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教育国际质量保证和认证的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今天,各国政府、团体或者学校都寻求一个广泛认可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和认证模式。本文对Dirk Van Damme提出的四种模式做了介绍和评价。即1从现有的国家质量保证和认证系统和机构中分离出来并加强它;2促进跨境质量保证和质量保证及认证的双边认可;3.在国际和全球层面制定质量保证和认证机构的后认证;4建立国际质量保证和认证机制。我们需要根据现实情况来参与高等教育国际质量保证和认证,保护高等教育各利益相关人的权益。完善自己的认证系统。  相似文献   

2.
国际跨境高等教育: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跨境高等教育是近年来国际教育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跨境高等教育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教育主权问题、文化安全问题、教育公益性问题、质量保证和鉴定、文凭认可与转换、教育公平等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国际跨境高等教育将呈现规模进一步扩大、传统教育机构与专门化培训机构相融合、提供主体的多元化、营利性机构的数量不断增长、关注质量保障、重视远程教育等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由于高等教育跨境消费日益频繁,新的跨境高等教育形式又不断涌现,这种新形势要求制定新的国际计划,提高全球范围内的跨境高等教育的质量。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国家和国际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鉴定和资格认证制度。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经济合作与  相似文献   

4.
《国外职业教育》2004,(3):46-46
由于高等教育跨境消费日益频繁,新的跨境高等教育形式又不断涌现,这种新形势要求制定新的国际计划,提高全球范围内的跨境高等教育的质量。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国家和国际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鉴定和资格认证制度。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两大国际组织就“跨境高等教  相似文献   

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经合组织合作公布了面向各国政府及高等教育机构等六大群体的跨境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指导方针,并制定“国际高等教育信息工具”项目以加强此领域的区域性和国际性合作。  相似文献   

6.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OECD组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更多关注跨境高等教育,并认为境外消费(留学生教育)是最具产业化性质的教育形式,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基于多种形式的跨境高等教育的教育政策工具,跨境高等教育呈现出四种主要的政策导向。跨境教育的发展和多样化给政策和高等教育机构带来了很多的问题,OECD政策制定者面临着诸如质量和认证、入学机会和公平、财政和成本等政策挑战。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以人员流动、项目流动和机构流动为标志的三种主要跨境高等教育合作模式.在一些跨境高等教育发达地区,在国际组织、区域国家政府、高等院校等协力合作下,一种新的区域跨境高等教育合作模式——跨境大学出现并迅速发展.通过对典型案例巴伦支海跨境大学的产生背景、运作机制、存在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建议我国在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和在“一带一路”区域开展跨境高等教育活动时,应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跨境大学的价值与作用,积极构建“一带一路”跨境大学;推进学位学历互认,加强跨境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多方筹集资源,拓宽办学实体来源;畅通沟通和协调机制,助推跨境高等教育深入务实合作.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学历、学位等值互认与体制和模式方面缺乏国际理解,专业结构与课程设置缺乏国际通用性等问题;树立国际化教育理念,推进课程建设与教育方法的国际化,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9.
出国版     
《留学生》2003,(Z1)
中法签订高等教育学位和文凭互认行政协议中国教育部长周济与法国青年、国民教育和研究部长吕克·费里,9月30日在巴黎签署了中法高等教育学位和文凭互认行政协议。根据协议,中法同意互相对等承认对方高等教育法定的各种学历、学位和毕业文凭,为两国学生进入对方高等院校学习并在良好条件下继续学业提供方便。协议说.双方除在高等教育领域进一步加强多方面合作外,还就联合培养两国博士生一事达成了共识,并制定了具体的  相似文献   

10.
学分互认的现状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分互认体现了高等教育国际化和终身学习的要求,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的必然趋势,符合教育“以人为本”的本质和受教育者的需求,意义重大。本文阐述了和分析了学分互认在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网络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等领域的现状,提出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利益的难以协调,并指出学分互认需要政府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1.
学历资格互认和相关改革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欧洲高等教育区(EHEA)的建立与发展力图制定明确的改革标准,历经长期的改革过程,为我国学历资格评价体系国际化的深入推进,国际学生招生和培养改革提供了相应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一体化背景的驱动下,工程硕士教育也逐步趋向国际化.20世纪80年代末,为协调不同国家或地区在工程教育领域的文凭互认、认证标准,以及工程师资格互认等诸多方面存在的差异,由少数发达国家兴起,逐步构建了有关工程教育领域的国际互认体系,目前该互认体系主要包括6个协议,涉及两个层面,其中,"华盛顿协议"、"悉尼协议"、"都柏林协议"等主要解决部分国家(或地区)在工程教育文凭互认方面存在的问题;"工程师流动论坛协议"、"工程技术人员流动论坛协议"、"亚太工程师计划"等主要协调部分国家(或地区)的工程技术人员在执业资格方面的互认问题.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使教育的国际化趋势日益显著,表现为国家间教育交流互动,学位互认,跨国设立教育机构等,一个竞争与合作的国际化大教育趋势已经初见端倪。我国教育也正融入国际教育的大潮。直接参与国际教育的竞争。国际化教育需要具有国际意识的人才,需要能够从关注全球发展出发,关心世界的国际公民。而历史学科在培养学生国际意识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学分互认是学分银行建设的重要方面,学分互认制度的建立,可以促进社会成员终身学习的实现、扩大高等教育的覆盖面、推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减少学生辍学率并促进学生在高等教育机构间的自由流动.基于欧洲学分互认体系、加拿大B.C.省的学分互认体系、韩国学分银行系统中的学分互认、日本高等教育的学分互认等的比较与分析,建议我国学分银行建设中的学分互认应该采取机构驱动式为主的发展模式,同时应该基于我国现有的学分互认实践,着力研究制定适应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终身教育资格框架,以便发展国际间的学分互认,同时应该认可学生通过先前学习评价所获得的学分.  相似文献   

15.
徐笑笑  李曙光 《成人教育》2019,39(11):88-93
土耳其安纳多鲁大学的开放教育系统是全球最大的远程高等教育系统之一,三十五年来,它的发展速度、毕业生总数、办学成就和国际化都达到了很高水平。该校的国际化战略积极,在与欧盟等国际组织合作、学生与教师流动、学分互认、联合培养、语言教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与土耳其有相似之处,我国开放大学也应明确国际化内涵、参与全球高等教育合作,从招生、课程、师资、机构、管理体系和学业成果认证等方面着力,以促进国际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教育对外开放的鲜明特征,以跨境流动为主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模式面临危机,学界将更多关注在地国际化模式。在地国际化致力于培养全体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提升高等教育机构的国际治理能力,通过增强机构的文化多样性,提供文化敏感的国际化课程,加强国家间的对话与共享。全球主要国家通过国家战略、机构策略、国际课程、学生融合等方面实施在地国际化。我国在地国际化实践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但仍面对挑战。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在“弯道超车”和“变道超车”的过程中,应取人才培养本位,促知识流动、引战略转型;增强“本土留学”服务能力;创建富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校园环境,重塑国际化课程模式和实践;实施文化敏感的教学,加强文化引领;以微证书项目促进在地国际化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我国通过加入国际互认协议,提高了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增强了国际职场对毕业生的认可度。在此背景下,高等院校培养具有全球多元化视野、满足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的高层次国际化综合型人才成为趋势。本文结合哈尔滨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运行实践与阶段性经验,探讨了融合中英教育认证体系的必要性和意义,在此基础上,探索通过中外办学合作,优化专业教育教学模式,瞄准高等教育国际化、高等学位国际间互通互认建设目标,立足国际化与本土化结合互补,深度融合双方的教育认证体系,构建面向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提供一种可行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在教育国际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推行国内外高校间的学分互认已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跨国修读学分互认是基于学分制的一种制度安排,是实现高等教育多元化、开放式发展的重要载体。中国高校跨国修读学分互认起步晚,发展不均衡;跨国学分互认尚缺乏相关法律及配套政策支持;学分设置及质量考核不规范,缺乏统一标准。文章借鉴国外跨国修读学分互认的典型模式及其特点,基于"以人为本"理念对中国高校跨国修读学分互认机制及实施路径进行制度设计,并从政府和高校等层面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制定统一的学分设置标准,构建校际学分互认平台;推行融合互联网的"学分银行"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务管理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国际组织日益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动因,推动其参与高等教育全球治理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不可或缺的举措。近年来,学界对国际组织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研究日益增多,研究从不同视角解读国际组织如何通过高等教育全球治理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作为政府间国际组织中最重要的高等教育全球治理枢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更是引发极大关注。从国际组织高等教育国际化活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高等教育国际化活动、高等教育全球治理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相关研究虽取得一定成果,但对高等教育全球治理缺乏全面系统的理论探索,关于国际组织高等教育国际化活动的研究更多基于宏观层面,关于我国如何参与国际组织高等教育国际化活动的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主要国家学位互认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浪潮中,各国学位的相互认可问题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因素。文章通过对国际间学位互认情况及我国与其他国家学位互认发展历程的介绍,分析了影响国际间学位互认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