要把打造大秦巴文化圈作为汉水流域、秦巴之间地方高校共同的文化工程,应通过积极搭建地域文化发展研讨这一平台,使本区域在秦巴文化建设中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4.
作为<诗经·国风>中存诗最多的一类,<郑风>中绝大部分诗为男女之间的情思歌唱.与体现王道之本,温柔敦厚的"二南"以及庄重悲凉的秦豳之风相比,<郑风>作品内容的基本风格则是自由奔放的,体现了鲜明的地域特征.<郑风>反映出的郑地地理生态的特点、地域文化的传承以及商业经济的发展状况,展现了地域特色与情思歌唱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傣—泰民族有着共同民族渊源的"亲缘民族",其中一支保持着原始宗教文化,另外一支则更多地被南传佛教文化所传播和渗透,泼水节则是"南传佛教文化圈"族群共同的传统节日。文章以景谷傣族泼水节为研究个案,从文化圈视角对中、泰、缅、老四国的"南传佛教"进行比对分析,发现这一传统节日在地域文化空间上构成了一个共享的"南传佛教文化圈",而"南传佛教文化圈"又通过族群记忆和文化认同型塑、佛寺建筑群神圣空间建造、"赕巴达"仪式信仰空间表达等形式进行呈构。  相似文献   

16.
《宜宾学院学报》2015,(9):100-106
两宋时期,湖湘地区成为士人主要的流寓之地。他们开宗立派,讲学布道,在湖湘大地上形成一个新的文化圈。面对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关系,士人的心态发生了变化:有的表现出一定的疏离感,怀有"乡梦断,旅魂孤"的故国之思;有的则超越狭隘的乡土意识,积极与湖湘本土文化交流融合,以胡氏父子、张栻为代表的流寓士人,秉承"议论酬唱甚乐"的观念,形成了影响深远的湖湘学派。这些流寓文化共同丰富了湖湘文化的内涵,推动了湖湘文化的兴盛,促成了湖湘文化的新变,提升了湖湘的地域形象。  相似文献   

17.
东周时期,"北方文化圈"中的中山、赵北和北部的方国部族不可和"燕文化"合并,更不能用"燕文化圈"来代替"北方文化圈",燕文化圈与北方文化圈是两个内涵和外延都不同的概念。自西周中期到战国,燕文化已经和中原文化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燕文化应该属于北方文化圈中的一支独立文化。相反,中山国文化与中原文化有趋同的趋势。这个问题长期存在分歧的原因是受到华夷观念的影响,华夷观念和华夷关系具有主观性,这两种观念都不适合作为现代历史学、考古学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8.
对五陵原文化遗存的旅游现状进行了分析,建议组织专门的研究和开发机构打造五陵原文化圈,依托区域优势打造名牌旅游景点、航空港旅游中心等,以提高咸阳地域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三明地区的客家方言民俗语汇,内容上反映了生动的客家生活习俗,体现了强烈的客家文化主体意识,表现出鲜明的客家地域色彩,充满客家人的智慧和情趣;形式上显得短小精悍、生动活泼、方音浓郁。三明地区的民俗语汇普遍反映出青山特征、理学特征和移垦特征,而移垦特征在客家民俗语汇中尤为显著。它与赣南、粤东的客家民俗语汇存在差异:赣南更多表现为走出围垦与回流的特点,粤东则更多地表现出漂泊的海洋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20.
《柳州师专学报》2019,(3):68-72
作为一种书写艺术,现代诗歌的创作与审美具有显著的个人和地域特征。冯基南作为生活于广西北海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与审美表现出明显的"海洋"及自然的地域特征。作为"北部湾诗群"的代表诗人之一,在对大海、自然、城市的多维度审视与价值思考当中,冯基南不仅建构了其具有海洋地域特征的灵性书写和哲理化的知性省思,而且展现了"北部湾诗群"充满南方抒情特征和人文情怀的诗艺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21世纪以来广西现代诗歌多元文化共生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