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以前一直认为欧洲人自古以来就用刀叉吃饭,然而这是完全错误的。距今大约二百年前,直到十八世纪中叶,欧洲的黎民百姓没有使用过个人专用的刀叉,当然贵族们例外。此外,在中世纪的城市国家里的新兴资产阶级,虽也有些人使用刀叉,但是老百姓是绝对没有人用的。在苏联曾有这样一个传说:十月革命时,俄国的农民进入宫中,在那里发现了各种稀奇古怪的珍宝。尤其当他们看到了餐刀和叉子时,惊讶地说:  相似文献   

2.
人类进食采用的方式,在现代社会流行最广的是三种:用手指,用叉子,用筷子.用手指抓食的人生活在非洲、中东、印度尼西亚及印度次大陆的许多地区,用叉子的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和北美洲,用筷子的人主要分布在东亚大部.中国人是用筷子群体的主体,是筷子的创制者,是筷子传统的当然传人.我们使用筷子的历史是何时开端的?古代是否还采用过其他进食器具?要回答这样的问题,应当说并不很困难,因为我们有浩如烟海的典籍.其实不然,史籍中确实并不容易找到完满的答案.是考古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机会,田野考古发掘出土的大量古代进食具实物,将我们所要寻求的答案明晰地展示到了世人面前.考古资料表明,古代中国人使用的进餐用具,主  相似文献   

3.
文心 《世界文化》2004,(4):26-27
小的时候,妹妹非常想学钢琴,可是钢琴老师对妈妈说,算了吧,她的手指不够长,就是练一辈子也不会成为钢琴家的。妹妹伤心地哭了。30多年后的今天,我把这个一共只有四个手指头的女孩成长为钢琴家的故事通过E-mail告诉她时,她又一次落下了伤心的泪。这个女孩就是年仅19岁的韩国残疾女钢琴家李喜芽。李喜芽是先天畸形的一级残疾人,她的两只手各自只有两个手指头——大拇指和食指,而在她的膝盖以下什么都没有。她就是用这些创造了人间最伟大的奇迹,成为全世界瞩目的钢琴家。李喜芽的爸爸在2000年已经去世。曾经是炮兵军官的爸爸在1967年脊椎受了…  相似文献   

4.
餐刀是最早使用的餐具之一,它是与西方人以肉食为主的饮食结构密切相关的。早期的餐刀都是尖头的,与今天吃牛排时用的餐刀一样。直到17世纪30年代,才逐渐演变为圆头餐刀。完成这个演变的人就是法国路易十三的枢机主教,阿尔芒·让·迪普莱西,即著名的黎塞留公爵。黎塞留除了专心致志于治理国家事务和谋取个人权势外,还非常注重文雅端庄的举止。当时,上流社会的男人们在用餐过程中常常用刀尖剔牙。黎塞留对此深恶痛绝,他禁止在他的餐桌旁出现这种粗鲁的行为。据说他命令自己的大管家挫圆了餐刀的尖头。不久,法国宫廷餐桌上的餐刀也仿效黎塞留都挫成了圆头。直至17世纪末,法国的成套餐具制作中才逐渐出现了圆头餐刀。 餐叉也是西方人的主要餐具之一,但是餐叉并不是一开始就作为餐具的。叉子成为餐具并被广泛使用同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  相似文献   

5.
乐谱小史     
公元7世纪时 ,西班牙塞维利亚的天主教主教还在担心 ,由于不能将乐曲记录在纸上 ,会使动听的曲子失传。其实在此之前1000年 ,希腊人已经采用文字作音符 ,用点和线表示旋律了 ,可惜这种记谱方法不知何时何故竟被停止使用。希腊人的乐谱也不是最早的 ,因为在公元前700年 ,南印度有人用300个由当时使用的字母演变的符号来谱写维达赞美歌 ,这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乐谱。在8世纪时 ,欧洲的修道士创造出一种用向上和向下的符号表示曲调的方法 ,把它标在圣歌的歌词上面 ,以便能记住乐曲。对乐谱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人 ,是11世纪意大利…  相似文献   

6.
西洋饮食文化入传中国始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583年,当意大利籍传教士利玛窦冲破重重险阻,踏上中华帝国的土地时,他惊奇地发现了一个与欧洲截然不同的饮食文化体系。在他留下的日记里,我们能寻出很多有关中国饮食文化的疑惑性记载:“中国人吃东西不用刀、叉或匙,而是用长约一个半手掌的光滑的筷子。他们的饮料可能是酒或叫条的饮料,都是热饮。中国人酿的酒和我们酿的啤酒一样,酒劲不很大,但喝多了也会醉人……”几乎与利氏发问的同时,伴随着耶稣会传教士和西方商人的来华,西方饮食文化也开始陆续传入中国。据史料记载,明清时期最早输入中国的西洋饮品是葡萄酒。如康熙二十…  相似文献   

7.
19世纪初,巴黎有位叫阿佩尔的人,是个做点心的。他听说海员在漫长的海上生活中吃不到新鲜食物;还有拿破仑派往欧洲各地的远征军士兵也苦于粮食不足。他开始对食物的保存方法进行研究。发现了把热菜放入罐子里密封起来,可以保存很长时间。就在这时,拿破仑下令:“谁能发明让食物不变  相似文献   

8.
早期的美洲人杜毅编译在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的很久以前,生活在那里的土著人居住在同寺庙一样的圆锥形帐篷里,吃着20磅重的龙虾,并养成了包括每天洗澡这个被当时欧洲移民所嫌弃的习惯。当度假者们驱车来到伊利诺伊州,以每小时55公里至70公里的速度滑州际公路行驶...  相似文献   

9.
法国人与鲜牡蛎徐振强鲜牡蛎是法国人最喜爱的海味,圣诞晚餐、招待贵客,都离不开它。当人们围桌而坐,用一种特制小刀撬开鲜牡蛎的外壳,再往色泽如玉的牡蛎肉上挤洒些柠檬汁,然后用小叉子把它送进口中,那真是一种美的享受。牡蛎,又叫蚝,是一种海生的软体动物,灰褐...  相似文献   

10.
正人类吃鱼的历史有多长?谁是第一个吃鱼的人?恐怕谁也说不清楚。几乎每一个仰韶文化遗址都有鱼纹、渔网纹陶器或陶片出土,骨制鱼钩、鱼叉、陶制网坠等捕鱼工具也很普遍,这说明华夏先民至晚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开始用工具捕食鱼类,或撒网,或垂钓,或投叉。据《周礼》《春秋》《战国策》等先秦典籍记载,周代已经发展出丰富的鱼文化和严格的鱼礼,不仅捕鱼方法更加成熟多样,鱼的吃法更是极其讲究,  相似文献   

11.
照相印刷技术发明之前,在西方美术史、印刷史和新闻史中。版画是传播知识和信息的主要工具,地位极为重要。从17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西方人通过版画向读者介绍当时神秘的东方中国,尽管有些版画带有欧洲人对中国居高临下的偏颇,不免失据失真,但仍是不容今人忽视的那段历史的重要记录。  相似文献   

12.
英语里的伞一词源于拉丁语里的日阴,可见古时的伞是用来遮太阳的。古时只有身份高贵的人才可以用伞,而且不是自己撑伞,由别人从背后为他撑伞。欧洲直到17世纪,才在法国发明了雨伞。但它只用于从家门口出来到乘上马车这段路上。18世纪后期,英国有个叫汉威的人,携带雨伞出游,引得路人用惊讶的目光盯着他看。妇女为了不让洋衣被淋湿,从很早便用雨伞,可是男人都是用帽子和斗篷挡雨。古时可以张合的伞的支棍是用鲸骨做的,伞柄是木制的。1920年前后,英国和德国开始用铁代替鲸骨。后来不断改进,用上了遭雨淋也不生锈的不锈钢,折叠的伞也出现了。还有弹力式的,只要一敲伞  相似文献   

13.
印度人早在5000年前就懂得用棉花纺纱织布的方法。这方法往西经波斯、埃及传到欧洲,往东经中国传到日本。欧洲人知道纺纱织布的方法虽早于日本,但织布工人对纺纱不感兴趣。因为梳理棉花纺出长线来很费事,所以他们只不过用棉线织个手绢之类的织物。而在东方却对棉线极为珍视,印度大面积地种植棉花,纺织出上等布匹,向欧洲贩运。故此,直到18世纪,在纺纱织布的技术方面,欧洲人远远落后于亚洲。1764年至1767年间,英国布莱克本的木匠哈格里夫斯研究出能同时纺出几根线来的机器。接着英国普雷斯顿的理发师阿克赖特又研究出另外一种纺织机,不过纺出来的线比哈格里夫斯的粗而结实。1778年英国博尔顿的纺织工克朗普顿又采上述两  相似文献   

14.
王颖 《世界文化》2008,(4):14-15
美国的自然文学传统可以上溯到17世纪初。当欧洲的第一批移民来到北美这片神奇的土地时,他们希望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建立起自己的“伊甸园”。同时,他们也渴望用文学歌唱这片壮阔美丽、丰饶深邃的土地。美国早期的许多作家,用日记、旅行笔记和书信散文等形式记下新大陆的美丽景色,这为自然文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但是,早期的美国文学往往还是对欧洲文学传统的继承。  相似文献   

15.
瓷器是中国送到欧洲的最高雅、最令人心动的礼物,它与原产地牢固地连在一起,以致瓷器的英文名称就是“china”。欧洲人如19世纪英国的散文家兰姆(1775~1834年)正是通过绘制在瓷器上的玲珑人物、自然景物、风情习俗感受中国的。17世纪初,荷兰人劫掠了葡萄牙的大帆船,将船上的中国物品运往阿姆斯特丹拍卖时,欧洲的妇女惊诧于中国瓷器的典雅美丽,在她们眼里,这种天赐的宝物如此圣洁,以至不敢用手触摸。这种神圣性还和传说中中国瓷器能够消灾解毒及其制作材料和制作工艺的独特要求有关。关于中国瓷器的制作,西方人说法不一。培根(1561~1626年)…  相似文献   

16.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荷兰人使用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自行车。但是到了20世纪50至60年代,随着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情况发生了变化。,-F~zn许多欧洲国家一样,荷兰的道路变得越来越拥挤.骑自行车的人被挤到了路边上。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最著名的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一开始的和弦对音乐爱好者来说并不陌生。但任何一位能够看懂乐谱的人都会很快地发现,拉赫玛尼诺夫创作的这些和弦是任何一个双手正常大小的人所根本无法弹奏的。著名钢琴演奏家塞里尔·史密斯熟悉这位作曲家,他说他从未见过象拉赫玛尼诺夫这样大的手,“如同章鱼的触角覆盖在键盘上”。他还说,拉赫玛尼诺夫用其右手可以弹奏从C到高音E的和弦。这是绝大多数人很难做到的。但拉赫玛尼诺夫却可用拇指弹奏中央E,他能以常人所不能及的方法用拇指在其它手指之间屈伸自如地演奏。  相似文献   

18.
美国人依·洛夫是目前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一位“撑竿收藏家”。经过20多年锲而不舍的搜集 ,他已收藏了世界各地182根形状和质地各异的撑竿。其中有早期的木竿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弹性竹竿 ,20世纪40年代的坚韧金属竿 ,60年代始用的轻质尼龙竿。值得称道的是它们大多是创造世界纪录、获得金牌运动员所用过的撑竿。1866年 ,撑竿跳在欧洲首次被列为体育专项比赛时 ,英国选手麦切尔纵身一跃跳过了3 21米的高度 ,使用的仅仅是一根松木树干而已。依·洛夫当然无法收集到这根最早的撑竿 ,他只得找来松木和南美出产的富有弹性…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20年代初,希腊人民奋起反抗统治希腊达400年之久的土耳其人。这场独立战争,经过激烈的战斗,土军退入耸立于阿蒂卡平原上的巨大岩石上的卫城。他们藏进巴特农神庙背后进行顽抗。这个神庙是在公元前5世纪为祭祀守护雅典城的女神雅典娜而修建的。巴特农神庙是古代希腊最高的建筑,是欧洲文明和民主的象征。土军逐渐陷入绝境,但困兽犹斗,在子弹打尽之后,他们便开始破坏神庙的大理石墙壁,剥下古代金属铆钉上的铅皮。不料这竟成了土军的绝妙战略。希腊人见他们破坏神庙而慌了手脚,  相似文献   

20.
荷兰王国位于欧洲西部。其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近400人,是欧洲人口最稠密的国家之一。居民中90%以上是荷兰族,他们在婚恋生活中保持了许多传统而奇特的习俗。玫瑰花示求婚。求婚是一件相当罗曼蒂克的事情,荷兰人在这方面很富有诗意,当女儿到了婚嫁年龄时,家长便在其女儿卧室的窗台上,放置一盆色彩鲜艳的玫瑰花,示意青年男子可以前来求婚。订情信物———木鞋。依照荷兰人的传统,青年男女订婚时,新郎要送给新娘一双漂亮的木鞋,这一传统流行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传统的木鞋突出反映荷兰人穿着的别致,木鞋用整块木头雕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