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处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处处为学生考虑问题、设置问题,把学生的活动作为课堂教学过程的主线,最大可能地去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而教师的活动具体表现为不断积累教学经验的同时,还不得不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有所创新。现就对现高二物理教材中的两则演示实验的改进,谈谈发光二极管在电学实验中的独特应用。发光二极管以它工作电流范围大、光色多样、单向导通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中,在电学实验中,用它作为发光显示,不仅可以改善实…  相似文献   

2.
李文勇 《时代教育》2007,(7Z):96-96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发挥教师在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巨大学习能源开发出来.是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一条基本规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体现在多方面的,现仅从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课堂教学和辅导学生练习中发挥其主导作用谈些笔者的粗浅体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要求教师的教学活动应当以学生为中心。这就是说教师不但要把课堂教学的中心由教师转向学生.还应该把一切与教学活动有关的中心都由教师转向学生。“要当一流的教师,就要先当一名一流的学生”,特级教师张思明的这句话给我很大的启发。我认为这句话的含义是教师不仅要做知识的学生,更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换位思考,以学生的眼光来看待教学活动。这样。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能处处为学生着想。把学生放在第一位。那么.教师进行换位思考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需要不断引入新的教学理念,教师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者,启发、诱导,帮助学生主动、积极,创造性的学习,把学生从画地为牢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在一定的自主性活动中获得主体性发展,同时优化课堂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改变教师的“勤”和学生的“懒”,加强教与学的互动意识,真正实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5.
生活处处有学问,小学数学教学亦如此。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也就是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把教学和生活联系起来学习。  相似文献   

6.
教学进程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师教学预设的充分展开和学生自主活动的有效进行,教师、学生的思维和教学内容不断碰撞,新的问题不断产生,从而逐步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学习活动的进度。这种进度,既不可能完全是教师的事先设定,也不是学生的自由发展,它是教师在已有的教学经验、对教材的深入研读和对学生的准确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课堂诱发的学生思维状态进行适时调整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互动中,学生不断地改造、进化和发展,教师不断得到充实、丰富和提高,双方共处于一个和谐、共进的学习共同体中。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互动”,增强“互动共享”的效果?现以苏教版“24时记时法”教学为例,谈谈实现数学课堂教学互动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总评】纵观本节课,教师能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收集数学素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不仅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而且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整节课教师把课堂当作学生学知识的展示台,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和机会,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体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相似文献   

9.
刘丽萍 《云南教育》2002,(28):42-43
一、教学的基本思路1.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应帮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发扬同学之间的互助精神,使学生群体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学习潜力得到进一步开发。2.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际,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多地接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渗透生活的道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十…  相似文献   

10.
胡黎明 《广东教育》2004,(11):53-53
高中英语进入到阅读课教学时,很多教师感到难于摆脱旧的教学思想的束缚,仍然采用教师讲——学生记笔记——练习——测试的传统模式,形式单调,教师教得死板.学生学得厌烦。要改变现状.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始终把学生置于活动的主体位置,把课堂当作学生交际的舞台,通过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生动活泼、有情有景的交际活动,去完成教学过程,达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1.
权威抑制创造,创造性教学需要民主。只有教学民主,学生才能积极思维,大胆想像,不断产生新观念;否则,学生处处看教师的脸色行事,唯教师的观点是从,其思维必然狭隘僵化,乃至枯竭。民主平等表现为要允许、鼓励学生提出各种与教材、教师意见不一致的观点,不要迫使学生钻入教师预先设计的“标准”答案中。爱因斯坦曾尖锐地指出:“用强制、恐吓的办法对待学生,是学校中最坏的事,它窒息了真正的科学动力”。所以,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是对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承担着“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三体一位教育教学任务。教育部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规定,职业学校要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然而在教学中由于多种因素德育课往往易陷入“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无趣”的窘境,教与学矛盾不断显露出来。因此,为了改变教学现状,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实践活动情景,以学生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为题材,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学应该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皮亚杰也曾指出: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这是儿童教育最重要的原则。因此,我们进行了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化的研究。现将研究成果与大家一起交流。一、在活动中发现数学问题,培养数学意识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就必须把全新的教学理念带进课堂,教师要善于运用点拨教学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激活语文教学,使教师能触摸到学生的兴奋点,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促进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相似文献   

15.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数学课程改革的要求,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一些内容为专题进行研究,并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多渠道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课堂中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施有两个最显著的特征:其一是教学内容问题化(即以问题为中心教学);其二是教学过程探索化(即强调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基于以上认识,并结合具体教学实践,我们将研究性学习不断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要求教师按知识的发生、发展及形成过程(过程教学理论),把教材内容设计成问题(对学生而言即为研究性问题),进而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来增进其思考力和创造力,并获得问题的最终解决.实践表明这样的教学处理很受学生的欢迎。  相似文献   

16.
所谓激疑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有意识地根据教学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提出疑问。但激疑并不等于教师随时随意的提问、设问。这里所讲的激疑应当是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精心考虑所提出的问题,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在物理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激疑方法,往往是把那些最容易产生思维矛盾的问题,摆到学生面前。  相似文献   

17.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巧妙设问,能紧紧抓住学生心理,激发学生求知欲,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驱使学生回忆、想象、创造、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相似文献   

18.
政治教师的问题意识指政治教师在教学的组织和活动中,把反映到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教学实践矛盾及理论疑难作为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心中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兄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学理念,捕捉提问时机,掌握科学有效的设问方法,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才能培养自身的问题意识,进而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李浪 《教育现代化》2006,(11):91-92
新课程特别倡导用具体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数学活动.让教学教学贴进学生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数学的联系,使数学和生活融为一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下面,笔者就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20.
付保军 《成才之路》2013,(10):86-86
"五步问题探究"模式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问题探究为中心的全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在数学新课教学中,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生成结论。开展探究性活动教学,既是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能的挑战,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五步问题探究"教学法的一般流程为:创设问题、质疑问题、探究新知、生成知识、拓展训练。现以七年级"有理数的乘方"为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