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经济时代体育消费特点初探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随着新经济的发展,以健身运动与娱乐为特点的体育消费成为当代经济发展中的生长点.如何充分开发体育消费新项目,增添新内容,应该是体育产业化的重要论题,本文以“体验经济“的观点分析和评述新经济时代体育消费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体育消费的模式应该有一个新的认识,企业在营销方式上也应该有所转变。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使人们对数字化时代的体育消费有新的了解,使企业在过去营销方式的基础上采取新的策略,以达到更为有效的资源整合。  相似文献   

3.
运用巴赫金狂欢化理论以及现代传媒理论,从发生学角度分析大众媒介体育传播接受与狂欢精神的契合点.阐释大众媒介体育传播的接受与狂欢化共有的大众性、无等级性、仪式性特征.提出大众媒介的体育传播延续了古老的狂欢精神,在当代对人类生活本然特质的揭示和文化特征的传承具有特殊价值与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符号学、传播学等经典理论观照下,就电视媒介对体育意义的生产进行了研究。在娱乐与审美的仪式消费意义上,电视化体育的狂欢仪式正在悄然替代人们对体育的亲身实践,成为当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平面化的运动员健康身体形象及其仪式化表演消除着时间与思想的深度范式的同时,再生产了关于体育的消费文化的剩余价值。  相似文献   

5.
奥运会后,中国掀起了体育健身的热潮,体育消费出现了新的增长点。作为体育消费主力军的青少年更是深受影响,本文对后奥运时代青少年在消费需求、消费结构、消费水平、消费意识和能力、消费观念和行为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对后奥运时代青少年体育消费结构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预测。  相似文献   

6.
体育狂欢作为一种体育迷庆祝、发泄情绪的方式在足球、篮球等线下比赛较为常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子竞技中也出现了体育狂欢。由于国家政策、社会观念的影响,国内电子竞技近几年才得到发展。本文以 EDG 夺冠后青少年的行为表现为例,观察夺冠后网友们的行为与观点,分析电子竞技中的体育狂欢现象,并从政治、经济、精神需求与心理四个角度探讨电竞中体育狂欢的成因。进一步探究体育狂欢对社会、对青少年本身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最后从政府、电竞产业、媒体和青少年四个方面提出解决不良影响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为社会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媒体作为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承担着传播社会文化的责任,因此在体育文化的传播中,媒介如何来为受众营造一个正态、平衡的拟态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该文通过对全球化背景下媒介体育的全新定位,阐述了媒介体育营造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视像时代,是指以摄影、电影的发明为开端,以电视的出现为重要标志,以网络为主的现代计算机互动技术的普及为技术标志的时代.在视像时代,身体以各种姿态在社会生活的大舞台上扭动着,狂欢着,用感性的美丽消解了理性的思索,使身体的满足与欲望的宣泄成为越来越多的现代人最迫切的追求.大型体育赛事是视像时代身体狂欢的重要舞台,本文以2010年南非世界杯视像传播为例,对"视像时代的身体狂欢"现象进行注解;对身体狂欢现象在视像时代至于癫狂的状态提出隐忧,并看到隐忧中的希望.  相似文献   

9.
后冬奥时代促进冰雪体育消费是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后冬奥时代我国冰雪体育消费发展的基础与困境进行研究,并提出促进路径。我国冰雪体育消费促进的现实基础表现为冰雪体育政策体系初步建立、冰雪体育消费需求持续高涨、冰雪体育场地设施逐渐完善。但是还存在冰雪体育消费有效需求不够、冰雪体育消费供给效能不足、冰雪体育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冰雪体育市场治理体系不完善等现实困境。提出促进路径:增强冰雪体育人口消费能力,释放有效需求潜能;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精准供给能力;着力推动技术创新升级,强化冰雪领域适应性;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提高精细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体育与科学》2016,(5):78-83
以巴赫金的狂欢理论,采用发生学的研究方法对狂欢节的发生流变、身体狂欢中的身体偏差行为、体育赛事与狂欢的互渗以及对身体狂欢行为的动因进行了逻辑反思,研究认为:狂欢节在变迁中出现了神圣性向大众娱乐的世俗性发展趋势,身体狂欢偏差行为在历史上经历非主流到主流的跃迁;身体狂欢是传统狂欢节与体育赛事互渗和耦合的基石;理性与非理性的结构性张力、身体由缺位朝向占位,以及表征社会政治矛盾是身体狂欢行为的动因;体育竞赛既能延续传统狂欢精神也能对身体狂欢活动的负效应进行纠偏;体育狂欢节弥合了传统狂欢节日稀疏化与狂欢精神需求的断裂,同时体育狂欢有助于打破女性狂欢禁忌的坚冰,能够促进真正的性别平等进而实现巴赫金所倡导的全民狂欢。  相似文献   

11.
手机电视集电视的形象生动,网络的互动、多元,手机的移动、便携于一身,在世界杯这个舞台上首度登场,带来了世界杯传播的新形态,为受众带来了更便捷、更贴近的收看渠道,满足了广大体育爱好者的多样化需求,收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手机电视以其在世界杯中表现出的"多渠道入口加快捷的速度"、"互动+娱乐"的传播特性彰显出了作为一种新型传播形态的传播力,其必将对我国体育传播产生深刻而又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当前体育电视化的弊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电视体育传播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将体育及其文化等内容制作为电视体育作品,即体育消息、体育评论、体育专题、体育竞赛现场直播或实况转播、体育纪录片等,把现实体育转化为电视媒体文本的过程就是体育的电视化。体育的电视化拉近了现代人与体育的距离,改变了现代人与体育的关系。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弊端,如电视转播特权支配体育、体育暴力得到渲染、盲目追求娱乐化、破坏了体育传播的平衡、扭曲大众的体育观等。  相似文献   

13.
论体育消费水平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体育实物消费的数量或体育消费中支付货币的多少来说明体育消费水平是不准确的。体育消费水平涵盖了体育消费品数量、体育消费品质量、体育消费质量3个概念。对体育消费水平包含的内容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对新时代体育发展观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一个着眼"、"两个结合"、"三个维度"及"四种路径"是新时代体育发展观的主要内容。"一个着眼"即着眼于体育强国建设;"两个结合"即把体育梦与中国梦、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相结合;"三个维度"即从国家崛起、健康中国及体育治理的维度来阐释新时代体育发展的重要价值;"四种路径"即践行新时代体育发展观的举措是"精神引领,筑牢根基,深化改革,创新探索"。  相似文献   

15.
论新时期学校运动会的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学校体育运动会是学校体育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实践工作的基础上,结合“素质教育”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通过对学校运动会现状的分析与思考,阐明了学校体育运动会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具体创新的思路和设想。  相似文献   

16.
对数字化时代体育产业的特征进行分析,讨论体育产业在数字化应用中的问题,旨在为我国体育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参考。结果显示:我国数字化时代体育产业呈供给方式升级、体育产品生产效率提高,体育受众人群增加、体育内容丰富,体育消费市场爆发式增长的特征。与此同时,存在政策和法律不完善、科学技术水平不高、复合型人才缺失等问题。对此,从完善顶层设计、鼓励多方协作共同参与、完善设施建设、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促进数字化时代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历史比较等研究方法深入剖析红色体育历史演变,探寻不同时代群众体育对红色体育的传承,进而探讨红色体育的当代价值。研究发现:(1)红色体育思想萌芽于毛泽东的《体育之研究》,实践于苏区,发展壮大于战火纷飞的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具有重要历史意义;(2)红色体育是当代群众体育的根基,与体质健康时代、全民健身时代、健康中国时代的群众体育一脉相承;(3)红色体育具有塑造全民爱国情怀,建设中国特色体育文化,丰富群众体育内涵的时代价值。基于此,提出红色体育助力群众体育实现路径:(1)立德树人,教育为本,将红色体育精神凝聚为群众体育发展的内生动力;(2)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将红色体育文化外化为群众体育文化建设的优势资源;(3)因地制宜,脚踏实地,将红色体育元素内化为群众体育发展的常态内容。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居民休闲体育消费的分析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体育旅游是休闲体育的主要内容。阐述了我国居民消费特点和体育消费特点,分析了影响我国居民休闲体育消费的7个因素。  相似文献   

19.
符巍 《体育学刊》2011,18(4):67-70
现代电视体育节目不断发展,北京奥运更是将我国电视体育节目的发展推向了顶峰。电视体育节目对城市居民体育健康观形成及参与体育活动的意愿、内容、时间有促进作用。但以技术体育传播为主的大众体育传播,导致人们对体育作为文化的误读。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部分城市居民体育消费行为的变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体育社会学、体育经济学的有关理论为指导,采用问卷调查,对山东省8个城市居民的体育消费行为进行了连续2年的跟踪研究,分析了影响居民体育消费行为的因素,据此提出促进市民体育行为与消费行为结合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