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婷  代远红 《今日教育》2005,(12):29-30
在新时期新阶段,中央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飞跃和新发展,也体现了新时期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全局所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可以看出,以人为本的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而全面、协调、可持续则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特点。在教育活动中,一切活动就要以对人的认识为出发点,注重个体的全面终身发展,注重个体的生命关怀。  相似文献   

2.
一、科学发展观的由来及其内涵 “发展观”诞生于上世纪40年代德国法兰克福流派确立的“工业文明观”,其核心内容是“发展=工业”。之后,“增长极限论”、“可持续发展观”、“综合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相继出现。人类一步步将工业文明时代单纯为经济而经济的发展模式逐步提升到了今天——经济、社会、自然与人全面、和谐发展的模式,实现了认识上的巨大飞跃。2003年,在批判与继承的基础上,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将发展观冠之以科学之名,更强化了其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用科学发展观审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辩证的、唯物史观的发展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了素质教育乃至基础教育的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遵循了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坚持了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产生了一些争议和问题:如课程改革中的“形式化”问题、教师培训问题、评价问题等。用科学发展观审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中国基础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4.
贯彻科学发展观 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取得了一连串的阶段性成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我们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路明灯,把新课程改革推向一个新阶段。为了深化新课程改革,须确定一系列待研究的重要课题,例如,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问题、综合课程的设置问题、教科书的进一步改革问题、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深化问题等等。为此,须统一思想认识,制定基本法规,研究战略部署,保证研究质量,分期分批推广,从而把新课程改革推向科学发展的高度。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给科学发展观作了科学的定义,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党中央对改革开放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我们党执政理论的新飞跃。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同步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存在理论准备不足、实践先导不充分、新课程与旧课程缺乏衔接、师资条件不匹配、社会接纳程度不够等问题.新课程改革对科学发展观的偏离,可能给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潜在性危机.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个牵动基础教育全面改革的系统工程。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分析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与发展。反思当前改革进程中面临的若干问题.并由此确定保持积极的一心态来应对乃是摆在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严肃课题。  相似文献   

8.
课程改革是我国2000年以来全国中小学都在进行的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关系到我国整个教育的发展,甚至也关系到我们国家的战略发展。各方对此评价不一,本文将从科学发展观这一视角审视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9.
10.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在总结我国社会发展实践的基础上,适应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而提出的执政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本学说的继承和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是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我们党顺应新世纪人的主体性高扬的潮流,立足于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坚持和实践科学的发展观,就要全面理解以人为本的含义,“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人,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层面来理解,不仅仅是指自然人和社会人,而且是指全面发展的人。自由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条件。人的自由意味着人的解放。新一届党中央适应新的形势,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为党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又一次实现了党的执政理念的升华,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及其教育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认识的深化和提升。它的实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对当代中国教育的启示和意义在于,建构一种能够促进人的真善美素质全面发展的、科学的教育发展观。  相似文献   

13.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追求的新境界。我国由于历史的、现实的种种原因,基础教育发展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当前,人们对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解读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有人认为,西部地区贫困,没有条件讲均衡发展,东部地区已在推进教育现代化,不存在均衡发展问题;有人见物不见人,一讲到均衡发展就过度地聚焦在办学条件上;还有人把均衡发展绝对化,忽视了个性化和特色化的发展。因此,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一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不断完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构筑新型课程文化,切实提高教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历史性选择.是我国教育领域一场广泛深入的教育创新.在这场变革中,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中心环节.改革期间经验和成就固然令人欣慰,但从理论到实践皆出现了许多矛盾和偏离.本文主要阐述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两个最为普遍和严重的问题:课程改革轻视知识,以降低知识学习的地位为代价;学习方式的转变流于形式.并初步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最近进行的一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反思,揭示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不足,并给出了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一、科学发展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科学发展观是21世纪我国各项事业战略发展规划和实施的指导思想。其中心内涵在于: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简而言之,科学发展观是基于“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四大特征的发展。教育作为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受其引领。教育作为直接培养人的活动,从某种角度来说,是我国实现科学发展观的重点,也是难点。2001年,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理想到现实,它正一步步改变着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现状,然而它是否实现了学生的人本、全面…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个牵动基础教育全面改革的系统工程,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分析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与发展,反思当前改革进程中面临的若干问题,并由此确定保持积极的心态来应对乃是摆在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严肃课题。  相似文献   

19.
张杰 《考试周刊》2010,(12):11-12
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一观念不仅对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指导意义.而且是指导教育发展的纲领。本文主要论述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符合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20.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崇高目标,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基础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突出地表现在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上。基础教育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把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核心目标,注重教育的基础性、全面性、协调性,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注重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