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优秀女子曲棍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测试法、数理统计法,以我国国家女子曲棍球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我国女子曲棍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旨在建立能够反映中国女子曲棍球运动员运动专项体能的指标体系,为运动员进行自身评价提供标准和指导,也为教练员安排整体和个体化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竞技运动训练来说,准确掌握项目的运动特征和训练规律是进行运动训练的前提条件,对项目特征的认知程度是提高运动训练水平的关键环节,对专项训练规律的了解和掌握水平是提高训练效率、保持高质量训练的基础条件。针对足球运动特性,结合我国足球体制,注重科学有效的训练,探寻足球运动的专项特征,为振兴我国足球事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专家访谈、录像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现役国家铁人三项运动员的专项特征和竞技能力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异类组合项目中,竞技子项组合方式或比赛中的组织方式是结构的实质和核心要素;在铁人三项运动员竞技能力要素中,运动素质、运动技能为起决定作用的高优指标,身体形态、身体机能、战术能力为起重要作用的中度配置指标,心理能力、运动智能两个低优指标起着一般基础作用;在游骑跑三个子项中,竞技能力要素的决定作用也不同。  相似文献   

4.
女子曲棍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曲棍球运动是以速度为主,兼有速度耐力和耐力性的项目。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表明,ATP—CP供能系统贮备的能量在理论上可维持最大强度运动6秒~8秒。虽然曲棍球运动员在比赛时持续活动的时间主要分布在10秒以内、11秒~20秒和27秒~40秒的时间区间,从供能特点来看,主要是无氧代谢  相似文献   

5.
利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录像拍摄、观察统计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女子曲棍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速度特点进行分析研究,阐述了速度水平对于女子曲棍球运动项目的重要性,揭示了不同位置的女子曲棍球运动员速度水平的特点,为曲棍球运动项目的速度水平训练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选拔优秀的青年女子曲棍球运动后备人才,是提高我国女子曲棍球运动水平的关键所在,而在以往的选材过程中,以经验选材的现象依然存在。文章运用了观察测量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心理测试法等四川省青年女子曲棍球运动员进行了研究,就科学地选材的原则,选材中身体形态、心理气质类型及专项身体素质与选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选材的认识,以求提高青年女子曲棍球运动员选材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以55名健将运动员、24名一级运动员和38名二级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进行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心理、专项技术指标的测量,将测试结果正态分布检验剔除异常值后统计分析,针对曲棍球项目特点探讨场员选材标准。最终确定上肢长/身高、前臂长/上肢长等31项指标为女子曲棍球场员选材指标体系,并制定出相应评分标准。  相似文献   

8.
在中华民族56个成员的大家庭中,有一个唯一保留和世代相传并普遍开展曲棍球运动的民族---达斡尔族。从曲棍球运动文化的起源入手,通过深入探寻达斡尔族传统曲棍球竞技文化源流,了解曲棍球竞技体育文化与经济、政治、历史、文化、教育、宗教等各领域的互动关系,对于发掘其文化价值,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文章依据运动训练学对现代竞技体育不同项群中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训练特征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近些年来国内外对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研究成果及现状的基础上,从体能主导和技能主导两大类下八个项群的专项体能训练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结论:旨在为更合理有效地安排各项目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训练活动提供一些理论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用血细胞计数法、化学发光法、体质测试法、电阻抗法等,对备战江苏省第十七届运动会的21名青少年女子曲棍球运动员全年各主要训练阶段的生理生化指标及运动能力进行了系统的监测和分析.结果认为:1)冬训效果较好,运动员身体机能及运动能力全面提升,说明教练员冬训掌控能力较强.2)赛前有明显的过度训练症状,其特征为运动员生理生化指标及身体素质和专项能力指标长时间处于低迷状态,伤病增多,教练员训练计划不能正常实施.分析原因与赛前对青少年运动员技战术期望值过高,从而导致训练要求过高,赛前专项训练和无氧训练负荷比例过大,在体能消耗大及心理压力大的情况下,运动员一段儿时间内过度疲劳而得不到有效恢复.建议:教练员要遵循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结合项目特征,科学安排赛前的身体、技战术、心理训练,尤其重视“恢复”训练、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敢“练”敢“调”.在有限的条件下加大训练监控力度.  相似文献   

11.
为了能更充分的了解冰球项目,对冰球的项目特征和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构成有一个更充分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的发展冰球运动。通过大量的有关文献和结合多年的教练经验,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分析冰球项目特征,并通过对其属性的深入分析研究冰球运动员竞技能力,从体能、技能、战术、心理能力、智能能力、运动队文化及教练员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冰球运动项目竞技能力的基本因素、关键因素、主导因素、心理因素、智能因素和团队因素、教练因素,并进一步细化为单兵竞技能力和球队竞技能力,以期推动对冰球运动项目的本质规律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促进冰球运动项目在中国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男子冰球运动员比赛负荷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麻正茂 《冰雪运动》2009,31(1):19-24,79
为了掌握我国男子冰球运动员比赛过程的负荷特征,应用心率团队训练系统、血乳酸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摄像等方法,获得运动员比赛过程中的负荷信息。结果表明: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每次上场运动时间72s左右,间歇时间2min左右,净运动时间约30min。运动员心率较长时间处于最大心率的高百分比区间,各局比赛后血乳酸均达到10mmol/L左右,血尿素、肌酸激酶和血睾酮比赛前后均具有极显著性差异。我国男子冰球比赛的负荷特征为:以磷酸原和糖酵解为主要供能系统,比赛过程的时间模式可概括为“72:2:30”,运动员达到个人最高心率、血乳酸最高达到17.1mmol/L、心脏负荷总量达到7000以上,比赛负荷较大。  相似文献   

13.
冰球运动员专项力量特征与训练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世界冰球强国高度重视冰球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优秀冰球运动员的专项力量素质水平已成为决定运动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分析冰球运动员专项力量特征的运动训练与生理特征,针对技术结构与身体素质的关系、肌肉工作的能量供应方式,提出冰球运动员的专项力量素质应遵循专项性、周期性和系统性等训练原则,以及冰球运动员陆地和冰上力量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中国女子曲棍球比赛的运动负荷特征及运动员在场上的跑动位置和轨迹,应用GPSports Systems SPI 10运动监测系统及Polar团队心率表,对国家女子曲棍球队主力运动员26人备战2008年奥运会期间1~4月24场比赛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主要研究表明,我国优秀女曲运动员在场上比赛表现出明显的项目特征:高强度、高对抗,对各个位置运动员的体能要求都很高。由多种不同形式的运动方式穿插在一起组合而成,在场地上约15%的时间是间歇性短距离快跑形式(无氧代谢),约85%的时间是慢跑、走动或原地休息的运动形式(有氧代谢)。快速冲刺能力与国际高水平队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5.
男子曲棍球运动员比赛跑动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SIMI°Scout技、战术分析系统对63名参加第11届全运会曲棍球比赛的男子曲棍球运动员的比赛跑动能力进行分析,在不划分位置情况下,曲棍球运动员上半场多数速度段跑动距离和跑动总距离高于下半场多数速度段跑动距离,表明下半场由于体能下降导致多数速度段的跑动距离有所下降。经过t检验发现,曲棍球的第1速度段跑动距离上、下半场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曲棍球第1速度段的跑动距离在下半场下降更明显。在划分运动员位置情况下,量化了曲棍球前锋运动员、前卫运动员和后卫运动员不同时间段的不同速度段的跑动距离。通过对比发现,曲棍球比赛中,运动员跑动距离存在显著的位置特征,前锋运动员和前卫运动员无氧高强度和无氧有氧混合中等强度跑动和跑动总距离要高于后卫运动员。前锋运动员、前卫运动员和后卫运动员上半场多数速度段的跑动距离和跑动总距离高于下半场多数速度段的跑动距离,通过t检验没有发现更进一步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向参加2010年全国女子曲棍球冠军杯赛运动员发放调查问卷,同时对各队的队医、教练员进行访谈,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员在训练期间无接触情况下受伤比例较高,运动员运动损伤具有一定的项目特点,如被球击伤和被棍击伤,此外他人侵犯、力量不足、场地护具欠佳等也是运动员受伤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田径技术动作协调能力的特征及其分类模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径技术动作协调能力的研究是一个薄弱环节。通过对田径技术与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关系 ,田径技术动作协调能力的特征与分类模式的探讨 ,认为动作协调能力是运动技能的构成成分 ,田径技术动作协调能力具有体能—躯体复杂动作协调的特征 ,并对其进行了五种模式划分 ,为今后对少年儿童田径技术动作协调能力发展规律研究指标体系的设计 ,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宋明欧  党红 《冰雪运动》2008,30(1):29-32
冰球裁判员的基础素质状况决定了场上队员是否能公平竞争,观众是否能欣赏到精彩的比赛。认为冰球裁判员恪守职业道德,良好的滑行技术、身体条件和技能,平和的心态,以及临场执法能力构成了其基本素质;认知、情绪和能力是影响其临场执法行为的主要相关因素。提出从"球感"的建立,注意力的集中与转移相结合,加强表象训练,树立良好的自信心,提高完整的应变能力,确保准确判断比赛的合法进攻与防守等培养冰球裁判员临场执法能力的有效途径。旨在现代冰球裁判员素质的培养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