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科书是国家培养未来人才的权威文本和重要载体,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直接或者间接地涉及了众多爱国教育元素.数学教科书整体编排符合小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不同年级的数学教科书中爱国教育元素侧重点不同,占比也不同.从了解自然到保护自然,尊重生命到社会结构发展,文化传承到文化创新,立足中国到面向世界.文章从自然、人民、文化、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交流五个角度详细阐述了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爱国教育元素.世界不断变化,人类也在发展进步,未来的数学教科书应以学生认识规律为基础,从不同角度编排具有时代气息的爱国教育元素.另外,教师应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深入挖掘教科书中的爱国主义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2.
尊重元素是中学语文教科书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梳理人教新版初中语文教科书文本有关尊重的内容,探讨课堂导学过程中培养中学生尊重生命的教学策略:充分利用文本阅读唤醒学生尊重生命的意识、注重随堂练习强化学生对尊重生命的理解与感悟、通过写作训练彰显学生尊重生命的情怀、结合口语交际活动历练学生尊重生命的态度与习惯,以培养中学生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一切生命的本真品质。  相似文献   

3.
中外历史教科书比较与未来我国历史教科书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历史教科书是历史课程内容的具体化 ,是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要用书之一。因此 ,历史教科书的建设是历史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环节。它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反映历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速度是否正确、合理。当前我国历史教科书的改革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仍需深化。在这一进程中 ,深入了解各国历史教科书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既能为解决我国历史教科书中诸多问题提供借鉴 ,又能更好地为未来我国历史教科书的建设服务。国外历史教科书发展的基本特点由于教育和国情不同 ,当前各国、各地区的历史教科书从内容到形式都有明显的差别。从…  相似文献   

4.
边疆意识是对边疆的态度、认识以及看法,包括政治边疆意识和民族边疆意识两个方面。语文教科书中蕴含的边疆意识对养成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情感具有特定的价值。运用频度统计与话语分析技术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进行文本分析,探明教科书中蕴含的边疆意识教育要素及其呈现方式,使语文更好地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科书普遍存在性别不平等问题,师生对教科书的性别偏向有所认识;而教师缺乏性别教育意识,性别教育仅处于萌芽状态。教师与教科书共同参与了传统性别观念的世代传承。  相似文献   

6.
王永辉 《现代语文》2006,(10):19-20
语教科书承载着语课程内容,既是语教师进行正常教学活动的凭借,也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字、接受祖国化熏陶的主要材料。它在学生养成语基本紊养、发展智力、形成和发展健全人格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这就意味着语教科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发展。不幸的是,我们的语教科书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也因此遭到了社会各个方面的批评,社会要求对语教科书进行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作为回应,国家出台了一些改革措施,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继续探讨。本拟就语教科书建设谈一些看法,以供同仁切磋。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教育科学院教育理论和教育史研究所教育预测实验室主任,教育科学博士Б.格尔顺斯基教授,在《国民教育(Народное обрзоВание)》1992年3—4月号上发表题为《新一代教科书》的文章,提出了优秀教科书的标准。 新一代教科书应该是怎样的呢?作者以“教育”出版社最近出版的一本供九年级学生用的教科书《世界经济和社会地理》为例,提出了评价新一代教科书的标准。他认为,新一代教科书应成功地做到:1.教材内容与叙述逻辑及表达方式有机地统一;2.总结了学者们的最新教学论思想和广大教师创造性探索的成果;3.把教科书的传递信息的功能与检查-评价、激活学生独立认识活动的功能成功地结合起来;4.传递材料的逻辑与概念发展的规律性相一致;5.课文的算法结构使内容与教学的计算和手段相容。  相似文献   

8.
从促进学生认识发展视角对教科书进行分析,主要分析教科书呈现的具体内容在促进学生认识发展方面的价值和意义;教科书在渗透教学理念、呈现教学思路和过程等方面,是否关注并落实了教学对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作用.从促进学生认识发展视角看教科书的编写,教科书的结构框架、呈现方式以及教学特征应起到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温锁林 《天津教育》2013,(13):98-100
语文教科书是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语言和文学教育的依据与范本,其标准与规范的地位是由语文这门课程的性质决定的。在学生心目中,语文教科书中的语言就是标准与规范的代名词,毫无疑问,他们在中小学时代学到的语文知识会影响其一生,由此可见语文教科书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规范学生的语言使用、树立语言文字使用标准等方面的重要性与巨大影响力。笔者针对现行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生命教育的政策纲要以及语文学科的特性均证明小学《语文》教科书是实施生命教育的一条有效路径。研究表明,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包括生命成长教育、生存能力教育、人际关系教育、生态伦理教育、生命价值教育五类生命教育资源;具体的教学方法有故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欣赏教学法、游戏活动法和心得报告法。  相似文献   

11.
教师、教科书、学生三者是教学系统中的最基本要素,教学是三者之间动态交互作用的整体协同过程,是一个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在整个教学系统中,教科书是教学的基础文本,教师与学生是教育意义的创造者,学生是教学的最终服务对象。教师有效使用教科书的过程,也就是三者之间实现良性互动的过程。教师使用教科书的过程,就是摆正教科书在教学关系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协调三者之间关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教师、教科书、学生三者是教学系统中的最基本要素,教学是三者之间动态交互作用的整体协同过程,是一个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在整个教学系统中.教科书是教学的基础文本,教师与学生是教育意义的创造者,学生是教学的最终服务对象。教师有效使用教科书的过程,也就是三者之间实现良性互动的过程。教师使用教科书的过程,就是摆正教科书在教学关系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协调三者之间关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南一书局的《生活》教科书在我国台湾地区同类教科书中送审通过率最高,使用范围和影响广泛,编撰很有特色。其内容全景式地反映了学生生活,关注不同背景的学生,突出了环境教育、感恩教育、生命教育、责任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呈现方式活泼而实用;编写理念现代,对我国内地教科书的编写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垚 《现代语文》2007,(3):20-22
语文教科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载体,它不仪反映一个民族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更是社会进步发展、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进步的缩影。适逢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语文教科书也在课程的改革中不断发生变化,力图适应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以来,语文教科书从改编到编审合一、编审分离,从一纲一本到一纲多本、多纲多本,实施国家基本要求下教科书多样化方针。在不断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中,语文教科书体现由"知识本位"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转变,注重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与现实生活联系等。语文教科书历经了新中国成立初期17年语文教科书的规整、"文化大革命"10年语文教科书的异化、改革开放30年语文教科书的繁荣三个不同的阶段。  相似文献   

16.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语文知识在编排上具有系统性、实践性和时代性特征。教师在教学时应树立系统思维,准确认识和把握教科书知识的内容与结构;重视知识的整合应用,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灵活运用语文知识;遵循知识开放的理念,加强对新知识的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17.
教科书作为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最多的文本材料,是学生认识社会、了解世界的重要手段。我们以社会学作为研究视角,以现今太原市初中统一使用的《语文》教科书作为研究对象,发现现行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仍存在一定的性别不平等现象。在该套教科书中男性人物角色出现的频率比女性高,并且以主角出现的频率也高于女性。这将导致处于成长期的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思维定势并产生认识上的误区,这对心智发展迅速且可塑性很强的中学生来说,影响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科书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语文教科书批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不同社会文化在语文教科书上的诉求与博弈。因此,考察20世纪不同历史时期社会文化对语文教科书批评的影响,可以更好地认识我国现代语文教科书发展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英雄人物融入语文教科书是落实立德树人、引导青少年形成积极健康价值观的重要路径。本研究对现行义务教育阶段统编语文教科书中出现的英雄人物做了统计分析,发现其具有多板块渗透并以课文为主,主要集中在近现代,革命领袖单人频次最高,英雄人物角色广泛且以男性为主等主要特征。建议在教科书编写方面,坚持英雄人物进教材,在学科、学段上做好总体统筹,注意精选英雄人物并以多种形式体现;在教学实践方面,教师要认识到英雄人物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对英雄人物进行多元化、当代性的解读,通过丰富的学习方式加深学生对英雄人物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所指的助学系统是一个基于教科书结构功能“起点”和教学环境中学生这个教育“终点”上的研究性定义:学校教材建设中,助学系统属于教科书编排形式结构的一部分,主要行使教科书的“教学”功能,它是针对课程目标和相应学习内容被设计的,引起学习发生、提示学习过程与策略、促使达成课程相关意义的学习结果、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反思并助力促成学生学习行为改变的一系列条件性材料组合。它们往往共同为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助力,以此促成教科书“利教便学”功能的极大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