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10-2011学年对南京工业大学全体本科生进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通过本次检测,全校总体平均为75.47分,达到良好标准。优良率为62.11%,不及格率为16.39%。耐力项目指数一般,反应爆发力素质的立定跳远指数较差,握力体重指数和肺活量体重指数较好,身高标准体重指数成绩较差,身高标准体重太低而肥胖率较高。各年级身体素质2007级最好平均分80.68,2010级最差平均分仅71.98,总体女生的成绩好于男生。针对以上结果提出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生身体素质的建议和方法,为体育教学改革和实践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2007年秋季学期清华大学全体在校本科生进行体质健康检测,了解清华学生体质健康现状,获得全面、准确的各项数据;全部检测数据已上报教育部,成功传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进入国家数据库;并将每个学生的全部测试成绩按评定等级记入每学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通过本次检测,得出了如下结论:清华本科生<标准>成绩过低,平均不到70分;优良率为32%,不及格率为25%;清华大学本科生身体素质现状不容乐观,身高体重指数、肺活量体重指数、心血管耐力和上肢力量一般,速度和下肢力量较差,多数指标较低;各年级身体素质变化趋势2006级最好,2004级最差;女生的身体素质好于男生,男生更需要体育锻炼.最后,建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检测工作,不能仅仅满足于获取数据和上报数据的完成,还应该继续对学生的体质健康实现全方位的监测和指导.一些健身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可以通过经常性的体质检测得到有效解决,也可以科学化、定量化的指导学生体育锻炼、体疗康复和运动处方实践.  相似文献   

3.
窦丽  季锋  周法斌 《安徽体育科技》2010,31(6):57-60,67
为了解南京林业大学《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情况,掌握在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总体发展趋势。根据2009年度大学生体测试获得的有效数据,采用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方法,从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及综合评定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南京林业大学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总体一般;身高标准体重指数呈偏态分布,偏向较低体重的一侧;肺活量体重指数相对较差,柔韧力量素质相对较好;女生的体质状况好于男生,大二年级学生的体质状况最好。建议应加强大学生的健康管理,倡导大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健全对学生体质健康的检测和指导;体育教学中加强大学生体能发展,关注高年级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开发适合不同体质大学生的运动处方。  相似文献   

4.
对鄂西北部分普通高校的学生进行了体质测评,结果表明:在学生体质健康三项指标的测试中,身体形态指数正常体重等级的比例为38.07%,男生的比例比女生低;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指数不及格比例较高,特别是反映下肢肌肉爆发力的立定跳远成绩不及格率达到34.6%;2003级学生两个学年各项成绩的“检验比较,除身高和立定跳远外,其他各项成绩均有非常显著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南通大学13 033名学生进行了体质健康测评.测评结果表明学生的成绩合格率为98.8%.在五项测评指标中,学生身高标准体重的情况不容乐观,肺活量体重指数及格率为85.8%,其余三项均达到98%及格线以上.  相似文献   

6.
了解南华大学学生体质健康现状.采用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印发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南华大学2009、2010级与2011级学生二年级时的身高、体重、肺活量、柔韧与力量类项目、速度与灵巧类项目、耐力类项目共六项指标进行测试,用SPSS13.0软件对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南华大学2010级学生体育成绩不及格率高达36.50%.体型肥胖者及营养不良所占比例较大并有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011级肥胖率与营养不良率分别达到7.11%、8.04%.三个年级学生二年级时力量、爆发力、心肺功能等随年级增高有下降趋势,2009级与2010级学生的速度与灵巧类项目平均成绩没达到及格水平,其中2010级男生与女生成绩分数均值分别为48.78、47.53.结论:南华大学学生体质健康总体状况不理想,体型肥胖者及营养不良者比例较大,需要提高体育教学和体育辅导的针对性,引导学生加强力量、爆发力、心肺功能方面的训练.  相似文献   

7.
翁小龙 《体育世界》2009,(10):43-45
本文通过对民办高校(外事学院、欧亚学院、西京学院)05级、06级、07级、08级的男生《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多次测试与测试结果进行统计、比较、分析,发现标准体重组男生的体质健康达标情况好于其他组,男生总体体质健康状况有所下滑,体能、身体素质下降明显,运动能力尚待开发;在大学二年级阶段学生体质状况差异性显著,总体男生身体正常生长发育缓慢,体能、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偏低。  相似文献   

8.
青岛市肥胖幼儿发生率和肥胖幼儿体质现状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青岛市3~6岁幼儿肥胖的发生率和肥胖幼儿的体质情况,为预防幼儿肥胖和提高肥胖幼儿体质状况提供依据.方法:应用WHO推荐的身高标准体重≥120%作为肥胖判断标准,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随机抽取的青岛市3-6岁城乡男女幼儿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青岛市肥胖幼儿检出率为10.8%,其中轻度、中度和重度检出率分别为6.6%、3.9%和0.4%.除网球掷远外,肥胖幼儿机能和身体素质的各项指标成绩明显低于正常体重幼儿.结论:肥胖幼儿的机能和身体素质的各项指标成绩从总体上低于正常体重组幼儿,提高肥胖幼儿的身体素质是幼儿健康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1996年颂布的《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施行办法》为依据,对莆田学院一年级部分18-20岁女生的形态、机能和身体素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莆田学院18-20岁女生体质基本都在合格线以上,其中体重、台阶指数、坐位体前屈、纵跳、10米×4往返跑和1分钟仰卧起坐六项成绩良好;肺活量和握力成绩偏低。分析结果可为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及莆田学院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测试成绩数据分析为切入点,对济南市中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和身体素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其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研究其体质变化情况.发现2010年济南市中学生身高、体重、肺活量等身体形态与身体素质发展不平衡,据此提出加强中学生身体素质训练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全日制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下体质健康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总体体质健康状况良好,但是优秀率相对较低,女生相对男生体质相对较好;男生握力体重指数优秀范围的人数较高,前臂和手部肌肉的力量素质良好;女大学生生坐位体前屈优秀率较高,腰部柔韧性素质良好等。  相似文献   

12.
篮球运动是一项综合性体育运动,它除了具备高超的技术和熟练的战术配合外,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而身体素质中力量素质是基础,尤其是下肢力量。作为一名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必须从青少年时期抓起。本文以科学化训练为指导思想,以青少年骨骼肌肉生长发育特点和篮球运动特点为主要依据,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下肢力量的训练进行分析,为提高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下肢力量的合理训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面对“SAPS”这突如其来的疫情,如何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防卫的体力”尤为重要。科学的、适宜的体育锻炼是提高“防卫的体力”,抗击“SAPS”等疾病最有效的方法。“防卫的体力”是健康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因此,唤起人们对“防卫的体力”的重视是非常必要的和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少年篮球运动员身体机能和素质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综合性的研究方法,对少年篮球运动员的遗传、身体机能、身体素质、营养恢复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训练,少年篮球运动员的身高、体重、握力、最大摄氧量明显增加;速度、耐力、力量、灵敏等身体素质有了明显的进步;进行适宜的力量训练,不仅能够提高肌肉力量,而且对专项素质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服用肌酸、蛋白粉等补剂能增加体重和无氧功峰值。  相似文献   

15.
16.
采用实验法、录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我国百米小将莫有雪、亚洲百米记录保持者苏炳添和百米世界纪录保持者博尔特的100米技术进行特征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莫有雪的百米后程发力不足,后程的摆臂幅度不足,支撑腿角度不够合理,摆动腿的折叠意识不够,腾空技术欠缺,体重偏低,下肢力量和核心力量不足。通过实验,莫有雪的体重有上升的趋势,下肢力量和核心力量等体能得的适当的提高以及技术得到良好的改善,以致后面的百米技术的完善提供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当下体育课程教学相关文件和实践中,关于特定运动强度(平均心率)的“建议”或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健康(体质、体能)的假定和效应。围绕学校体育健康追求与特定运动强度关联的问题和困境,通过文献考证、逻辑思辨和价值分析,厘清特定运动强度与健康追求、体育教学的不同逻辑和取向,为学校体育更好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及深化改革提供理论资源。认为:①特定运动强度与学校体育健康追求难以切合。将健身或体力活动强度不当引入学校体育(主要为体育课程教学)是健康取向的错位与片面化;平均心率强度要求存在理论偏差,其低、高强度可能违背中?高强度的“健康”假定;心率强度与体能(与体质健康相关)提升无直接、必然联系,其更多被作为耐力发展的参考指标。②特定运动强度与体育教学的内在实质和规定难以兼容。平均(中?高)强度规定下,高强度对低强度的补偿有限且不合理,这使得体育教学中的低强度教学过程和具体情境、单元时段的低强度项目,以及德育的展开受到排斥或忽略。提出:在相关文件和实践中关于特定运动强度的“建议”或要求是对健身或体力活动中?高强度理论的误读与错用,且其并非发展体能、技能、体育品德等所必需,不宜作为体育课程教学的统一规定。体育课程教学中运动强度的适用应超越健康的假定和限制,并对“健康第一”内涵予以重新审视和定位。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比较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厦门大学三学期制为背景,以概括总结近8年来我校体育教学深化改革为出发点,对我校2005、2007、2009、2012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了解我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变化情况,为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指明方向。结果表明:我校实行三学期制以来,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整体良好,不仅总体水平逐年提高,而且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身体形态方面,我校学生肥胖率有所下降,但超重和营养不良的比例有所提高,其中女生变化幅度明显大于男生;身体机能方面,我校学生总体上处于良好以上,女生的整体水平好于男生。身体素质方面,我校学生上下肢力量处于"失衡"状态,这种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为探求不稳定练习对女子举重运动员上肢力量的影响,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访谈法、高水平体能练习手段,提出运用国际较为先进的体能练习手段之一的不稳定练习方法,作为举重运动员上肢力量训练的辅助手段,实验结果表明运动员上肢力量增加显著,从而得出不稳定练习方法对女子举重运动员上肢力量的提升具有较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