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中小学生还要注意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重视人伦道德、重视做文明人的修养,是中华民族德育思想的优良传统。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陶炼学生做文明人的养成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开展养成教育促进全面发展○汪海清符水泉(浮梁县湘湖中心小学)《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同时还指出:“德育对...  相似文献   

3.
人格教育包括对个体良好性格与道德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和实践训练的过程,涵盖了学校德育工作中的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各个要素,人格教育是一种注重尊重人、发展人、完善人,强调人的主体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是一种强调自我教育,将学生看作有思想、有个性、有灵性的血肉之躯,注重唤醒、鼓励、鼓舞学生内在需要和潜能的教育。通过人格教育,将使学校德育有效地转变为“生命德育”、“自主德育”、“实践德育”、“创新德育”,充分体现了德育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 一、师范生人格教育的内容 对师范生的人格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理想信念教育。根据师范学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遵循分层递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由点带面地对师范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教育,联系师范生的实际,切实将理论教育转变为学生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并最终升华为他们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4.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中小学生还要注意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贯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是德育中的基础教育,是教学生“会做人”的莫基工程。回顾我校几年来,大体上是沿着明理  相似文献   

5.
教育未来公民“学会做人,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是整个教育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在德育方面,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主要是良好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它应与思想品德课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等四个方面有机结合,使诸教育围绕养成教育目标,优化教育方法,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指出:“德育对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究竟什么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对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什么作用,如何开展“养成教育”,这是研究小学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俗话说:“江山...  相似文献   

7.
51.有40%左右的中小学生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对全国76所学校万余名学生进行了心理检测后发现,约有32%的中小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异常表现。52.记者:“假如你是教育部长,你会做些什么呢?”学生:“废除‘应试教育’,开除所有不会微笑的老师!”53.脱离生活的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某些能力,但不是生活能力和生活得幸福的能力。54.德育应该抓住德育时机,而真实的德育时机是弥散在日常生活中的。55.教育的幸福目的是一切教改实践不入歧途、得以完善、得以深化的“灯塔”。56.幸福教育就是要将教育的目的回归到人自身的情感上,使教育造福于人。所谓…  相似文献   

8.
教育未来公民“学会做人 ,学会关心 ,学会学习 ,学会生活” ,是整个教育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在德育方面 ,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主要是良好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它应与思想品德课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等四个方面有机结合 ,使诸教育围绕养成教育目标 ,优化教育方法 ,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一、养成教育与思想品德课教学结合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由知到行形成正确行为品德 ,需从道德认知出发。思想品德课是提高学生道德认知、激发道德情感和行为动机的重要阵地。把握“纲”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养成教育在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作用徐斌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德育对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究竟什么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对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什么作用,如何开展养成教育,这些都值得认真研究。什么是...  相似文献   

10.
“人格养成教育”始终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一个主题,学校开办九年来一直以课题研究为引领,对学生实施人格教育且初见成效。在本校人格养成教育目标“立大志、养大气、习大雅、成大器”中“,成大器”就是使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具有“伟人”特质的人。这与我们目前开展的“向伟人学习”目标不谋而合。在当前加强对青少年进行“树魂立根”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同时,结合普陀区教育局开展的“伟人教育”,我校实施的包括政治德育和生活德育在内的“向伟人学习”的研究,是对德育工作的加强,开辟了德育工作的新途径。“向伟人学习”内容结构为三个模…  相似文献   

11.
“德育对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其教育、训练的目标应是“养成”,把《规范》要求转化行为习惯内化心理索质。从“养成教育”角度,我们把《规范》的实施当成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来抓紧抓好。一、教育要求序列化作为系统工程,《规  相似文献   

12.
树人之要,德育为先,德育之要,养成为重,养成教育是德育工作的最佳切入点,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我们在养成教育实践过程中发现,认真落实好“立标、明理、实践、示范、评价”这五个环节,使养成教育效果逐步得到彰显。  相似文献   

13.
略谈小学生道德行为养成教育内蒙王树贵,谢玉秋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德育对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德育对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可见,强化养成教育,教会学生做人,是学校德育的基本任务,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校坚持不懈实施养成教育,在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做了大量工作,提高了学生道德素质,促进了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5.
学校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阵地,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教育,要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使学生成为一个风格高尚的、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人。赫尔巴特强调教学与教育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断言不存在“无教育的教学”,主张“通过教学来进行教育” (此处“教育”就是“德育”)。中学德育大纲强调指出: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经常、最基础的途径,它对培养学生思想道德  相似文献   

16.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中小学学生还要注重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这个典求,对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的德育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如何使这个要求,在中小学的德育工作中加以落实呢?我认为,最可操作的,最有实效的是在中小学生中进行“学美德、讲规范、守礼仪”的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学美德,就是学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讲规范,就是讲中小学生的行为规范;守礼仪,就是自觉遵守礼仪常规。  相似文献   

17.
养成教育:对传统德育的反思养成教育的提出,主要是解决中小学德育的基础化问题。我国中小学德育面临种种矛盾;一方面在呼唤加强精神文明,提高民族素质;另一方面具体加强的却大多是“文化素质”教育;一方面无时无刻不在强调德育的地位,另一方面德育往往只能在课堂教学中稍稍加以落实,而且主要是一种认知教育。德育问题的症结,主要在于忽视了“做人”的教育。这种“做人”的教育包括道德情操、心理素质、行  相似文献   

18.
<正> 一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是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文件。文件指出中小学德育存在着脱离实际的倾向,要实事求是地确定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任务和内容,认为“德育对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中小学德育内容这一改革向全体教师也向未来的教师,未来的德育工作者——师范院校的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能否完成将来的德育任务,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养成教育,十分关键的是他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社会公德、明行为习惯和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件还明确指出:“德育,对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可见,强化养成教育,教会学生做人,是学校德育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20.
正小学美术教学的德育渗透主要体现在美术教学实践和美术课外活动中的德育渗透。本文就此摭谈笔者的粗浅看法。一、小学美术教学实践的德育渗透在美术教育实践的过程中要达到德育渗透的良好效果,应着重把握好四个基本层面的问题。1.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对人的一生可谓受益无穷。养成教育在小学阶段至关重要,课堂教学对于养成教育更是不可替代的关键一环。对美术课堂教学而言,进行养成教育,不但与其他课程的课堂教学具有共同性,而且有其典型的特殊性。从事小学教育的教师往往都有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