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现代城市是人类文化的渊薮和现代文明的集萃,更是文化先锋的试验田、文艺时尚的风向标。现代城市文化生态健康与否直接关系着整个国家文化建设的成败,在中国"大转型"的时代尤其要注重城市文化生态的养护与改善,真正贯彻整体性的"科学发展观"和永续性的"生态思维"。全球化的正面价值是人类文化不断提高其内在的"文明总量",但它又常常在人类文明不断减少其外在的"文化差异"的过程中,遮蔽人类文明可能的前进方向、甚至湮灭人类更好的生命形态。如何在增加人类"文明总量"的同时尽量保持"文化多样化",既是全球化时代人类的共同课题又是中国新型城市化亟待解决的难题,这事关"文化正义"的匡扶与"文化正能量"的有效释放,对于尽快扭转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瘸脚"与"文化生态失衡"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个性的高度概括.在教育转型期的背景下,怎样重建学校文化,使之与教育转型相适应,这是现代学校校长面临的严峻挑战.本文从重建物质文化、重建管理文化、重建行为文化、重建精神文化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传统文化转型属于文化发展与文化创新的重要课题.传统文化转型能够为“文化兴国”战略提供强大的文化精神动力和先进的文化环境支撑.设计文化是特定文化诉求在设计学领域的具体显现与诉求形式.依托与运用现代设计文化的学理、方法论及其价值体系效用,是传统文化转型得以达成的策略与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李珂 《绥化学院学报》2009,29(4):139-141
目首,人类知识转型的速度是越来越快了,人们也越来越明白,科技知识型存在着它本身不可克服的缺陷,而且这种缺陷所造成的消极社会影响也更加明显.科学知识型正转向另外一种新的知识型,即后现代的文化知识型.在这次转型中,现代教育也陷入了一场日益严重的危机--校园文化中人文教育的缺失.学校作为文化传播的场所,如何成功转型,实现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有机统一和整体进步,将是这次进程中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5.
和合学是时代精神的召唤,是中国文化人文精神的精髓和中国文化的生命智慧,也是回应人类所面临的三大挑战(价值理念的挑战、西方文明的挑战、现代化转型的挑战)的最佳的文化选择。它能合理地、道德地、审美地解决人类面临的五大冲突(生态危机、社会危机、道德危机、精神危机、文明危机),而且能创造性地解决中西文化的价值和合,以及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使中国文化以崭新的面貌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6.
中国大学文化百年进程若干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现代大学文化百年进程的主题是实现大学文化现代化.大学文化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经历了若干阶段,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大学文化百年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已经为当前大学文化的构建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从界定与本论题相关的若干基本概念入手,对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本质、背景、所面临问题、发展路径与方向等进行了分析,就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代转型对于当代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作用、现代新疆区域文化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的地位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审美文化虽古已有之,但其全面兴起却是现代事件。审美文化的兴起有着深刻广泛的社会文化背景,是当代科学技术、经济发展、文化发展导致的人类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日益普遍的艺术化和审美化的产物,是传统审美文化向现代转型的深刻产物。本文将梳理审美文化由传统形态转换为现代形态的历史轨迹,并从理论和实践上对二者的异同作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9.
民族文化的传承对于人类的意义以及对一个民族的重要性来说均毋庸置疑,但面对现代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手段,面对社会的转型以及未来的现代化,民族文化的传承又成为一个难题而远远未得到解决,从主体、时间、空间、内容、原因、方式等几方面,就民族文化传承研究现状给予综述与评论,有利于总结现有研究成果,找出研究差距,进一步加强民族文化传承研究。  相似文献   

10.
课程文化转型及其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整体转型性变革内在地蕴涵着课程文化的转型.课程文化转型是课程文化危机深化的产物,意味着一种课程文化模式向另一种课程文化模式的根本转换,体现出历史制约性和主体选择性的统一、断裂性和延续性的统一及整体性与渐进性的统一.课程文化转型的动力机制在于课程文化所包含的超越性与自在性的矛盾,它是通过课程的自在丈化与自觉文化之间的互动来实现的.而由于课程文化超越性的"先天"不足,提升课程文化自觉成为一个既蕴涵深切理论关怀、又富有强烈实践意图的命题.课程文化自觉既是课程文化转型的深刻基础,是实现转型的动力,又是转型实现的标志,甚至是转型自身.  相似文献   

11.
安顺地戏是屯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百年来,它逐渐成为屯堡人的文化标识而代代传承.随着社会的现代转型,地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自身创新与转型的诸多问题.研究地戏文化转型与传承的困境,积极探索应对措施,对保存地戏文化的特色及其发展、弘扬,都有重要现实意义,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调适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李克良 《教师》2010,(23):9-10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个性的高度概括。在教育转型期的背景下,怎样重建学校文化,使之与教育转型相适应,这是现代学校校长面临的严峻挑战。本文从重建物质文化、重建管理文化、重建行为文化、重建精神文化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黄公度是晚清历史时期的关键人物之一,在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中,其突出表现最为典型。黄公度胸怀全球,目光深邃,他把"诗界革命"与中国的文化和政治改革紧密地联系起来,涉及到政治、文学、民俗、教育、妇女诸问题。从而解决社会革命和文化革命的重大问题,这就是中国现代新文化思想所要解决的主要难题。他全面地反省和鞭挞灾难深重的封建文化思想和制度,成为中国文化现代性转型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14.
试论“现代文化”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现代文化是指人们适应现代化本质要求的文化,就是实现文化的现代转型并建设现代价值、形成现代认同、张扬现代精神并进而建设共同信仰的文化。现代文化的主要内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存在着一致性和耦合性。现代社会的现代价值、现代认同、现代精神和文化的现代转型是现代文化及其建设的核心内容和主要任务。现代价值是现代文化的基础,现代认同是现代文化的支撑,现代精神是现代文化的动力,文化现代转型是现代文化建设的途径,建设现代文化的目标就是建设信仰共同体。现代文化的这四个要素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作用,紧密联系,现代文化是先进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文章还提出了新疆"疆魂"的概念以及实现文化现代转型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文化及其文化转型成为当代哲学研究的热点。在哲学视域中,文化有三重维度:从广义分析,文化即"人化";从狭义分析,文化即社会意识形式;从生产力分析,即"文化生产力"。中国的现代文化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对而言,它是一种科学、理性精神和民主精神引领下,汲取现代工业文化精髓,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华的综合文化系统。当代新疆民族文化要向现代文化转型,首先,生产方式的转型是新疆文化转型的物质基础;其次,提高各民族文化素质是新疆文化转型的关键,最后,文化产业是文化转型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认为文化反思是实现文化转型的必要条件,是文化转型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转型的内在需要,也是文化转型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实现文化转型,改造民族传统文化,实现民族现代化的事业中,本民族知识分子应该起带头作用和表率作用,应该走在前沿,应该带头文化反思,用现代文化知识来武装自己,为民族的传统文化现代转型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中国书法现代转型存在着困境,其实质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下的生存困境.从全息的角度看,"诗性"是中国书法、中国文化的全息元,拥有文心并回到诗性则是中国书法现代转型的必由之路.其中,"个性品质——当下民间——市场意识"的三位一体在中国书法现代转型中具有重要意义,并且书法家必须回到"诗性"与"文心"的传统.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文化哲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文化哲学研究大致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关于文化哲学的总体把握与建构,涉及对文化哲学的研究对象与主题、理论形态、历史演进、未来走向等问题的思考;关于人类精神的演进与走向,主要是从人类文化精神的总体进程来进行运思;关于哲学理性精神的重建,着重于从人的存在和文化批判等向度出发进行探索;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主要是从转型的内涵、途径、意义等方面展开思考.  相似文献   

19.
文杰 《华章》2011,(28)
在文化全球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全球文化领域时,文化相对主义倾向崛起,表现为各民族文化在应对西方文化入侵时所表现出的文化自觉,尤其在挖掘本民族在市民基层的本土文化上所展现出的活力和坚持.这种倾向在后现代视野中被推及至文化转型的高峰.本文以陕西民间艺术文化为切入点,在对这一中华传统文化之代表文化符号进行梳理的同时,以后现代的视野去反观这一文化类型.  相似文献   

20.
教学文化的平衡转型就是在个体的认识上,教学文化模式通过冲突、变迁或建构向另一种教学文化模式转换以求达到一种平衡状态,而且这种平衡不是绝对静止的,是动态生成的.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有助于教学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有助于正确认识教学文化的内容,把握教学文化的发展方向;有利于新课改的顺利实施;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根据发展的观点,实现传统与现代教学文化的平衡转型要在尊重传统教学文化的基础上,实现教学文化创造性和渐进性的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