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洲是世界古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印第安人则是美洲古文明的创造者。对美洲印第安人的起源问题,历来众说纷纭。如今世界上占主导的看法是:冰川时期(公元前7万—公元前1.2万年),亚洲东北部与美洲西北部有陆桥相连,一批亚洲猎手越过陆桥进入北美地区,并繁衍生息,发展成后来的美洲印第安人。印第安人经过漫长的渔猎采集生活,大约在公元前3000—公元前2000年开始定居并从事农业种植。玉米种植是印第安文明的基础,故印第安文明又称"玉米文明"。  相似文献   

2.
(1)关于对哥伦布及其航行美洲的评价。教材介绍了三种史学界的新观点 ,在此我们要指出的是 ,有很多学者不同意把哥伦布看作是将美洲纳入近代人类社会大家庭的先驱的这种论断。我们认为对哥伦布航行美洲应该有一个最基本的认识 ,那就是哥伦布首先是一个殖民者。哥伦布对美洲印第安人带来的只是破坏和灾难 ,印第安人并没有享受到欧洲文明所带来的进步。在美洲 ,暴力和屠杀则成了西方文明的代名词。印第安人灿烂的文明突遭无情的打击 ,乃至走向绝灭 ,西方文明者应对此负主要责任。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 ,它 (指印第安文明 )本能给人类留下一份丰…  相似文献   

3.
在神奇而秀美的美洲大陆上,生活着长相与亚洲人类似的土著人——印第安人。关于印第安人的亚洲起源一直众说纷纭,至今没有确切答案。本文试图通过文化,从石器、语言文字、医学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进而分析印第安人的亚洲起源。  相似文献   

4.
古代印第安人在美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但印第安人是否起源于美洲,至今还是个问题。早期类人猿和猿人的遗迹至今还没有在美洲发现,因此人们通常认为,印第安人是从其他地区迁移来的。 16世纪时,西班牙人何塞·阿科斯塔  相似文献   

5.
本文概述了各国学术界迄今在研究美洲印第安人起源问题上所获结论,并且指出,鉴于美洲大陆和西伯利亚最古老文化仅能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故美国、加拿大、俄国及我国都有一些学者倾向于认为印第安人乃是北京周口店猿人的后裔。此外,作者还就白令陆块、西伯利亚远古部落、猎民移民浪潮及迁徙年代分歧这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由于美洲至今没有发现旧石器时代早、中期的人类化石及其文化遗物,所以“美洲文化外来说”已成定论,问题在于最早的美洲文化源于何处?英国考古学家G·克拉克认为,先进的旧石器文化是由西方传到西伯利亚,然后再进入美洲。这个曾被拉美学者普遍认可的观点今天已得不到学者们的认同。体质人类学家已证明美洲印第安人在种族上和亚洲蒙古人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他们都有铲形门齿,幼儿的臀部都有骶部色素斑(俗称“青记”),面部扁平,皮肤为黄色(今日印第安人因多处于高海拔低纬度地区,受紫外线照射幅度较强,故肤色呈黄褐色)。语言学家也认为,美洲印第安人的语言与汉藏语系有关。地质学家已经证实,在更新世末次冰河期间,水  相似文献   

7.
印第安人并非土生土长在美洲大陆,没有发现类人猿一类可以进化为人的任何古人类化石遗骨的遗存。考古学已经肯定,美洲印第安人,并不是在当地土生土长演进而来,而是从别的地方迁移到美洲大陆的。在哥伦布到达美洲时,美洲印第安人的总数估计为3500万到4000万人。这些土著人到底是从哪里迁移到美洲来的?他们属于哪一人种。他们是在什么时候,怎样迁移美洲的?经各国学者长期研究,一致肯定印第安人是蒙古人种,也就是黄种人。他们皮肤黄色、头发黑而直、眼珠黑色、体毛和汗腺不发达,鼻梁不高等,整个身体形象都是黄种人。换言之,印第安人和中国人属…  相似文献   

8.
1992年10月中旬,本版《百家言》专栏,曾连续七天发表王大有同志关于殷人东渡的文章。文章认为,美洲的印第安人,他们的祖先来自中国。最早发现所谓新大陆的,不是哥伦布,而是中国人。在今年12月4日的《中国体育报》第三版上,有一篇“据新华社电”的文章,题目为《美洲印第安人祖籍中国》。文章说:“长期以来科学家们认为,许多美洲印第安人是早期横渡太平洋的中国水手的后裔。美国生物化学家通过对印第安人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分析为这种看法提供了佐证。” 据英国《星期日电讯报》11月21日报道,“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的道格拉斯·华莱士教授及其同事,最近在美国人类学协会的一次会议上报告说,现在活着的美洲印第安人的部分DNA与亚洲、波利尼亚群岛和和美拉尼亚群岛上的土著人的DNA  相似文献   

9.
在欧洲人到达美洲之前,印第安人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数万年之久了。但是,根据考古发现和古人类学的研究成果,许多专家认为印第安人并非美洲的土著居民.他们也是从这个大陆以外的地区迁徙过来的。  相似文献   

10.
五、向日葵 Helianthus annuus L.又叫“朝阳葵”“葵花”.原产美洲.向日葵在美洲种植的历史十分悠久,公元1615年在南美洲古代原始印第安部落遗址发掘的陶罐中,装满了向日葵的炭化种.鉴定认为南美印第安人在2000至3000年前已大量种植向日葵了.加拿大的边远地区还发现了古代印第安人用向日葵种子制粉和榨油的遗迹.  相似文献   

11.
一个神秘的传说在美洲印第安人中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古时候有13个水晶头骨,能说话,会唱歌。这些水晶头骨隐藏着有关人类起源和死亡的资料,能帮助人类解开宇宙生命之谜。传说还认为,总有一天人们会找到所  相似文献   

12.
俘虏     
很久以前,印第安人是美洲大陆的主要居民,他们生活在一个个印第安部落中。自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以后,一批批欧洲白人来到了美洲,将印第安人驱赶到边远地区。因此,那时印第安人和白人常常发生战斗。在美洲的胡宁和塔帕尔肯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印第安人在深夜袭击了白人的小镇,有个孩子在袭击中失踪了。据说是被印第安人抢走了。孩子的父母发了疯似的四处寻找。可是到哪儿去找呢?那些骑马善战的印第安人早就跑得无影无踪了。失去孩子的父母只有伤心地痛哭,让时光慢慢抚平心里的伤痛。好几年过去了,这对父母好像已经忘记了痛苦。可是…  相似文献   

13.
乔治·西维 ( G eorges Sioui)是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印第安联邦学院学术院长 ,后又当选地址设在温哥华的土著人政治学院院长。西维先生是加拿大北美印第安人第一个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的学者。他在《美洲印第安人自述史试编》一书中从美洲印第安人立场出发 ,论述了印第安人的历史、文化传统、生活习惯、精神追求及印第安人同大自然的关系 ,当然也涉及到欧洲人侵略、掠夺及印第安人同欧洲侵略者的关系。总之 ,这是一部印第安人以自述形式讲述本民族历史及道德标准、价值观的书。由于他是第一位从美洲印第安人的价值观出发著述有关土著人类学…  相似文献   

14.
据说印第安人在砍树或锯树枝之前会请求树木原谅。现在_些科学家认为,美洲土著居民的这种传统习俗,可能会成为科学家们认定植物有“语言”的一种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哥伦布到达了美洲,一个新大陆被发现了……不对,美洲最初的发现者才不是航海家呢,他们是印第安人。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印第安人的祖先来自亚洲。大约5万年前,经过一系列地壳运动,海水被大量蒸发,一些海底山脊露出了海面,形成了天然的桥梁,一些不甘寂寞的亚洲人走上了这些"桥"。这些"旅行家们"经过长途跋涉,进入了美洲,被后人称...  相似文献   

16.
每每与同学们谈史料,都会提及一些"经典"案例。纸短话长,且举三例。美洲的印第安人为什么叫"印第安"人?一位"自学成才"的研究员先生发现了其中的奥妙,原来周灭商后,殷商人流亡到了美洲,他们思念故土,见面总是询问"殷地安否",于是就得名印第安了。由此引申,美洲  相似文献   

17.
美国印第安人教育经历了土著传统教育——为印第安人实施的教育——印第安人控制印第安人教育的发展历程。在这个进程中,印白两种文化体系和价值观念不断碰撞、冲突和融合,最终出现了印第安人控制印第安人教育的新趋势,印第安人对自己的教育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自主权和控制权。当然,20世纪以来兴起的印第安人控制印第安人教育,与哥伦布踏上美洲大陆之前的土著传统教育已有天壤之别,二者在学校体制、资金来源等许多方面都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18.
《世界历史》课本上册,几经修改,较前完善多了;但在教学中,也感到有些问题值得考虑。现仅将我对两幅历史地图的一点看法,提出来和同行商榷。 一、关于《古代美洲》图。 《世界历史》上册第七章《古代美洲》,第一个子目是“美洲——印第安人的家园”。课文说:“欧洲殖民者侵入以前,印第安人是美洲的主人。他们当中的玛雅人、阿斯特克人和印加人等先后在今天美国以南的地区建立了三个文化中心。”课文附一张《古代美洲》图,标出了上述三个文化中心,然后依次作了叙述。我认为:这里的问题是,图名和本章叙述内容不符,说的是古代美洲,但图的内容仅反映了今天拉丁美洲那一部分(即中南美洲),  相似文献   

19.
印第安人是从西伯利亚迁移至美洲的蒙古人。大约在二万五千年前,他们经白令海峡在阿拉斯加的岛屿登陆,然后逐渐南移,遍布于美洲大陆。在欧洲殖民者入侵之前,印第安人世代生息于北美大陆,是开拓这一地区的先驱者和主人,在这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印第安文化。印第安语属汉藏语系,而且发展很慢,至今还保留着某些氏族社会阶段的语言特色,其语音与构词  相似文献   

20.
比较语言学和牙齿形态学可以证明印第安人的祖先来自东北亚,地质考古资料证明,东西北利亚与阿拉斯加的最后一次连结(白令陆桥)在距今1.4万年至1.1万年之间。美洲印第安人是在距今1.4-1.2万年前,从东北亚经由白令陆桥到达美洲的,属蒙古人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