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九天玄女是我国道教之女神,她与宋江故事的联系的原因之一,是有共同的泰山文化背景。这一形象在《水浒传》中虽然描写不是很多,但在全书“天人合一”的结构布局与情节发展上,为“天命”之象征,宋江之保护神与导师,作者之代言,堪称思想与艺术关键中之关键。其意义则加强了全书的道教色彩,体现了作者化“盗”为“良”的淑世意图,显示了《水浒传》成书资料有更复杂的来源,其在“天人合一”故事框架作为“天”的代表人物,开章回小说中这类人物设置与描写的先河。  相似文献   

2.
盛可以的《北妹》是她继《火宅》、《水乳》之后的第三个长篇,它秉承了作家一贯的朴素描写风格,为我们塑造了“北妹”的人物群像,作家从她们“直觉的生命”和“游戏的语言”两个方面去体现,前者让她们体验生命,后者显示她们在生命中的成长。就这一写作的姿态来看,它足当代文坛中的异质,为“70年代后”已程式化的写作带来一股新鲜空气。  相似文献   

3.
脂砚斋在《石头记》甲戌本第一回眉批中写道:作者常用“狡猾”之笔,用“画家烟云模糊”之法,读者“不要被作者瞒蔽了去,方是巨眼”。作者运用这种笔法,总是根据人物、情节的特点,各有不同的原因。为了创造含蓄深隐、曲折多姿的美感,是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在描写书典型人物深层心理活动时,这种笔法用得最为成功。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是小说中的精品,它不仅以刻画人物见长,而且以写景状物取胜,被读者叹为观止。尤其是作为主人公主要活动场所大观园的景物描写,已经使这个贵族之家的花园象许多人物形象一样,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典型的艺术形象了。二百多年来,红学家们象研究《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一样,研究着大观目的艺术形象,象追寻人物的生活原型一样,追寻着大观园的现实原型;象欣赏着人物的艺术描写一样,欣赏着大观园的艺术描写。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象祠记》一文在阳明心学体系中的地位,认为其反映了王阳明龙场悟道之后构建心学体系初期的思想,可视为后来“致良知”说问世的前奏。《象祠记》中“天下无不可化之人”的提出是对孟子“性善论”的发展,“化”是灵魂,且有“主体之化”与“客体之化”的不同疏解。其“爱屋及乌”说、“舜善用人”说、“舜善化人”说及“人性本善”说,基本存在于道德认知的层面。《象祠记》中所反映的祭象的精神实质,更重要的还在于它的意义世界的层面,通过对与宗教相关不同角度的分析,提示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这其实也是祭象背后深藏着的真实意蕴。  相似文献   

6.
先秦关于“言”、“意”看法有四种。有极端的“情欲信,辞欲巧”的信抑型语言观和“得意亡言”解构性言语观;有孔子的“辞达而已矣”的中庸性语言观和《易传》中的“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因而“立象尽意”的重构性语言观。后两对古典诗歌美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立象尽意”的表达策略消解了诗歌艺术中的主客观对立的关系,使中国诗歌美学与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精神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7.
意境与理义     
意境是我国传统诗歌理论和书画理论中的概念,因艺术各门类的相通与渗透而得到广泛应用,并被纳入中国古代美学与文艺理论的重要建构之中。按通常说法,意境包含主观的意和客观的景、象两个方面,是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事物高度融合之后的一种艺术审美境界。意与境浑、心与物共是意境的基本特征,含蓄、静泊、深邃、悠远是其重要特色。意境发轫于先秦,雏形于南北朝时期。《礼记·乐记》云:“风音之起,由人心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情以物兴”,“物以情观”,刘勰认为由感物抒情,必然会导致物情  相似文献   

8.
论《秧歌》     
《秧歌》是张爱玲的一部重要作品,海内外对它的评价截然不同,本文力图把这部小说放到后期张爱玲创作努力寻找个人与现实的契合点的背景上分析,张爱玲在这篇小说中以她的眼光描写了“饥饿”现象和生活中的“虚假性”,而这部作品自身的虚假性却在于小说情节的构成,主要在于小说结尾的处理.《秧歌》虽然有政治环境时作家的影响这一因素,但又不能完全从政治立场的角度来评价它.这部小说基本上还是从人性的立场,从关注平凡人生的立场来创作的.她用一贯的“参差的对照”手法描写了农民的形象.作家在和现实保持距离的同时,又偏离了自己的基本立场,使这部小说呈现出复杂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在写号抒情上历来为世人称颂,其描写生动形象,意境清新自然,使人悠然神往。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也传达了自己纵情山水、淡泊名利的心志。  相似文献   

10.
《死水》新奇而浓丽,这是它给我的第一印象。它的新奇使人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正如波德莱尔对一具爬满苍蝇的死尸极力描写,闻一多先生也从自己独特的感受出发,进行了独特的构思,竟然对北京城西单臭水沟这样一个臭的形象给予美的点缀,使人更加厌“恶”,弃丑图美,破旧立新。这样的构思如异军突起,奇崛有力,给人印象深刻。《死水》的浓丽也不同于闻先生其他诗歌中对神州山河所表现的壮丽和生活彩色的明丽,而是一些繁密而具体的意象,如“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绿酒”、“珍珠”,用这些美好的词语去描写一潭死水,使我们对此诗的新奇感受又更深一成。  相似文献   

11.
"兼爱"思想是墨家思想的精髓,至今仍然放射出璀璨的光芒。"兼爱"的伦理涵义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层次:感情层次和利益层次。感情层次就是要求人们相互地、平等地、普遍地爱;利益层次就是爱时必须给对方以利益,使对方在爱中得到利益。"博爱"是基督教教义中的重要思想,它要求人们彼此相爱,爱一切人。"兼爱"与"博爱"有两点是相通的:一是认为人生来都是平等的,大家应该彼此相爱:二是认为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知恩图报是人的一种本性,你爱别人,别人就会加倍地爱你。墨家的"兼爱"思想的人性基础与基督教是相同的,因此把它作为构建现代社会普遍伦理的文化资源,容易被西方社会所接受。  相似文献   

12.
魏晋与晚明是两个思想大解放的时代,孤傲嵇康与狂痴李贽最有代表性。他们有共同的士人心态:才高气豪、狂放不羁、厌弃仕宦、离经叛道、置纲常礼法于不顾,分别以"师心谴论"与"别出手眼"的方式放胆为文,以特立独行的人格激烈反抗与批判虚伪的"礼法"社会。为统治者所不容,为世俗小人所不忍;从而因名祸起,因文字而致罪。他们的死,既是个人的悲剧,又是时代的悲剧,值得去反思。  相似文献   

13.
试论太极拳运动的精、气、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极拳作为内家拳种,注重在演练中精、气、神与动作协调一致。从理解内涵、把握特点、形神兼备的角度对太极拳精、气、神的外现与修炼进行阐释,并分别就太极拳对精、气、神的内炼功效进行研究,最后指出太极拳运动精、气、神的内炼与外现是矛盾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莎菲》不能用简单的“道德主题”或“女权主义”概括,在爱情故事的背后,是乱世中先觉者以“边缘意识”自守,在庸俗与空虚的双重诱惑中拒绝沉沦、抵死挣扎的心灵历程.这一“深层结构”才是这篇小说的真正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材城市化倾向"已经从一个边界明晰的事实概念扩大为一个多方参与的舆论"事件"。其间不仅包含着人们对教育公平理想的追寻、对城市文明"先进性"隐喻的曲折表达,更隐藏着人们对乡村文明日渐远去的缅怀、对农村教育日益被城市教育边缘化的忧患。  相似文献   

16.
新的教育观念是培养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工具。培养活生生的人的方法有激活人的生命力、活跃课堂气氛、解放学生思想、活学活用、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等。  相似文献   

17.
当刘翔以12s91的最快速度取了2004年稚典奥运会的110m栏金牌后,“刘翔现象”就在神州大地轰然兴起。当刘翔及其教练“被迫”打算出国训练时,人们才开始意识到这种中国式的“后奥运虚耗”已经对金牌运动员的运动生涯产生了很多不利的影响。这种“后奥运虚耗”现象已到了需要有关方面加以规范、引导的地步。期望能为减轻中国“后奥运虚耗”的不良影响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夸蛾氏"--"蚂蚁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语文教材选录的《愚公移山》中的“夸蛾氏”都作“夸娥氏” ,属于无本改字。《愚公移山》的故事原出《列子·汤问》 ,其原文是“夸蛾氏”。在该文中 ,“蛾”与“娥”音义俱不相通。“夸蛾”即大蚂蚁。蚂蚁搬山 ,完全符合《愚公移山》的寓意。根据民俗学的研究 ,万物皆有神灵 ,“蚂蚁神”作为大力神的代表确实恰如其分。《愚公移山》神话故事中的“夸蛾氏”就是“蚂蚁神”  相似文献   

19.
“总督河道”是我国明代中央政府派出的专门为疏浚、开凿、治理河道的钦差大臣,故亦称总督河道大臣,其原官位、官阶不变,遇事方派遣,事毕回京复命,为非常设之官员。“河道总督”则是我国清代始设的掌管黄河、运河、永定等河,堤防疏浚、治理事务的专职官员,官阶与掌管行省的总督相同,为正二品,加尚书或都御使衔者为从一品。  相似文献   

20.
从古到今,对《九章》"陵阳"的解释,主要有四种不同的说法,即:动词说、地名说、未详说和大波说。从目前情况看,四种说法中,地名说和大波说是学界认知的主流,而大波说的说服力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