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当代我国海外移民作家的作品为考察对象,通过其中女性人物的分析,从对母国文化的反思、改变和融合三个层面,揭示了作家们的“中国意识”。女性形象的隐喻,揭示了传统之桎梏,引入异质文化作为审视传统藩篱的策略,并表征着中西文化的融合。移民作家的思考对于今日中国文化的建设有着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
海外客家文学,是反映海外客家人生活的文学。清末著名诗人黄遵宪的《番客篇》,把人们带进了一个新天地-20世纪前海外客家人的世纪。20世纪的海外客家文学虽然也不乏佳作,但就创作者而言,都还只是处于自发状态,而缺乏强烈的客家意识。展望21世纪的海外客家文学,寄希望于客属新移民。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客家方言承载着深厚的客家文化。客家方言折射出了客家民系在迁徙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移民文化及地理文化。  相似文献   

4.
粤北英德地区流行曹主信仰,其演变与发展的动力来自客家移民和航运商业,曹主信仰的传播路径也与客家移民和航运商业迁徙方式紧密相关;以水上传播为主、陆上传播为辅。从曹主信仰神话的形成、传播和系统化的过程可见,曹主信仰与地方信仰之间经历了接触、冲突、融合的过程,其反映的是信仰主体之间的关系互动。曹主信仰及其神话系统的产生、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以民间信仰系统为代表的客家移民文化本地化过程。此一过程突现出了客家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相似文献   

5.
宁都客家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资源丰富,客家文化与文学的吸附力非常强,这也使宁都客家文学创作氛围浓郁,作家作品多,具有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6.
杨义 《嘉应学院学报》2001,19(1):108-110
客家人在迁徙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山地文化——客家文化 ,1 9世纪后期 ,逐渐形成了“新客家文化精神”。黄遵宪和丘逢甲可以说是客家文化在近代中国发愤图存中的双璧 ,而林风眠、李金发则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客家文化的诗与画的双璧。  相似文献   

7.
“湖广填四川”被看做是清代前期移民史甚至是整个中国移民史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在四川的移民中,有一部分的客家移民,300多年来,四川客家人从处于弱势地位上传承着客家自己的文化。本文运用对比的研究方法,稍微探讨四川客家移民与湖广移民的异同,从而得出四川客家移民的民族特征。  相似文献   

8.
21世纪的客家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 世纪的客家文化是中国文化主流的一部分;21 世纪中国文化的主流是“南化”;客家文化是“南化”的一支主流;从20 世纪的伟人看21 世纪客家文化。21 世纪客家文化的特点:迁徙精神,团结精神,崇文精神,尚武精神;以积极进取的态度来建设客家文化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海外移民已经成为了本世纪世界上最大的移民群体,其中投资移民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投资移民群体赋予了海外移民新的特点,为两地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基于人口迁徙的推拉理论视角出发,通过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分析与比较来探讨此次投资移民潮的成因以及影响。  相似文献   

10.
客家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族群认同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纽带。作为一个具有自觉意识和文化认同的族群,客家族群自我认同意识的产生根源于其共同的历史记忆。主要包括自身为起源于中原的正统汉人,历经艰苦卓绝的迁徙和抗争,不为他族群所同化的文化坚守。共同历史记忆在客家族群认同中主要表现为中原意识、抗争的族群性和对文化的坚守。历史记忆渗透于客家文化之中,通过客家民居建筑、客家话和客家山歌等象征符号进行文化表述。共同历史记忆成为凝聚客家族群共同体意识的基础。客家族群认同是基于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根据移民与族群及其文化形成的相互关系,阐述东江客家文化是历次中原移民南下,与土著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其中秦代进军岭南,东江作为首途之区,产生客家先民;东晋南朝移民,孕育了客家文化;宋元移民高潮,以主客户比例变化,共同经济模式和共同心理素质,以及客家方言的形成等为标志,显示东江客家及其文化个性定型成熟,与梅江客家一起出现在岭南文化版图上。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三明市客家地区的出国移民潮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要通过优化经济环境进一步吸引侨资;通过加快城镇化进程,积聚人口和生产要素,建设经济与社会事业和谐发展的新侨乡,从根本上解决移民潮带来的社会问题;创造适应客家新移民特点的文化建设范式,进一步弘扬客家文化,凝聚客家新移民。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的反映通过文学作品实现。德国土耳其裔作家在移民大背景下创作的跨文化文学作品不仅成为德国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而且德国土耳其裔作家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认同能够极有成效的推动外国人与德国人相互融合。本文首先对德国土耳其移民背景进行概述,然后以德国移民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土耳其移民文学作品为视角,通过分析两位作家的两部作品,探讨土耳其移民德国出现的种种文化差异和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4.
梁肇庭是海外研究客家成就最卓著者之一,他成功将美国著名汉学家施坚雅的区域系统理论和西方人类学的族群理论引入客家研究,他的客家研究思想集中体现在其遗著《中国历史上的移民与族群性:客家人、棚民及其邻居》一书中。以作者的译稿为基础,介绍和分析梁肇庭的主要客家研究思想。  相似文献   

15.
从丧葬礼俗看客家文化的中原烙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意识是人类在生活实践中经验与智慧的积淀,在很大程度上对于人们的思想、行为、心理等起着调节和规范的作用。但客家以族群式迁徙,聚族自保使中原文化意识的承传因素一直在客家文化中起着主导作用。客家民间丧葬礼俗深深留存中原烙印,丧葬礼俗是依托生存自然环境或族群共同心理观念、基于人类对自身生命的尊重、围绕生命终结而建立和运用的文化,是族群文化意识的重要外在表现。客家丧葬礼俗是对生死观念和丧葬习俗本质含义的完整表现。较之其它习俗更充分、更完整地保存了中原文化原素。  相似文献   

16.
客家祠堂与客家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客家祠堂与客家文化林晓平在中国大陆的客家地区,祠堂建筑可谓是星罗棋布;在海外,客家祠堂的数量虽不及大陆,但在部分客家人聚居区,祠堂也随处可见。客家祠堂既是历史的产物,又烙上了时代的印记。一个祠堂犹如一个巨大的符号,其间,蕴含着许多的信息和密码,对客...  相似文献   

17.
"传统"和"新质"融于一体,是评价一部文学史著的基本价值标准。历来文坛时见对单篇作品的评价,鲜有较系统的客家文学史著述。《客家文学史纲》就其文学史观、文学史体例等,均是"传统"的,与已有的"传统"文学史文脉维系相融,就其文学史内容而言如对客家文学的界定、文学地理学的考察视角、客家文化与文学关系的认识及对历代客家作家作品的评述与考辨、闽粤赣台客家文学的比较研究等,又是有"新质"的,为中国文学史撰著史增添了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8.
华侨华人会馆和社团是海外华侨华人社会形成和发展中非常重要的支柱。早期客家华侨华人在海外谋生的过程中,依据地缘、血缘、方言等组建会馆,帮助客家新侨安顿、共同祭祀神明和先人、安葬同乡,以此在异国他乡互助团结和维系传统文化秩序。随着时代变迁,海外客家会馆和社团不仅传承原有功能,还开办新式学校培育新民、开办医疗机构、开展救国事业、服务行业发展等。这反映出客家华侨华人会馆与社团坚守文化传承的本心,赓续客家文化和中华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段中,勇担时代要务,为华侨华人提供及时、有效的社会和文化服务,积极推动海外华侨华人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9.
《围龙》的创作成就和特色,得益于客家民系意识深层原动力;作品勾勒出客家民系意识的特质:对中原黄河文化的高度认同,对接纳海洋文化的自觉热情;认定了客家文学图腾──围龙屋;喻示走出纯粹传统意义的黄河文化,在开放流通中吸纳蓝色海洋文化,是客家文化的时代变迁和历史使命。客家民系意识的倡兴有利于提高中华民族凝聚力;民系意识与地域文学创作存在着有机联系。随着工业文明的推进,民系个性可能走向淡化、消失,将是更多民系民族共同面临的话题。  相似文献   

20.
安贞堡是客家人来永安后结合本地实际兴建的围龙屋式的建筑。安贞堡的一些壁画作品折射出客家的民俗意识和客家民性。这些作品是客家民俗与民性的一个缩影,它承载着大量的民间美术信息,同时也体现出多民族和多地区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