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传世《离骚》和《涉江》竹简写本的出土,为考证楚辞的时代、《离骚》的作者等问题都提供了最为可靠的新依据,有关《楚辞》的出土文献也证明《楚辞》和音乐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不仅使屈原作品中的意象、文化背景有了充分体现,更有利于为屈原作品的真实性、生辰问题及年代问题的研究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2.
女性研究者以自我的独特感悟和深刻体认,与男性研究者一道推动着屈原与楚辞研究向前发展。在屈原与楚辞研究中,女性研究者作为一个刚刚崛起的研究群体,在研究的独立性、自觉性、创新性、专注性方面虽然有自身的不足和缺憾,但确是屈原与楚辞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提出《楚辞》为屈原一家之书的论点,将历代《楚辞》居集而《离骚》尊经的焦点转移到屈原身份的讨论之上,这影响到近代学者关于屈原身份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论《楚辞》的形成及秦楚文化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辞》是楚国巫文化下的产物,包括巫史、巫医,无不与巫有渊源关系。《九歌》是祭祀上帝诸神的巫剧。屈原是以贵族而兼巫史的人物,他的《离骚》充分反映他对善、爱、美人性的追求。秦楚赵代都是帝颛顼的后裔,所以成为一共同的“文化圈”。  相似文献   

5.
“楚辞”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源头之一,内蕴丰厚,质实思精.这个源头不是混沌一体的,而是有模式可循的.种种模式成出于屈原之辞,如飞鸟模式、香草美人模式、车子先导模式、对话模式等.这些模式经过屈原的细心加工和热情歌唱,成为其后历代文人创作的经典效仿对象.“楚辞”并不是死板僵化的模式,而是有着恒久研究价值的经典模式.  相似文献   

6.
本以历史悲剧《屈原》的作郭沫若在抗战时代背景下对战国历史的独特认识为基础,阐明了该剧“借古喻今”的根据及伦理意义上的“崇高美”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了该剧在情节安排与人物塑造上的道德倾向。  相似文献   

7.
<天问>所表现的屈原的历史观是进步的,因为其目的是以古为鉴,开导后人接受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态度是冲破传统历史观的束缚,实事求是,保存历史真实性;思想是表现深沉的历史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8.
<楚辞>在文体上不但突破了传统的四言模式,广泛运用标志性文言助词"兮",而且还寄寓着强烈的情感意蕴.此外,<楚辞>中描绘形状之语与虚字颇多,用词华丽新奇,句式气势磅礴,大量运用楚国方言,体现出浓郁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9.
汪瑗《楚辞集解》一书尽管有若干新奇之见可资借鉴,但其中很多观点,特别是一些根本观点,则是错误的,且对后代影响甚大。为了扫除楚辞研究中的垃圾,保证楚辞研究正常进行,对汪氏此类观点,必须予以驳斥。  相似文献   

10.
《史记·屈原列传》结尾的太史公赞语已指出《招魂》的作者就是屈原。这是屈原作《招魂》的“铁证”。王逸《招魂章句》序内容与史料和《招魂》内容不吻合,因此“《招魂》为宋玉作”一说不可信据。后代一些学者对王逸说的修正是徒劳的。第一人称用“朕”并非宋玉的语言习惯,而是屈原的语言习惯。这进一步证明《招魂》的作者是屈原而非宋玉。  相似文献   

11.
楚辞中占卜的描述与文献中的记载相比,有些可以互相印记,有些则能补充其不足。  相似文献   

12.
马志林 《职大学报》2012,(1):105-109
《诗经.国风》和《楚辞.九歌》作为中国早期诗歌的杰作,都是文人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经过不同程度的加工润色的乐歌,从根本上讲都有着早期民间文学的原质。二者虽有鲜明的不同特点,但也有一些共同特点:其母题都具有重要的原型意义,又有着相同的抒情模式,还有着共同的演唱形式。将二者进行比较研究,可以相互印证,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3.
楚辞历数考     
楚辞纪年纪月纪日之法,是先秦历数罕见之例证。楚辞中已经出现二十四节气中的两种名称。楚辞采用夏正之说可以定谳。  相似文献   

14.
宋人李清照、陈与义的词中责怪楚辞漏写桂花,与事实不符,错怪了屈原。  相似文献   

15.
黄耀堃 《职大学报》2012,(1):103-104
黄灵庚《楚辞与简帛文献》一书,编排相当有系统,以楚辞为主体;而且又辅以核心问题为本的铺叙方式,紧扣住20世纪的论争和新说,逐一分析。灵庚教授处理有争议的问题,能以广阔的学术胸襟、涵养和三十多年的沉淀及楚地简帛文献的帮助,以更高的眼光来思考问题,对他人不同的看法予以理解和同情。  相似文献   

16.
毛庆 《职大学报》2012,(4):9-13
纵观中国两千年楚辞研究史,姜先生可以"三最"立之:研究时间最长,成果最多,取得成就面最广。姜亮夫先生是国学领域"耸立南天的一代宗师",他留给学界许多宝贵启示,总括起来,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治学精神,二是治学方法。其治学精神为:锲而不舍,敢说真话,勇于自我反思。  相似文献   

17.
褚斌杰先生《楚辞选评》一书的特色是:借助高超的艺术鉴赏力,传达出楚辞的思想与艺术之美;融入独特的研读成果;表现出可贵的独立思考和客观求真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骆鸿凯的《楚辞》研究著作,现在可查知的有专著四种,论文四篇。他早年师从黄侃,习训诂、声韵之学,治学谨守师法。以小学读《楚辞》,尊王逸《楚辞章句》,辅以《说文》、《尔雅》等,不任意发挥,务求其本真。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1995-2004年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有关“楚辞体”语文体特性研究的论文,分别从《诗》、《骚》异同比较、汉代人对楚辞的接受、楚辞的“语体特点”和“体性”特征等四个方面对“楚辞体”的文体特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林氏《楚辞灯》一书,将二千余年来王逸、朱熹等人的注释统统斥之为"暗室",这是不公平的。但林云铭此书力主层次分析,并且身体力行,仅此一点,就完全可以在中国楚辞研究史上卓然特立,名垂千古。在强调对楚辞进行层次分析这一点上,林云铭并非首创者,而在对《天问》一诗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解读之实践上,他确实是中国骚学史上第一人。刘树胜君能对《楚辞灯》进行点校,可谓慧眼独具,其对于推进和深化楚辞研究,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